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 014133402/2022-00003
主题分类: 水利、水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水利局  
产生日期: 2021-12-30 发布日期: 2022-01-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相关阅读:

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一、勇争一流,2021年度水利改革成效显著

2021年,武进水利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一城两湖”为工作主题,继续攻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和太、滆两湖水环境治理,全面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全方位提升水利治理能力。2021年,全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7亿元,“两湖三横五纵”水系格局继续完善,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河湖长制全面发力,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一年来,武进区水利工作收获颇丰,载誉满满。区水利局荣获武进区综合考核优胜单位,获多项部省级荣誉,武进区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武进区水利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水利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域获评全国区级第一家达标单位。

(一)体系夯实,防汛防台成功经受考验

围绕“安全水利”目标,持续加大防洪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全面落实预案准备,逐条过堂,编制印发《武进区防汛防旱预案》、《武进区防御台风应急预案》修订稿。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完成中心城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和专家审查,研究制定了《武进区水情旱情预警发布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区级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发布条件和程序。二是强化队伍保障。成立防汛抢险队207支,汛前专题邀请专家开展抢险技术业务知识培训,举办水利系统机泵架设实操演练,组织指挥长、抢险技术人员前往南京、金坛等地进行集中参训。三是强化工程保障。全面实施乡镇防洪除涝工程。环太湖大堤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797万元,新建挡浪板5.56公里,加固堤防5.99公里,于汛期全面发挥防汛效益,太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四是强化措施保障。全部落实汛前29处险工隐患整改,开展中心城区雨污水窨井、收水井大清理活动,共清理收水井15400余个,疏通雨水管道300公里。针对汛前排查出的14处城区积水点,逐个制定治理方案并全部完成改造。五是强化调度保障。修订枢纽闸站调度方案,完善防汛预警系统,保障省、市、区、镇四级同步会商正常运行。全面开展桌面推演及各类防汛演练工作,提升防汛协同作战水平。全区防洪保安能力持续提升并得到有效检验,成功防范了今年台风“烟花”的侵袭。武进区水利局获2020年度江苏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

(二)建管双优,水利建设获省政府点赞

一是做快重点工程“进度表”,超前发挥效益。永安河工程完成景观提升改造,12月底顺利完成竣工验收。新孟河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4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南延段、北干河、太滆运河及漕桥河共计46.57公里河道实现完工验收,34座新建桥梁全面发挥效益。牛塘枢纽工程完成通水验收,4座新建口门控制节制闸完工验收。二是做细水利建设“管理帐”,筑牢质安防线。充分发挥质监站平台作用,全年开展40余次质安监检查和飞检行动。新孟河建管处成功创建为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为全省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县区级单位。三是做精智慧工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水利智慧工地,在建设管理方面,研发“武进区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建设管理云平台”并投入使用,通过定制个性化、可视化、实用化模块监测材料质量、工地环境、安全动态、重大危险源控制,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生产技术方面,积极推广箱梁不锈钢模板、智能变频砼振动器等“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河道挡墙移动式铝侧模结合三段式止水螺栓施工技术”获得省级工法,QC课题“提高对拉止水螺栓施工挡墙外观合格率”入选水利部优秀QC成果奖。四是做强党建引领“指挥棒”,打造匠心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发挥新孟河临时党支部作用,深入探索“党建+”建设管理模式。新孟河建设处获得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新孟河三个标段获得“江苏省水利工程文明工地”称号;永安河被评为江苏省2020年度生态河道建设示范样板,为全市唯一一条获评河道。2021年,武进区水利建设工作获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三)聚焦生态,幸福河湖号角全面吹响

围绕建设幸福河湖的目标,水利局持续推进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大中小微”河湖水体连片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镇村小微水体面貌焕然一新,全区水环境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1.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快速提升。一是加速污水处理厂新提改扩。圆满完成漕桥、湟里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武南二厂一期工程进水试运行。启动推进阳湖生态净水厂和滨湖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39.55万吨/日。二是不断“建新网、补旧网”。基本消除城镇污水管网空白区。加快推进老旧管网修复向板块倾斜,完成排查修复150公里,非开挖修复1305处。完善排水信息一张网建设,共计1420公里的排水管网和115个排水泵站已落实专业管护,并纳入GIS信息平台。全区已形成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理的污水处置闭环,大大减少了污水直排入河,成为维护全区碧水清流的有力保障。三是严格落实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企业排水验收执法工作,今年以来共验收企业401家,其中完成整改396家。对污水厂来水重要节点、泵站、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排查,累计排查企业139家,查明水质超标企业36家,落实整改30家,立案查处6家,通过严肃执法、媒体报道等一系列行动,有效营造排水违法重拳整治的社会氛围,减少水体源头污染。

