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武进水利系统围绕“创新创优”工作主题,对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及全年重点工作,研究制定2022年水利重点工作表,瞄准“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紧扣“一园一城一示范”建设,大力推进滆湖综合治理,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防洪保安、幸福河湖建设、供排水保障等方面创新创优、奋勇争先。
一、全面起势,上半年水利工作聚力“五个突出”
1.突出滆湖治理,加速推进重点水利工程。一是新孟河工程超额完成目标进度。新孟河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资1.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62%。新孟河武进段沿线36座桥梁已全部完成投入使用验收,牛塘水利枢纽完成通水验收,龙塘浜节制闸等四座口门建筑物闸站全部完工。实施“吾有健康”民生实事工程-新孟河移民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实现开工建设。新孟河在建工地牛塘水利枢纽工程、锡溧漕河节制闸及入湖口清淤工程荣获省级“文明工地”称号。二是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活水闸站工程启动前期工作。为加快完善城市水网,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防洪除涝能力和武南中片区河湖生态流量,上半年启动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畅流活水工程建设,完成长沟河南枢纽、湖塘河南枢纽、大庆河枢纽、武南河立交枢纽等工程可研报告专家评审。三是滆湖治理重点项目全线启动。聚焦主线工程。全力推进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上半年完成设计招标和地形勘测,启动高新片嘉泽片工程。聚焦末端治理。实施滆湖生态清淤工程,分单元、分块、分期对滆湖湖区进行生态清淤,上半年开工建设滆湖取水头部周边2平方公里70万方试点清淤项目,完成形象进度45%,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聚焦生态修复。完成滆湖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设计招标,组织专家论证,进一步优化细化滆湖生态修复方案。聚焦智慧赋能。启动数字孪生常州滆湖建设项目,完成项目方案审查。数字孪生滆湖项目以“全市唯一”入选水利部先行先试工作试点。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启动区湖泊水质提升显著,湖泊51万平方米“水下森林”清晰呈现,受到新华社、中国水利报等省部级媒体报道。
2.突出“四预”举措,严密压实防洪保安职责。立足防洪减灾、进一步巩固“安全水利”,今年以来,区水利局切实履行防汛职责,找痛点、破难点,打基础、强基层,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及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一是提升“四预”保障能力。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防汛信息化系统,提升水雨情预测预报能力,强化预警信息瞬时发布,上半年组织城区排水防涝桌面推演和有关防汛培训,完成防汛组织体系调整及防汛应急预案完善。强化防汛物资队伍储备,全面扎实开展汛前检查,严格抓好查出的16处险工隐患整改。二是提升防洪工程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推进湟里镇孟津河沿线防洪除涝工程,立新河节制闸、沈家北节制闸已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防汛效益,消除沿线新渎圩、沈家村、集镇圩及渎西圩四个片区洪涝隐患。三是提升城市内涝防御能力。主动摸排城区积水点,完成积水点改造11处;完成地下通道积水警示线及警示标牌设置工作;开展中心城区雨污水窨井、收水井大清理活动,共清理雨水井、窨井共5300余个,疏通雨水管道299公里,更换井盖509套(块)。汛期全力应对6.24特大暴雨袭击,因强降雨造成的局部短时道路积水均得到迅速有效处置。
3.突出碧水提优,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一是持续推广“大中小微”连片治理。建立资金奖补政策,年初会同财政部门印发《武进区幸福水乡建设奖补办法》,筹措1000万区级资金用于幸福河道和小微水体示范村建设奖补。高标准打造市级幸福河湖,全区共35条河湖列入常州市2022年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共9条河道、4个小微水体示范村列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相关建设及评估工作正逐步实施。加速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完成《“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修编并获区政府批复,省级24条生态河道考评已完成整治方案设计,洛阳镇漕巷浜等4条市补生态河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推进小微水体整治,上半年完成小微水体整治439个,组织推动27个村开展小微水体示范村建设工作,推进各板块河长制主题公园建设。同步推进河道岸坡种植清理复绿工作,完成大通河全线、长沟河、战斗河、半夜浜、武南河城区段岸坡整治,共清理乱种乱占25处,复绿21处,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二是攻坚重点河道及支流支浜整治。实施中心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在基本完成河道重点排口污水截流的基础上,实施里底河箱涵污染源排查整治,启动东桥浜原位治理试点工作,推进崔家浜水质提升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区河道水质。推进“一浜一策”专项治理。会同生态环境局和属地板块建立支浜水质联合监测预警通报机制,修订完善支浜排水管控办法;制定《武进区支流支浜整治“绿箭”2022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全区劣V类支浜开展排查,确定2022年第一批重点整治支流支浜清单共72条并落实整治;将支流支浜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支浜消劣”为契机,因地制宜恢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打造一批系统治理的典型。三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组织优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推进我区深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任务,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最美湖湾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河湖问题。4个水利部暗访、1个自查碍洪问题、4项市级交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坚持联防联治,全面建立联合机制。全区61条跨界河湖在全市率先实现联合河长机制全覆盖。坚持齐抓共管,全面凝聚治水合力。成立全市首支“桑榆河长”、“青企河长”队伍,在全区范围滚动开展“最美河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深入挖掘各地基层河长、民间河长治水典型,“武水共治、你我同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河湖长制综合协调科获评2021年度武进区“阳湖先锋”。武南河、武进区新孟河工程南延段获评全省幸福河道建设示范样板。
4.突出能级提升,构筑供排安全保障体系。一是有效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聚焦供水规模扩容,着力推进湖滨水厂建设项目,4月底完成EPC招标,6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及进场准备工作。聚焦供水水质保障,全面完成礼河水厂、武进水厂次氯酸钠改造。聚焦水源地规范化管理,优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上半年完成滆湖备用水源地整治提升工程。二是快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速污水处理厂建设。武南二厂5月正式出水投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全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39.55万吨/日;继续推进滨湖厂和阳湖厂前期工作,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阳湖生态净水厂6月份完成立项并启动勘察设计工作;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启动乡镇污水主管网延伸工程和武南路等污水调度管网工程,完成雨污水管网排查修复70公里,非开挖修复缺陷点214处。三是全面推进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实施“小散乱”排水整治,统筹实施居民小区排水整治,稳步开展单位庭院排水整治,新城花苑等12个老旧小区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全部进场施工,27家机关事业单位排水调查已基本完成。四是严格落实排水监管机制。规范企业排水许可,推进特定污染企业工业废水接管评估,实施企业排水许可联合验收,进一步简化企业接管流程。强化排水户日常监管,开展全面排查、突击夜查,完成415家排水户回头看工作,发现问题38处并督促整改到位,有效营造排水违法重拳整治的社会氛围。
