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定期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自身的健康隐患并给予对症处理,能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近日,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消化内科于内镜下成功救治了一名缺血性肠炎患者。专家呼吁,提高认识,保持警惕,“肠”享健康生活。
典型病例
七旬老太腹痛便血
竟是“肠中风”在作怪
76岁的王奶奶因突发剧烈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便血,来到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消化内科就诊。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其病史,患者还有呕吐、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与家属商议后将其收住入院。
床位医生在对王奶奶体格检查时发现其左侧腹部有明显压痛,查急诊腹部CT可见左侧腹部肠壁明显水肿增厚,周围伴有较多的渗出,考虑炎性病变可能大,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经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患者腹痛逐渐缓解,入院第二天便血也停止。
患者病情平稳后,行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有多发溃疡和糜烂出血,考虑缺血性肠炎,至此,王奶奶腹痛便血的“真凶”现身。近来,南院消化内科已接连收治了数位典型的缺血性肠炎患者,经过科学救治,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专家提醒
南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涛表示,缺血性肠炎的本质是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发生了病变,引起肠道缺血继而发生肠黏膜损伤。该病起病急,症状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大多数患者在及时治疗后可痊愈,少数会转为慢性,如果出现腹膜刺激征,则提示有肠坏死,病情危重,需要引起重视,甚至需要多学科协同治疗。
近年来,缺血性肠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肠道“杀手”。该病常见于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所以,患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做到未病先防,同时注意日常保健和饮食管理,培养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室内外运动。
目前,肠镜检查仍是诊断缺血性肠炎的金标准,典型的肠镜下表现为左半结肠黏膜的溃疡和糜烂出血。在临床上,缺血性肠炎还需要与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鉴别,因此,治疗后需短期复查肠镜。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解黏液血便、排便习惯的改变、粪便性状的改变等情况,需尽早完善肠镜检查,如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超过40周岁,建议每年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科室介绍
武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常州市临床重点科室,南院现有29张床位和设施齐全的内镜中心,年出院患者约2000人次。现有医师6名,人才梯队合理,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中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
目前,科室拥有先进的ERBE-200S高频电刀、奥林巴斯CV-290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及其它配套的辅助治疗设备,除开展消化系统疾病常规诊治外,以发展内镜下诊治技术为特色,包括消化道早期肿瘤的NBI诊断、消化道息肉摘除、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痿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开展无痛胃肠镜、异物取出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如含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胰管支架置入、鼻胆管引流、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操作成功率达95%以上,其中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专家名片
陈涛 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擅长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胃肠镜操作及胃肠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