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糖葫芦、山楂球、糖炒板栗等时令美食,热度正不断攀升。山楂酸甜可口又开胃,让人吃了一颗还想吃。不过,武进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专家提醒,山楂虽好吃,也不要贪嘴,长期有胃肠道功能不良的市民更需注意,小心“引石上身”。
刘女士今年37岁,平时食欲不振时,就爱吃酸酸甜甜的东西开胃。3天前,刘女士感到没什么胃口,便买了两袋山楂球、板栗代替晚饭,没一会就全部吃光了。到了夜里,刘女士感到肚子说不出来的难受,像被什么堵住了一般,胀痛不已,还伴随着嗳气反酸,于是来到武进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就诊。
脾胃病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张科接诊后,根据病史体征,初步诊断为胃结石。胃镜检查发现了一枚直径约15cm的巨大结石,当即进行了内镜下碎石取石治疗。将巨大结石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小块,以利于其随肠道自然排出,手术过程顺利,刘女士腹痛、腹胀等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术后,予抑酸、保护黏膜等药物治疗促进黏膜修复。2天后复查胃镜,刘女士的胃结石已经完全排空。
“刘女士喜欢空腹食用山楂和板栗代替主食,长期以来形成了巨大结石。因为山楂里含有较多鞣酸,板栗则含有纤维素、蛋白质,鞣酸和蛋白质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凝聚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积于胃中。对于胃肠功能健康的正常人来说,通常可以随着胃肠蠕动自然排出。但对于胃动力不好,胃酸分泌过多以及有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形成团状凝块,导致胃结石。其实除了板栗,在吃山楂的同时吃其他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也可能形成结石。”张科说道。
专家介绍,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胃结石可分为植物性胃石、毛石、乳酸石等,其中以植物性胃石最常见。植物性胃石是由于某些食物在胃内不被消化,又不容易排出胃外,在胃内滞留并凝结成硬块。空腹吃山楂、黑枣、柿子、茶等含有丰富鞣酸的食物,或者进食过量,都会增高胃液酸度,是胃结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患有萎缩性胃炎、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有口腔疾病、咀嚼功能下降,服用可能减缓胃收缩功能药物,以及接受过外科手术、胃肠道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是植物性胃结石的高危人群,在膳食搭配上,尤其要注意。
“在胃结石早期,患者通过适量饮用碳酸饮料的方式,可以帮助软化溶解结石,尽快排出体外。而当胃结石变得越来越硬,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甚至消化道梗阻等症状时,自行饮用碳酸饮料效果不大,还是需要到专科就诊,及时接受治疗。目前,内镜下碎石术成为首选,大部分胃石一般均可在内镜下治疗,对于异常坚硬、巨大的胃石,或导致肠梗阻、消化道穿孔等则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张科介绍。
专家建议,均衡饮食、适量食用、合理搭配,是保护胃部健康的正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护胃肠道十分重要,要戒烟限酒,三餐规律,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当发现有肠胃不适,及时到专科进行诊治。
专家介绍>>
张科 武进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内镜室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进修,擅长急慢性腹痛腹泻、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便秘、胃肠道息肉等疾病的西医和中药治疗,熟练操作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