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墅街道办事处、北区工作组,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公司:
《武进国家高新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已经高新区管委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进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2023年8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进国家高新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根据《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常州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常州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2023年度工作计划》和《武进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三年行动计划》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生态向好”的基本要求,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补齐基础能力短板,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武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为江苏省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全国湖泊治理标杆”作出贡献。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扣太湖生态湖功能定位,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把握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破解污染物总量大于环境容量问题,聚焦氮磷短板,推进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高标准,实施一批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性工程。
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并举,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区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增强生态功能。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转变治理方式,推动太湖治理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落地落实,持续打好太湖综合整治攻坚战。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涉磷整治专项行动
1、开展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
建立涉磷企业清单化动态管理制度,建立“磷账本”“磷清单”制度。按照“关停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原则,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关停退出;列入规范提升的企业,“一企一策”编制整改方案,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整改销号制度;“低小散”粗放型涉磷企业应向规范化、集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支持按“先立后破”原则保障项目搬迁技改排污总量指标需求。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涉磷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整治。推进总磷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根据常州市武进区生态环境局要求完成在线监控建设及联网工作。依法有序实施“双超”“双有”企业和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推动废水资源化利用。
2、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严格执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根据常州市、武进区制定的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工业企业关闭搬迁、改造提升计划落实企业整治工作,工业企业关闭搬迁、改造提升过程中腾挪出的污染物总量指标优先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力度推动印染、化工、电镀等传统产业升级,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开展电镀、印染、涂料行业综合整治提升,推进集聚发展。开展工业片区治理和更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3、加强工业园区(集聚区)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持续深化园区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专项整治。推行工业园区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全面开展工业片区(集聚区)管网排查检测,规范工业企业雨污管网收集系统,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严禁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接入雨水收集系统。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工业片区(集聚区)雨污分流改造更新,对涉磷小微企业较多的工业园区或集聚区,建设初期雨水收集系统。深入排查村级小、散工业企业和建设工地的排水接管情况,重点解决雨污不分、管网破损等问题。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基本实现企业排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应分尽分。
(二)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4、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南夏墅街道)
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科学化、生产方式清洁化、投入品使用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面源污染治理精准化。引领高价值的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打造太湖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水平。
5、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南夏墅街道)
严格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7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8。推广养殖企业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促进节水减排。
6、加强农田退水治理(南夏墅街道)
加强源头管控,完善农资供销模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对果蔬茶等施肥强度高的农作物实行化肥定额使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推进“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的种植模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实施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推进直播稻改机插秧,全面消除一、二级保护区直播稻。
7、大力推进秸秆离田利用(南夏墅街道)
大力推进秸秆离田收储运体系建设,探索建立“1+N村集体经营”模式,村建立临时堆放点,有条件的镇建立秸秆收储加工中心,辐射周边村统一收集转运。充分利用秸秆离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重点推进秸秆离田利用。各地按照“谁离田,奖给谁”的原则,对实施秸秆离田作业的种植业主体、收集储存运输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
8、加快推进池塘养殖标准化整治(南夏墅街道)
严格执行《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水产养殖清洁化生产工艺和方式。全面摸排5亩以上池塘养殖的面积、种类、污染物排放等底数,建立区域池塘养殖污染排放档案,制定养殖尾水排放信息登记备案制度、清塘污泥登记备案制度,并由养殖主体报各辖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加强养殖尾水排放监测监控,对养殖尾水排放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全面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9、巩固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南夏墅街道)
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达标排放和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三同时”制度执行、粪污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回头看”。落实地方政府对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的污染防治属地责任,探索建设畜禽粪污存储、处理或利用的集中场所,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粪污就地收集处理就近还田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模式。加强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依法查处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到位,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或向环境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等违规行为。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零直排”;畜禽粪污收集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10、开展农业农村现化化示范片区建设(南夏墅街道)
积极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常州新路径,以乡村片区为单元、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乡村片区整治更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1、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进一步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加强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及监管维护。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立整改销号制度,力争全流域彻底剿灭农村黑臭水体。
