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信用风险提示> 内容
最近,在很多年轻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大事问八字,小事问塔罗,无事问星座”。随着年轻人对“云算命”的热衷,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从事此类业务的商家,他们假借“算命先生”“国学讲堂”“心理咨询”“测运势”等名号,以网站、App、公众号甚至朋友圈为媒介吸引用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商家多是借此骗取钱财,然而,落入此圈套者不在少数,甚至有人“上钩”不止一次,落入更深的套路而难以自拔。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借助人工智能看面相、专业软件看指纹,还是通过手机App判断星座、推测运势等,“云算命”的内核依然是传播封建迷信。因其打着科学的旗号、宣扬技术的加持,往往极具蛊惑性、迷惑性,然后商家再用恐吓、诱骗等话术,很容易让一些人迷失方向,不辨真伪,不知不觉掉入其故弄玄虚的套路之中。据报道,“云算命”已形成固定套路和专门话术,最终目的是“算钱”,且催生出一条分工专业的产业链。
除了骗取钱财,“云算命”还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常见的“云算命”需要提供姓名、出生日期、个人照片,甚至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如果商家和个人收集这些信息并出售给不法分子,还会滋生诈骗等犯罪的风险。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已经破获了数起打着“云算命”名义进行的网络诈骗犯罪,有的诈骗金额高得吓人。比如,重庆两江新区警方曾端掉一个以“算命大师”为幌子的诈骗团伙,涉嫌诈骗金额高达2400余万元。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封建迷信和不良现象的整治力度,持续清理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的帖文、视频信息,处置提供算命、占卜违规服务等问题。
不必讳言,尽管针对互联网封建迷信传播行为的相关整治行动在不断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比如,监管执法过程中如何精准追溯违法主体、收集固定电子证据、审查电子数据等都是亟待破解的问题,有些甚至超越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知识范围。在交易方面,一些不法商家往往通过红包、打赏、支付宝等方式进行,以规避相关监管。
“云算命”套路重重,监管必须与时俱进。相关平台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严把经营者入驻与内容审核关,强化网上搜索与动态监管,对违法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链等技术措施及时阻止,对非法牟利的经营者予以下架服务、罚款、禁止再次入驻等惩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云算命”的整治力度,不断提升监管和执法能力,并通过典型案例、提供公共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帮助大众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社会公众也要提高科学素养,提升对迷信活动的心理免疫力,在遭遇现实挫折时,不通过“算命”寻求精神慰藉。只有科学精神深入人心,封建迷信才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