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湟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湟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
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方案》,决定在全镇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村庄垃圾清理为重点,组织开展镇中村、镇郊结合部、“四沿”、“五旁”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推动村庄清洁由屋内向屋外、由自家庭院向公共区域、由村庄内部向村庄周边拓展,推动群众由“要我打扫”向“我要打扫”转变,推动村庄环境标本兼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镇郊结合部垃圾专项整治。重点聚焦镇中村、镇郊结合部、部分拆迁村等区域,突出整治建筑垃圾无序堆放、生活垃圾不及时清理等行为,下大力气整治死角盲区,确保镇郊结合部破旧建筑和残墙断壁、乱堆物料、暴露垃圾渣土以及“白色污染物”、河塘漂浮物等得到有效治理,维护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二)开展道路沿线垃圾专项整治。围绕省道沿线、农村县乡道、农村进村道路沿线环境,组织开展集中攻坚,重点整治沿线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常态化组织开展沿线周边农田林网、河湖水系、村庄公共区域积存垃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日常管护队伍,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道路沿线环境美观整洁。
(三)开展“五旁”垃圾专项整治。以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五旁”为重点区域,重点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漂浮物、清理农业废弃物、清理建筑垃圾,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行为,切实提升村庄内外部环境质量。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上旬至4月中旬)。认真梳理村庄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按照三个专项整治部署要求,聚焦垃圾清理这个整治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工作计划,迅速动员部署推进,确保行动有序开展。
(二)集中攻坚阶段(4月至11月)。针对不同季节存在的村庄环境问题,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聚焦专项整治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通过日常管护与集中攻坚相结合,整治突出问题,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村庄清洁成效。及时总结报送垃圾清理的亮点做法,多渠道加大宣传推介。
(三)总结评估阶段(12月)。以村为单位,全面总结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情况,11月25日前由各村统一报送镇人居环境岗。镇将对各村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等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村要将专项行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取得明显成效。镇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强化协作,形成推进行动实施的强大合力。镇人居环境岗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和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及时处理;镇农业农技岗牵头指导田间地头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利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好家前屋后清洁整理;镇交通管护岗负责指导农村公路沿线路域环境专项整治;镇河湖管理岗牵头指导农村水环境整治;镇妇联牵头指导美丽庭院建设。各村党总支书记要组织打好专项战役。务求工作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推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同时,建立月调度工作制度,每个月20日前各村上报调度表,6月及11月底前上报工作总结。
(二)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更大功夫,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四不两直”调研,多看“边边角角”、“后院角落”,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对问题线索处置的跟踪监督,及时补齐短板。各村要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奖惩激励机制,推动村庄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拓宽线索发现渠道,充分运用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平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随手拍”等手段,切实提高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对发现的村庄整洁问题,列出清单、逐一销号,整改销号不及时的予以通报。
(三)广泛营造共建美好家园浓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将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加大工作成效、典型范例的宣传,增强农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鼓励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积分制、设立村庄清洁日、制定村庄清洁公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