12、加大人口较多、群众有需求的自然村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
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动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平,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打造乡村美丽风貌,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三)开展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13、持续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按照2028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的要求排定管网建设计划,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浓度达到260mg/L。稳步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加快城郊接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实施雨污管网混错接、漏接整治和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消除城市建成区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完成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
14、协同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全面开展乡镇污水系统问题排查,编制“一镇一策”系统化治理方案(含工作计划),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报住建部门技术审查。按照“城旁接管、就近联建、独建补全”的技术路线,统筹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应确保与配套管网同步规划、建设、投运。加快改造生态处理和简易式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力度,完善镇区污水管网,加强新建管网与存量管网、市政管网和小区管网的合理连接,确保管网畅通和高效运行。推进污水处理厂净化型生态缓冲区建设。
15、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梳理调查,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及重点断面汇水区、劣V类支浜沿线区域的村庄,实施优先治理。开展现有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对设施停运破损、管网未配套等非正常运行的设施制定改造方案,有序完成整改。鼓励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内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生活污水接管收集后集中处理。严格执行《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出水监管,推动整县制专业化运维,实现日处理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全覆盖。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5%以上。
16、推进工业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经济发展局、道胜公司)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纳管工业企业排查和废水分质处理调查评估工作,确定“接管、整改后接管、限期退出”企业名单,基本实现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应分尽分。大力推进印染、化工、电镀等行业直排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加强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武高新工业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项目的建设。
(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17、强化骨干河道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推进骨干河道整治,开展河道清淤轮浚,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清淤轮浚工作计划,合理确定各级河道清淤周期,优先实施不能稳定达Ⅲ的国省考断面所在河道的清淤工作。
18、系统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扎实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基本完成长江和太湖流域现有排污口整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县乡河道排污口排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未经同意设置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污的行为,严厉查处私设暗管等逃避监管方式的违法行为。
19、开展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以太滆运河、武进港、漕桥河等主要入湖河流为重点,以排污口排查整治为抓手,全面梳理摸排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流支浜污染源,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一河一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生态河道建设,主要入湖河流支流支浜建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河道。实施主要入湖河流淤泥勘察,合理确定清淤方式和清淤规模,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一次轮浚。
20、开展支流支浜消劣专项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针对水质劣Ⅴ类的支流支浜,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基本完成骨干河道一级支浜及入太湖河流二级支浜消劣,持续深化二、三级支流支浜整治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水体消劣提质工作,加强水体汇水范围内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不断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21、开展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加强水系沟通,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逐步恢复河湖、塘坝、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逐步形成上蓄下引、河湖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节的水网体系。推进武进国家级水美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河道轮浚建设,推进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完善村级“河长制”,加强“小微水体”长效管理,实施动态清零。
(五)开展洮滆片区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
22、强化陆域污染治理(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严格项目准入,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做好洮滆片区空间管控,落实滨湖生态管控要求。强化支浜综合整治,加强区域水系沟通,推进武进运南片区畅流活水运用。
(六)开展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专项行动
23、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
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城市”建设理念,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高质量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4、构建有机废弃物绿色低碳循环机制(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以无害化处理为底线,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以实现低碳减排、有机循环为手段,形成多元化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做到厨余(餐厨)、市政污泥、畜禽粪污、蓝藻等有机废弃物应收尽收,全周期管理,创新完善资源化转化技术及产品的利用体系;农作物秸秆和园林废弃物等以协同利用为主要方向,能用尽用;河湖淤泥、渔塘底泥、水葫芦、水花生、尾菜、果树枝条等其他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科学处理、利用。
25、加快有机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建设(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
提升水葫芦、水花生打捞收集能力,重点水域水生植物打捞率达100%。引导城区生活垃圾向“四分类”转变,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建成区所有居民小区建成“四分类”达标小区。提升厨余废弃物分类收集水平,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优化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因地制宜确定、优化收运模式,建立餐厨废弃物台账管理制度。优化提升园林绿化废弃物“减-收-运-储”体系,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武进国家高新区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指挥部,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难题。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太湖治理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督办。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二)严格督查考核
将太湖治理工作作为督查重点,提高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完善“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加强日常督查推进。加强河长制、河长考核评估,定期对河道水质及其河长履职情况进行通报,对园区劣Ⅴ类河道河长进行公开通报。对太湖治理工作中不履职或履职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问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不懈提升社会动员能力,通过宣传引导广泛凝聚社会合力、推动事业发展。加大太湖治理政策举措、进展成效的信息公开力度,大力培育、发掘和宣传治太工作中涌现的不畏艰苦、敢打敢拼的铁军典型,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和舆论传播专业化能力。
附件:武进国家高新区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2023年工程项目分解表武新区委发38号附件.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