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上周,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江苏要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
在重点方向上,《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虚拟现实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叩问现实,探路未来,我区早已抢先布局。我区大力打造的“95X”产业体系中,智电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石墨烯、氢能等七大产业,都与未来产业高度契合、相辅相成,可以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我们要把制胜的眼光放在未来,要算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账,尤其要坚持在未来产业上加足马力。这既是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在打开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扇窗。”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乔俊杰多次表示,选择未来产业“新赛道”,是我区立足实际的战略选择,更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自国家发改委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氢能发展,出台《武进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政策,以“常州氢湾”为主抓手,谋篇新能源下一个“万亿赛道”。“常州氢湾”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启动区1000亩,预计到2025年,将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氢能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在新型储能布局上,我区在全市率先组建智能微电网产业联盟,大力支持星星充电、苏文电能、洛凯机电等优势企业建设“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同时,选择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重点用能单位、重点工业园区等,加快“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基础设施覆盖,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虚拟电厂和氢能综合应用等绿色能源示范工程,持续提升全社会各领域新能源应用渗透率。
细胞和基因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区作为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把握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先发优势,全面引育增量,积极开拓新蓝海,全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有影响、全国占前位的细胞治疗前沿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基于园区深耕医疗健康产业多年的独特优势,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在合成生物领域悄然壮大。伯仪(天地人和)合成生物项目开工,研发蛋白、抗体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纯化介质以及相关配套产品;赛恩贝生物技术项目加速落地,专门从事基于以超分子智能自组装短肽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及孵化;天沐新能源项目计划以西太湖为基地,冲刺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西太湖将以合成生物岛、常州细胞港、常州氢湾、东方碳谷等合成生物领域的“一岛一港一湾一谷”,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助推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在前沿新材料方面,我区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石墨烯、碳纤维等碳材料产业。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碳复合等先进碳材料以及高端膜材料、节能与防护材料,集聚企业200家。
武进国家高新区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于一体的“龙城芯谷”。目前,我区在化合物半导体方向集聚了承芯半导体、纵慧芯光、楠菲微电子、圣创半导体、力德宝微电子等知名企业,发展质效不断彰显,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初具雏形。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脑机接口产业化的公司之一。我区十年如一日做优企业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目前,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跻身世界顶尖行列。类人机器人产业,也将成为我区的“芯”辰大海。
把握大势,发挥优势。面对滚滚而来的未来产业浪潮,我区目标清晰——乘势而上,一路向“新”,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