5.突出创新创优,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水平。上半年,《武进区水利(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武进水利以深化“武水安澜”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河湖管护模式、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管理、工程巡查管护及水行政执法等工作,推动河湖管控和最严格水资源等涉水管理进一步深入。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创优。打造“武水红盟”矩阵,全方位开展“争先创优”先锋行动。上半年局机关、水管中心、河湖处、枢纽中心全部创成区级文明单位,“河小青”水利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项目。二是推进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向乡镇延伸,成立镇级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形成常州市高标准节水型乡镇创建初步方案。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对全区40个取水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已完成工程项目招标。上半年,武进区代表常州市接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武进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获得省市考核组充分肯定。三是创新河湖管护模式。实施智慧河湖提升项目,应用遥感影像、无人机GPS定位、无人机长效管护考核等智能技术,建立湖泊“智慧眼”;在城区河道和武南河、采菱港等外围河道主要节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实现河道“电子眼”智慧监管;建成东西片集中晾晒场推广水葫芦“变废为宝”;通过更新一批“水上垃圾筒”、研发多功能保洁船等管护新设备,推动河道“治理”向“智理”转变。四是强化水行政执法力度。继续推动水政执法向排水、河湖管理等方面延伸,出台《水行政处罚流程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水行政处罚程序。推进涉河项目监管,实施内河码头整治,拆除涉河违法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上半年共立案查处涉及水资源、排水案件4起,罚款6万元,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32万元。区水利局行政处罚案件获评常州市“2021年度十佳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
二、全力聚势,下半年水利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度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真总结上半年度工作,找准薄弱点和关键点,狠抓重点和难点,凝心聚力,再接再厉,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快速向前,全面对照高质量考核目标任务,围绕区委“一园一城一示范”战略定位,聚力实施武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水安全保障。切实抓牢主汛期防汛抢险工作,确保河湖安澜、社会安宁、群众安全。继续完善防洪保安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地下空间等低洼地段风险防范,着力提升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在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等方面达到一流水平,完善水利工程调度决策系统,构建秩序更加规范、责任更加明确的基层防汛体系。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一园一城一示范”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聚焦完善城市水网,推进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畅流活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长沟河南枢纽、湖塘河南枢纽等防洪节点工程,完善防洪保安体系。聚焦新孟河工程收尾,推进牛塘枢纽及剩余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滆湖流域防洪排涝和水资源配置能力。聚焦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湖滨自来水厂,全面启动阳湖生态净水厂、滨湖污水厂二期工程,全方位提升“两湖”创新区供排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提升水环境容量。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引领,推进水资源税改革、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向乡镇延伸,打造水资源管理的“武进样板”。严格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草案)》,实施地下水治理专项执法及“回头看”行动,围绕地下水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方面规定,全面依法加强地下水监管。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为抓手,实施高新区4平方公里、乡镇18.2平方公里达标区建设,开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管网排查和商业综合体排水整治专项行动。以提升“两湖”创新区水环境面貌为关键,推进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重点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水环境容量。
三是擦亮水生态底色。按照“治太先治滆”的要求,加快实施“十四五”滆湖综合治理规划,通过系统统筹湖泊、近岸带、陆域“三大治理”,进一步扩大滆湖流域生态优势。全力推进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完成滆湖取水头部周边2平方公里试点清淤,同步实施湖底地形重塑与湖区水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入太、入滆河道支流支浜整治。围绕构建水乡生态会客厅组团,精心精细精致打造沿滆湖-新孟河高品质生态廊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串联新孟河沿线水美乡村、特色田园景点,打造新孟河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和旅游风景道。结合区级骨干河道治理、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小微水体整治,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河道水系“大中小微”连片综合治理,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系统治理样板片区。
四是优化水管理体系。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从规范化向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转变。推进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继续实施农水工程长效管护标准化创建,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和能力。推进河湖管理现代化。强化河湖社会化管理履约考核,落实湖泊网格化管理,压实管护责任。继续实施河湖“智理”系统提升,以科技手段助力河湖长效管护。推进供排水运维管理现代化。坚持供水“源厂网户”一条龙保障,坚持污水“厂网站河”一体化研判,优化任务制定、绩效考核、中期评估等机制举措,提升运维水平。推进水利安全管理现代化。统筹安全与发展,持续推进水利行业三年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全区水利系统安全标准化创建。推进水务信息决策现代化。实施智慧水利工程,通过实施武进水务一体化平台、工程建管云平台提升项目,构建协同高效的水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水利水务现代化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