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武进区司法局以“一园一城一示范”为着力点,咬定“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书写司法行政高分满意答卷”年度工作目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和项目抓紧抓实出实效。
一、抓好谋划部署,一体推进法治建设
1.统筹谋划依法治区工作。一是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纳入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引导政府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深入机关、企业、村社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法治文化阵地、“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多形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宣传,让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法治观念。二是科学制定法治规划,镇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成立。召开区委依法治区工作会议,部署近阶段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制定《法治武进建设规划(2021—2025年)》《常州市武进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常州市武进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三是稳步推进述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年终述职”各项要求,明确述法主体、述法内容、述法形式和述法保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一把手”述法全覆盖,让依法办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地实处。
2.聚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补短强弱,凝聚合力,积极筹备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活动。一是促进依法决策,征集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推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各项制度落实落地。通过“法治民意直通车”征集《常州市出租房屋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修订草案)》《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草案)》修改意见30余条。二是推动规范执法,开展全区清理和整顿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范政府履职管理行为。出台全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2022版并对外公布实施。建立全区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指导和监督考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开展“司法行政+多部门多领域”联合监督模式,促进行政执法工作协调规范运行。三是依法复议应诉,根据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的指标要求,对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流程、受理机制、行政复议决定的书写与执行等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召开听证会、组织专家论证等,加快案件审理速度,提高办理质量。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8起,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3起。
3.营造懂法守法社会氛围。一是推动普法责任落实,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协同各地各部门为改善法治环境提供服务。区法宣办制定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具体活动事项,要求各单位将普法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二是拓宽普法宣传半径,联动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润江苏 春风行动”等主题法治宣传线下活动80余场。通过云直播、云电台、微视频等延伸普法宣传半径,组织普法宣传员走进直播间、走进电台,开展线上法治宣传,吸引3万余人观看互动,实现普法新媒体矩阵效果最大化。三是推广“菜单式”普法,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合会作用,收集不同群体对普法需求,结合扫黑除恶、疫情防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等重点活动,深入宣传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群众解答实际问题700余个。
二、厉行法治担当,办好惠民助企实事
1.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防控部署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工作保障,落实测温验码、物资采购、场所消毒等举措,确保单位内部安全可控。二是志愿服务当先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锋队,定岗、定人、定责,下沉一线分赴社区、卡口等地参与核酸检测保障、重点区域防控、网格信息核酸录入等志愿服务。三是防疫宣传进网格,深化“防控疫情·法治同行”宣传教育。联合各普法成员单位,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疫情普法宣传资讯,涉及疫情通知公告、政策法规、违法典型案例、热点新闻等,累计阅读量达8万余次。
2.精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一是集聚资源力量,局党总支与区工商联党支部共建“法润红盟”企业行,共同发挥48家基层、行业、异地、专业商(协)会的阵地优势,提高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规范执法行为,牵头“综合行政执法大协同”行动,列入武进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三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方式,减少多头执法、频繁执法。三是开展精准服务,整合100名专业民商事律师组建稳企助企法律服务团,采取上门服务、线上服务的方式,推出劳动合同签订实务解析等线上直播5场,吸引1万余人参加学习,线下走访企业182家,开展法治体检68次。四是推出减免服务,对疫情期间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申办的融资类经济合同公证、保全证据公证,酌情缓收或减收公证费。为因疫情和防疫需要而影响履约的企业免费办理“不可抗力”公证,一季度办理公证949件,收费75万元。
