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墅街道办事处,北区工作组,中以园管理办,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公司,各派驻机构,各行政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532”发展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持续引向深入,加快园区更新推进步伐,切实提高本质安全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凝聚攻坚合力,按照“属地负责、部门联动、制度保障、社会监督”的原则,坚持常态管控和依法整治相结合,分类精准治理“危污乱散低”企业,实现关停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整合搬迁一批、转型升级一批,促进园区提档升级、更新形象,推动“砸笼换绿” “腾笼换鸟” “开笼引凤”,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奋力建设“滨湖科创城、智造武高新”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治理一批企业。加强动态管理,持续加大“危”类、“污乱”类企业出清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坚持“一企一策”,提升改造“散低”类企业,建立转型倒逼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2、腾出一批空间。借助出清提升行动,关闭占据资源多却产出极少、污染极重、风险极大的企业,释放存量土地资源,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为重大项目落地、优质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
3、提升一批园区。按照“先试点、再推广”模式,针对布局散乱、污染严重、效益较差的园区,积极探索连片整治提升的新思路、新方法,复制推广工研荟科技产业园项目模式,打造新型园区。
三、工作任务
(一)动态排查,动态清零
1、全面彻底排查。严格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联防联控”排查模式,聚焦园中园、厂中厂、废旧厂房等重点领域,通过“举报热线”“网格”等渠道,对照《常州市“危污乱散低”企业排查指导性标准(试行版)》,深入开展拉网式、扫雷式摸排,逐一登记备案,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摸清“危污乱散低”企业数量、位置、违法违规形式等情况,全面真实掌握底数,做到重点行业、行业内大小企业、企业内隐患排查均不遗漏。(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滨湖集团公司,高新区环保所,村、社区和专属网格)
2、动态跟踪监测。健全动态排查、及时更新机制,对“危污乱散低”企业实行清单化管理,将新发现的“危污乱散低”企业及时列入清单、纳入整治范围,确保底数清、状态明、无遗漏、不乱报,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家”。(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新区环保所)
3、健全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严防关停企业在高新区内异地转移和反弹回潮,密切跟踪已完成治理企业发展效益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情况,真正做到减存量、去隐患、提质量、保安全。(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新区环保所)
(二)分类治理,综合施策
1、运用法律手段整治。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污乱散低”企业,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依规整治。对拒不配合整改、性质严重的违法违规“危”、“污乱”类企业,结合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两违”整治等要求,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实施一案多查,严格调查取证,依法查处企业违法行为和出租企业的法律责任,铁腕清理淘汰一批低端落后产能。对于达到法律规定停产停业、关闭情节的,依法予以关停。对于可以治理改造的企业,采取“先停后治”方式,确保重点隐患彻底消除、一般隐患整改到位,整治完成后,由相关部门现场审核通过方可恢复生产。(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南夏墅派出所、新城派出所、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高新区环保所)
2、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坚持“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导向,加强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大力扶持评价结果较好的企业,合理利用税收杠杆,科学确定土地、水电气等使用价格,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促进低效企业加快退出或转型。(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财政局、资规所、高新区税务局)
3、运用行政手段倒逼。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项目退出约束机制,确保园区企业始终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高标准“双达标”要求,对规定期限内无法实现安全环保、承诺产值和税收要求的企业实施补足税收或腾退收回。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支持各板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有意愿、有需要的企业整合搬迁至工业集中区,形成集聚效应。加强监督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厂房新租、转租、续租等行为,防止新增“危污乱散低”企业。压实属地责任,鼓励有竞争力和提升空间的企业组建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现代化的新型联合企业;鼓励其它有发展意愿的创新型企业转型、转产、转行,提高用地效益。(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资规所、滨湖集团公司、高新区环保所)
(三)聚焦重点,创新模式
1、低端企业关停淘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对“危”、“污乱”类企业的整治力度,立查立改,依法关停,切实做到“两断三清”,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早出清、早腾空,为后期开发建设奠定基础。(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南夏墅派出所、新城派出所、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高新区环保所)
2、重点企业自主改造模式。加强工业用地有序管理,高效开发利用工业用地资源。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但存在安全隐患或污染防治设施不达标的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原地改造、原地拆旧建新、异地迁建,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资规所、高新区环保所)
3、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模式。针对化工、铸造、印染、电镀、涉爆粉尘等重点行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执法检查,消除行业隐患,关停淘汰风险多、危害大的“危污乱散低”企业。根据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意见,探索开展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省级先行先试工作。(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高新区环保所)
4、重点园区提档焕颜模式。制定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从产业方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方面明确项目准入条件。(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招商局、科学技术局)
5、重点片区凤凰涅槃模式。实施“退二优二”战略,进行整体性整治提升,加大征收拆迁力度,消除“危污乱散低”企业的发展载体。鼓励各地在出清腾空地块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厂房适用性和建筑容积率,推广工研荟科技产业园品牌,复制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优化招商和运营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现代化、标准化的发展空间,培育一批集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双创载体。(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招商局、科学技术局、资规所、滨湖集团公司)
(四)完善政策,强化保障
1、坚持规划引领。以土地集约利用和连片开发为原则,优化空间布局,编制新建园区整体规划,科学确定园区重点建设区、保留提升区、空间腾退区的边界范围,合理安排各类功能设施。(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资规所)
2、完善配套政策。围绕低效用地再开发、厂房改建、翻建、腾退的补贴标准等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梳理整合现有政策,制定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从用地政策、规费减免、税收奖励、金融支持、项目审批、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先扶持,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资规所)
3、丰富操作模式。按照园区更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和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丰富合作模式,拓展合作内涵。(责任单位: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经济发展局、财政局、滨湖集团公司)
四、工作要求
1、切实提高认识。“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的重要任务,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安全、环保隐患,而且是解决区域发展空间的有力举措,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各部门和单位要树牢新发展理念,绷紧安全责任弦,将“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污染环境防治攻坚等紧密结合、统筹开展,推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治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2、强化组织领导。高新区管委会全面领导“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高新区安委办综合协调、统筹推进高新区出清提升行动。经济发展局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分别统筹协调好“危”类、“污乱”类、“散低”类企业出清提升工作。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领导,强化力量,全力推进。
3、形成攻坚合力。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每月通报,以月促季。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经济发展局、南夏墅街道、北区工作组等牵头部门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碰头会,及时会商解决存在问题,联合开展督查活动,推动出清提升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执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和执法震慑力。
4、加强舆论引导。依托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布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凝聚社会正能量,营造高压态势。定期曝光负面典型案例和违法违规企业,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有利于工作推进的浓厚氛围。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1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