2.城乡河道整治任务全面落实。一是“333”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牵头完成“333”年度目标任务,完成14个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针对达标区内排查发现的121处小散乱排水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达标区内15所学校完成排水整治。年度6个达标区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其中高新北区、科教城成功创建示范排水达标区。二是入湖河道及支浜消劣工作有序推进。整合省、市督察通报问题,全年共梳理排查劣五类支浜32条,全部落实“一浜一策”整改方案并逐步实施,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三是实施中心城区骨干河道“大整治”。全面排查城区河道污染源,全年对长沟河、里底河、战斗河等8条河道上86个排口实施综合整治,完成湖塘河红旗桥、北庙桥浜等19处截流工程,对永安花苑、湖塘综合市场等5个排口开展雨污分流,完成邹家浜、城庄浜、大坝浜等3条支浜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城区主要河道水质。

3.河湖生态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一是高质量完成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启动区项目。作为全省首个批复的湖泊水生态建设项目,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项目结合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进行湖底地形重塑和水生动植物系统重构,为优化滆湖水质提供生态支撑。其中0.67平方公里退田还湖列入2021年省对市高质量考核。2021年完成清退0.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考指标。三是实施生态河道建设。全区生态河道建设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9条省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97万元;完成3条市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完成投资2033万元;完成6条区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四是实施岸坡专项整治。开展河道乱种乱占清理复绿专项行动,完成中心城区大通河、长沟河、武南河、半夜浜、战斗河岸坡清理约18400平方米,完成8条区级骨干河道39公里圩堤清理,复绿面积约13600平方米。

(四)服务民生,供水保障实现稳中有进

一是聚焦供水能力提升。推进湖滨水厂移址新建项目,12月份启动EPC招标。完成中天名园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完成投资约630万元。二是聚焦供水水质保障。不断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完成水源地面貌提升工程。三是聚焦供水安全监管。强化供水行业管理,完成供水企业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改造,举办滆湖备用水源地安全供水应急防控桌面推演,健全供水安全考核及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供水企业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定期举办供水安全演练,不断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报装水平,精简服务环节,提高接通时效。推动水气联动报装“一窗受理”和“一单申请”,助推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提质增效。

(五)真抓实干,水利治理能力提升显著

一是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完成2020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取水监管及水资源费征收,落实取水许可“双随机”抽查和定期巡查,规范计量设施管理。全区现43家持证取水户100%实行计量取水、计量收费。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编制完成《常州市武进区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报告》,针对洛阳戴溪等区域地下水水位异常下降情况,开展地下水专项执法检查,查处违法取用地下水案件3起。10月起,戴溪等地监测井地下水位已经逐步回升。二是狠抓全社会节水创建。实施武进区全民节水十大行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和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开展节水技改、合同节水及水效领跑者工作。全年完成11家省、市、区级节水型企业;6家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3家省、市级节水型学校;2家市级节水型机关;1家市级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2021年,武进区成功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三是强化河湖巡查及综合执法。进一步完善河湖联合巡查机制,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执法和内河码头整治工作,实施河湖联合巡查、排水联合夜查、地下水专项执法等行动,开展镇域执法综合衔接。全年共立案查处涉及水资源、排水案件12起,结案12起,累计罚款57万元。四是优化水利工程管理。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创建。完成武进港、雅浦港枢纽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验收。武进区枢纽中心管理二所成功创建省二级安标单位。武进区连续5年获评江苏省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成效考核第一等次。五是强化全行业安全管理。2021年重点实施安全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攻坚年任务,强化水利行业安全培训,全面做好水利行业六个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区水利系统动态辨识一般危险源1672处,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实现隐患闭环整改。六是强化政务公开工作。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依照推动政务规范、透明、高效运行的总体思路,加大重点领域公开,致力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提高政务公开业务水平。七是构建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坚持推进水利行业领域扫黑除恶,聚焦河道采砂管理、水利(务)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招投标、水利行政执法、河湖保护等水利系统扫黑除恶的重点领域,加强跟踪督查,不断健全完善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保持涉水领域扫黑除恶治乱高压态势。

(六)机制创新,河长制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创新河湖长制工作。武进区企业河长制被省河长办推介走进在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交流沙龙,向全球驻华使节介绍工作经验。武进区村级河长受邀在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培训班交流武进治水经验。同时,通过创新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完善“1+5”“河小青”志愿服务联盟,多途径全方位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有效凝聚各方治水强大合力。二是全面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及示范村(社区)建设。圆满完成市高质量考核任务,年内完成3条“五好河道”及5个小微水体示范村(社区)建设。完成868个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已全面建立,全区4229个小微水体共设河长509人,且全部落实专人管护。三是实现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全覆盖。3月,签署武进-金坛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建立跨县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全年陆续与新北、天宁、钟楼、常州经开区、无锡宜兴市、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市惠山区实现联合,完成全区跨界骨干河湖联合河长制机制全面覆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一体化河湖治理制度体系,开创多方共赢的区域生态治理局面。

