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明确目标导向,聚焦“三个着力”,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着力“兜底线”,确保“有学上”。落实落细控辍保学措施,全面主动摸排、准确掌握学生情况,特别是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家庭、孤残学生等特殊群体,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2年共为1167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台账资料。建立健全从学前到高中(含中职)的全程教育资助体系,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2022年共计发放政府助学金(生活补助)1249.145万元,1167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中职生)受益;共为579名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免除学费(保教费)53.725万元。坚持“特教特办”“一人一案”,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具体情况,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每一名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零拒绝”的目标。目前该区共有在园随班就读幼儿87人、义务教育随班就读学生213人、高中阶段受教育特需学生25人,送教上门学生9人。
二是着力“促公平”,实现“上好学”。 完成牛塘实验学校等6所公办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增加学位,努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最大程度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不断彰显教育公平。至2022年秋学期,共完成9所新市民学校整治,近9000名新市民学校的学生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享受公办学校学生待遇。2022年投入400多万元,为该区72所中小学每校配备了1个可实现课堂常态录播、教学直播、互动教学等功能的智慧教室,实现了智慧教室全覆盖,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开启集团化办学3.0版,实施品牌名校孵化行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和优质学校成长行动,组建7个优质品牌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100%覆盖,推动名校出城入镇、强校带弱校,让优质品牌辐射更广。
三是着力“强保障”,催发“内生力”。突出基层导向,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沃野·优师”专项计划,培育乡村教师,2022年新晋741名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乡村教师有289名,占比39%。优先用编制补充乡村教师缺口,切实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2022年招聘的326名中小学编制教师中,乡村教师有154名,占47.2%。启动振兴乡村教师互派交流活动,依托12个“乡村教育振兴行动共同体”,促进教师有效流动,2022年133名城区学校教师交流到乡村学校,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设立13个“送培上门”活动基地,辐射至该区各乡镇所有小学、初中,学科覆盖达12个,参训教师600多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水平。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政策倾斜力度,设置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专门类别,2022年121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政策倾斜取得相应职称。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县直同级别人员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乡村优秀师资“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