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雪堰镇人民政府印发《2022年雪堰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3541/2022-00024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建设 体裁分类: 通知 组配分类: 民生公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雪堰镇  
产生日期: 2022-08-08 发布日期: 2022-08-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为深入推进我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根据苏建城管〔2021〕152号、常政发〔2022〕32号、武政办发〔2022〕4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关阅读:

雪堰镇人民政府印发《2022年雪堰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雪堰镇人民政府印发《2022年雪堰镇生活

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办局、各村(社区)、有关单位: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建城管〔2021〕15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2022年雪堰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人民政府

2022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雪堰镇生活垃圾分类

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建城管〔2021〕15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常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22〕32号)、《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武进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发〔2022〕4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为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持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积极推动美丽常州建设,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为形成实施“532”发展战略的强大胜势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22年,聚焦典型示范,通过以点带面,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完成省级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创建,完成1个行政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完成1个小区“四分类清洁屋(两定一撤集中收集点)”建设。“大分流、细分类”体系更加完善,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执法和常态化考评,促进垃圾分类各链条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力争我镇垃圾分类成效实现质的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

1. 高位协调落实责任。依托镇垃圾分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领导小组”),建立以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包括有关部门、各村(社区)等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专门机构建设,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与各环节主体的责任。各村、(社区)负责本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日常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办局、各村(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引领机制,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党员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层层知悉,层层深入,层层落实。机关单位党组织积极做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基层党组织定期研究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党员和干部参与垃圾分类、有效服务群众的活动;建立镇、村(社区)党组织两级联动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联动会议、活动等。将镇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将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以此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镇办公室、镇政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局、各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分类体系

1. 优化提升分类投放设施建设。以便利化、精细化、人性化为宗旨,以“四分类+两定一撤”为基本要求,按照《江苏省垃圾分类小区评价标准(修订版)》《常州市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精神,有序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将装配式、可移动的垃圾分类亭(房)等小型设施纳入建设工程规划,新建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时同步对标实施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改造。(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镇建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全面规范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一是严格落实分类收运车辆。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相匹配的运输网络,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规范运输车辆分类标识,分类运输能力与分类收集量相匹配;二是合理制定收运方案。按照分类收运标准,各单位制定相应收运方案,合理确定各分类运输(暂存)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有序运行分类收运体系,确保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分类垃圾及时收运;三是加强运输车辆运营监管。所有运营的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应符合密闭运输要求,并设有统一标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各村(社区)加强对分类运输车辆的过程监管,严禁不同类别垃圾的混装混运,严禁园林绿化废弃物、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混入日常生活垃圾。定期开展车容、车况检查,减少装车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和作业扰民现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镇经济发展局、各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镇垃圾分类转运站提升项目;完善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收运处置体系,优化提升装修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农村易腐垃圾生态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农贸市场、村(社区)有机易腐垃圾收运路线和收运频次,规范运营,满足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理需求;探索建立公共机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专项收运模式,打造公共机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镇办公室、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各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养分类习惯

1. 营造分类氛围。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建立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全镇垃圾分类宣传计划。开展主题鲜明的“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宣传覆盖范围。各村(社区)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公益广告的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报道,全域范围内提升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刊播力度。(镇办公室、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各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实施精准宣教。一是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课堂教学,建立小学生垃圾分类强制学习制度,定期开展知识普及、互动实践等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绿色学校”“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二是有效融入区域社会治理。将垃圾分类与基层网格治理相融合,广泛开展入户宣传活动,每季度开展居民入户宣传,推动居民将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三是有效发挥公共机构引领作用。制定并落实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将垃圾分类作为公共机构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和指导,提升分类成效。(镇办公室、镇行政审批局、镇政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广泛社会动员。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调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培训、监督等活动,定期开展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各村(社区)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自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民主协商会研究垃圾分类,积极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镇办公室、各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分类成效

1. 示范试点建设。按要求完成垃圾分类各类示范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村(社区)实施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创新性。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市场化企业运维试点工作,政府托底设施建设,市场化企业提供运行服务,镇村督导分类考核,促进提升垃圾分类成效。(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村(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进两网融合。全面梳理辖区范围内可回收物回收点运行现状,规范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管理,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两网融合”,实现相关设施布局合理、回收利用渠道畅通。(镇经济发展局、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督查考核

1. 坚持常态执法。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严格按照《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常州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开展执法工作,落实单位、个人垃圾分类法律责任。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每季度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案件不低于2件,全年执法立案数量不少于8件,以此督促引导垃圾分类相关单位和个人履职尽责。(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坚持长效考评。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村长效综合管理考核重点,加强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设置与管理、垃圾分类收运管理、垃圾分类成效等的考核,敦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日常管理。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和工作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垃圾分类推进不力、绩效不明显的,予以责任追究(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镇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各村(社区)根据全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制定本区域垃圾分类年度实施方案,切实推动目标任务分解到位、稳步实施、全面完成。镇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推进实施,确保垃圾分类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建立垃圾分类工作联络员制度,强化沟通交流。根据市、区相关要求,建立月度报表制度,每月报送相关工作电子台账。各(社区)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考核标准,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责任人公示、分类责任人考核、定期通报等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台账,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期限逐条逐项总结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形成工作总结。

(三)落实资金保障。镇、村两级结合实际统筹安排预算,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的建设、运营和监管。垃圾分类经费要侧重支持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分类宣传督导、运行管理等方面。有关部门、各村(社区)严格按照相关资金管理要求,规范使用各级垃圾分类专项经费。同时,鼓励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