2021年,武进区河长制工作获得新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多次专题调研报道。刘建荣同志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省级河长制工作绩效评估得分位列全省县区第一方阵。

(七)强化引领,水利党建品牌内外延伸

一是品牌创建强内核。持续打造“武水安澜”党建品牌,用党建统领各领域业务工作,贯彻落实区委巡察“回头看”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引领、河湖永安”书记项目,践行“两在两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化推进“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和“惠民实事清单”,进一步擦亮武进水利党建品牌。二是队伍提升亮形象。严格落实水利系统作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管控,组织“三支队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抗台、志愿服务等工作,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水利党员先锋队在常州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湖塘御城开展志愿服务,牢牢钉在疫情第一线,为战胜疫情付出了巨大努力。水利党员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武进区优秀志愿者集体。三是学习教育促发展。全方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党史学习教育“七个百”行动,联合省水利厅机关党委,邀请省委宣讲团名师,送学新孟河临时党支部工程建设一线的流动党员,这一举措被江苏新时空专题报道,同时被江苏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录载。结合永安河建设,打造全市首家党史学习教育水利实境基地,占地约65000平米的武进区水利党建生态园于七一前建成并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红心向党,‘河’你同行”七一主题庆祝活动,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引领水利工作进一步昂扬前进。

二、乘势而上,科学谋划2022年水利目标举措

2022年的工作思路是:坚定践行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围绕市委“两湖”创新区和区委“一园一城一示范”战略定位,聚力实施武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全面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激发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按照省委吴政隆书记“治太先治滆”的要求,围绕打造“经得住远眺、经得起细看”的“长三角最美湖湾城”标准,融入全市“两湖”创新区发展和环滆湖一体化建设,高质量推进滆湖水生态综合治理。2022年加快实施滆湖北部区域生态清淤试点工程,结合清淤排泥开展水生态修复项目。同步开展环滆湖入湖河流及支浜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滆湖水生态综合治理质量。

(二)构建水利系统化提升新格局“两翼”,即以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两翼,充分把握“两湖”创新区建设契机,通过水环境与水安全联动、双向拓展武进城市水利改革成效,全面对接全市生态中轴建设,形成“核心带动、双向突破、两翼齐飞”的水利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区绿色生态与安全保障协同发展。

(三)探索水利现代化改革新路径。一是以筑牢防洪安全网为生命线,切实守护武水安澜。突出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治体系,强化城镇防涝体系建设,强化灾害应对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以建设供排水保障网为支撑,践行服务民生理念。实施污水厂网站综合提升工程,建立武南二厂一期工程新的污水调度方案,启动阳湖生态净水厂和滨湖污水厂二期工程;加速实施污水调度管网建设,合力调配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开工建设湖滨自来水厂,全力提升全区供水保障能力。三是以建设全域幸福水网为主引擎,打响武进水生态名片。重点实施“幸福水乡”工程,结合区级骨干河道治理、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小微水体整治,继续实施河道水系“大中小微”连片综合治理,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系统治理样板片区。四是以打造工程运行管理网为重点,提升智慧管理水平。继续实施重点骨干河道智慧监控安装,坚持供水“源厂网户”一条龙保障,实施智慧水利工程,构建协同高效的水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水利水务现代化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五是以完善政务公开为要点,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确保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力争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六是以建设优质水资源配置网为关键,夯实城市发展之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和“三条红线”管控。围绕地下水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方面规定,全面依法加强地下水监管。落实常州市全民节水攻坚行动,巩固武进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创新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向乡镇延伸。强化水政执法监督。落实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制度,强化对各镇河湖、排水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对违规排水行为查处力度,完善执法监管联动机制。七是以建设河长制统筹协调网为牵引,释放体制机制红利。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跨界河湖协同共治,探索共建共治共享体系,进一步发挥武进“企业河长”、“河小青”等民间河长的示范引领特色。实施河长履职能力提升行动,按照新的区级河湖长履职考核办法,指导区级河长做好履职工作,组织各镇进行河长制培训。专题推进农村水体提优工程,持续优化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建设一批河长制主题公园,更大力度开展农村河道、小微水体的整治提升,更高标准实施农村小微水体示范村(社区)建设。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