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是十八大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2015年5月在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自2018年全国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武进区积极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精准改革、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和水平 “双提升”,审批环节得到精简,审批流程有所优化,审批时限有效压缩,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审批事项得到精简。武进区坚持“减、放、并、转、调、挂”融合推进,全面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将原有81项工程审批事项经精简至58项。2020年初,武进区积极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豁免清单,对于两大类,34小类工程建设项目无须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即可直接进行建设,500米以下电力管线只需报备实施方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大中型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工程仅需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无须办理行政许可,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并办理,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限压缩率均达到50%。此外,武进还推动实施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测绘事项由改革前15大项28小项压缩至改革后10大项14小项,截至2022年9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多测合一”在线运行项目433个,为企业减轻费用达30%。
二是审批流程有所优化。 武进区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建立协同办理机制,充分利用土地供应的准备时间,提前对项目的建设方案、施工图、人防工程等进行技术审查,企业拿地后,通过提前介入和容缺受理等举措,变“单轨办”为“联动办”,变每个事项“最多跑一次”为多个事项“合并跑一次”,大幅缩减审批环节和时限,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常州昱坤生物陶瓷人工关节项目、恒立线性驱动器项目在拿地当天实现“四证四书”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常州昱坤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宋庆荣感慨地说:“政府部门多次主动联系,指导我们办理各项手续,现在是审批部门在推着我们走,为我们的项目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是审批模式不断创新。2019年起,武进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改革,由政府组织对两个开发区进行压覆矿调查、地质灾害、环境影响、考古调查等区域评估工作,形成每个地块的用地条件清单,供地后一并提交用地单位,企业拿地后仅需办理简易审批手续后即可开工建设,为企业开工建设压缩了3个月以上的手续报批时间,2022年该项改革作为“放管服”典型案例在全省予以推广。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常态化实施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和“交地即发三证”改革,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大幅精简过去对申报材料逐项进行实质性技术审查的流程,也有效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交地即发三证”则是改革创新的审批新模式,通过服务靠前和业务协同,企业在拿地当天可同步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效率提高达90%以上。
四是办事便利度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群众办事,武进区打造‘帮吾办’服务品牌,完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各乡镇园区培养代办员,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在全市率先推行“工业项目一站式办结”模式,工业项目全过程审批环节均在窗口一站式办结,全程由窗口代办人员协助网上报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将窗口服务下沉至各园区乡镇,构建“分局—中心所—服务站”的三级服务构架,实现工业项目审批在家门口办结,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度。
五是审批时限有效压缩。通过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武进区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明显,政府投资和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审批总时限已分别压缩至45、35和28个工作日之内。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办结,平均累计审批时间仅19.3个工作日,90%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申报当天就可办结,实现了审批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