3.提升法治惠民服务成效。一是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巩固提升工程,及时调整2022年村(社区)法律顾问,确保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面覆盖。围绕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宅基地改革等重难点问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法律顾问服务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开展法律顾问“一对多、多帮一”的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与驻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的联系机制,及时获取并解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和热点问题。二是开展“法援惠民生 倾情保稳定”专项行动,对接民政、残联等部门,全面排查梳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法律服务需求,根据需求给予法律帮扶。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坚持宜调则调、能诉快诉原则,及时化解矛盾,降低维权成本,帮助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350余万元。三是开展法律援助体系筑基行动,深化实施“名优工程”,组建武进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入选志愿者157人,其中办案律师125人),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拟在区残联、区信访局、高新区香溢澜桥社区、牛塘镇工业园区等新设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我区一季度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9件(万人比2.7)。
四、筑牢平安防线,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1.做强援法议事活动。在牛塘镇开展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援法议事活动在全区深入开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一是以民生茶社为前哨,以现有的“民生茶社”群众自治平台为前哨,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将法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发挥村民群众自治的主体作用和德治的促进作用。二是以援法议事为主线,加强公共事务决策、实施、管理中的法治参与,强化依法办事习惯。融合“四议两公开”、“有事好商量”等工作方法和协商议事平台,让法治成为议事的准绳,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护航作用。三是以法润红盟为保障,开展法润红盟乡村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整合法律力量,凝聚善治合力,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2.做实矛盾纠纷化解。一是注重排查预警,发动各类调解组织,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纠纷、劳资纠纷、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医患纠纷、家庭婚姻纠纷、邻里纠纷等开展全方位的排查活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防范。二是注重分类施策,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多发的基层矛盾纠纷,坚持及时就地化解,防止纠纷升级。涉及资源环境、金融借贷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纠纷,依法依规妥善化解。对重大疑难复杂和积案纠纷,协调人民调解、律师、职能部门等服务力量,进行集中攻坚,确保矛盾不堆积。一季度全区共化解各类纠纷2995起。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成立人民调解律师专家团。健全调解员培训制度,结合各地需求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采用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将涉及农村邻里纠纷、土地流转、拆迁补偿、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的处理纳入培训内容,提升调解员能力素质。一季度共组织各类培训13场次,参训调解员500余人次。
3.做细特殊人群管控。一是深入推进智慧矫正,积极创建省部级智慧矫正中心,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控、精准矫正水平。加强资金投入,配置自助矫正终端、自助学习终端等智能设备,畅通矫务通、刑罚执行一体化系统等信息平台,规范社矫对象报到登记、入矫教育、执行管理、走访帮扶、考核奖惩等流程环节。二是坚持强化管理措施,扎实开展社矫安帮安保维稳“五个专项行动”。排查出8名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和7名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均落实管控帮教措施。每日对100名矫正对象进行定位核查,及时对不假外出等情况作出处理。一季度共训诫9人次,警告7人次,提请收监1人次。三是联动开展损害修复,与同心圆、阳湖启航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未成年矫正对象“正苗圆桌派”、三类重点人员走访等矫正项目,制定“规定+自选”学习计划,实现精细化管理教育。一季度开展未成年矫正对象损害修复活动3场,受教育人数50人。
五、全面从严从紧,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1.擦亮“法润红盟”党建品牌。启动“法润红盟”开展“三大行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一是启动“法润红盟”乡村行,推出“援法议事”书记项目,与牛塘镇签约,凝聚党建联盟合力,为基层治理赋能。二是启动“法润红盟”学校行,与区教育局签约,探索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新举措、新方法,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三是启动“法润红盟”企业行,与区工商联、新奥燃气签约,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广泛开展精准法律服务,为企业优质发展保驾护航。
2.持续“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一是抓好司法所建设,巩固司法所分类建设成果,确保各项指标不缩水。在嘉泽、湟里、西湖三地试点片区共建、组团发展机制,构建“协作密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共享格局。坚持“一所一品牌”,协同谋划发掘特色经验做法,打造叫得响、有特色的司法所品牌。二是抓好素质能力提升,制定全系统教育培训计划,完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网上专题班”培训,开展全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岗位练兵争当能手”活动,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服务礼仪培训,提升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基础设施保障,紧密对接洛阳、湖塘地方党委政府,推动司法所基础改造,谋划新建矫正分中心。对接区财政局,用好用足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科学合理制定业务装备采购计划,有力保障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开展。
3.弘扬“创先争优”阳湖精神。围绕“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书写司法行政高分满意答卷”目标,全面营造争先奋进浓厚氛围。一是争创区级文明单位,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新启用为契机,严格落实各项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全面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出“司想红”机关志愿服务品牌和“法治星空”律师服务品牌,发动机关党员志愿者、法治宣传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服务企业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三是持续办好为民实事,围绕市司法局“司法行政为民十件实事”和武进司法行政为民八件实事,抓紧抓实,确保在基层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