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各单位:
现将《武进区湟里镇落实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进区湟里镇落实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及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治理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管理机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排查“错保”“漏保”“应救未救”“应保未保”等现象,坚决查处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腐败问题,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动态管理下的“精准认定、按户施保、分类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和“及时、精准、温情”救助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整治提升方面 1.集中排查整治违规办理儿童收养登记和落户等问题,严肃查处存在的对孤弃儿童的违纪违法行为。全面排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坚决纠正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等问题。 2.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中应退未退、应享未享等问题。 3.集中排查整治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非法侵占处置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私人财产、截留克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待遇等问题,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提升供养服务质量。 4.全面排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坚决纠正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救助待遇、违规或重复享受救助待遇等未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问题。重点排查收入财产超标享受救助,死亡、服刑人员享受救助,“政策保”“关系保”等问题。配合财政部门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反财政纪律,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救助资金等问题。 (二)精准救助方面 1.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个别村(社区)领导对救助工作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真正把救助工作提高到“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大局上来落实,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2.解决困难群体底数不清问题。各村(社区)要全面摸清辖区内困难群众底数,通过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整治等行动,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救助准。 3.解决救助随意性问题。个别村(社区)在救助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将其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万能武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偶有发生。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培训阶段(7月15日-20日) 制定《武进区湟里镇落实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召开全镇工作推进会;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治理提升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迅速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有效开展专项治理提升和精准救助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21日-30日) 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并在排查结束后形成相应台账。镇民政(残联)岗将联合镇纪委监委,组织专人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和核查,并及时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 (三)集中整改阶段(8月1日-10日) 各村(社区)要按照“严肃、规范、及时、彻底”的原则,对筛查发现的问题立查立纠、立行立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查处到位。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救助工作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问题纠正到位。对社会救助专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通报曝光、问责处理等方式,持续改进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 3.违规对象清退到位。通过核对家庭经济状况,发现“车子、房子、票子”等不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清退处理。 4.困难群众保障到位。对所有符合相关救助政策的对象,全部及时帮助申请相关救助;对特殊困难群体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需重点关注,切实运用好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温情救助和兜底救助”的基本职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因疾病、灾难、上学等新致贫返贫的群众,需立即启动相关救助,尤其发挥临时救助的及时性作用,构建完整的社会救助链,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精准救助。 5.政策规定解释到位。问题整改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动态调整后需退出各类保障政策范围的对象,要积极引导,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严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矛盾激化上移。 6.维稳责任压实到位。在集中清退过程中,由属地村(社区)负责做好稳控工作,杜绝出现越级上访和过激事件。 7.核查责任压实到位。各村(社区)核查人员要切实担起责任,各村(社区)书记、会计、监委会主任是主要责任人,需要对开展的各项工作负总责。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阶段(8月21日-30日) 镇民政(残联)岗将对各单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工作机制,堵塞风险漏洞,不断提升低保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切实巩固专项治理行动成果,进一步强化精准救助。 1.建立困难对象及时精准发现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主动发现困难对象机制。村(社区)要成立专班,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排查摸底力度,确保困难对象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2.加强大数据信息比对识别。依法开展核对工作,规范采集核对授权书,按时完成核对数据推送,对核对后反馈的数据进行调查、核实、认定,提升低保对象识别精准度。镇民政(残联)岗将进一步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沟通,比对所有保障对象和新申请对象的家庭成员信息,尤其是强化具有法定赡抚养人的财产、证券、车辆等信息比对。 3.规范收入补差精准核算。联合统计、人社、农经等部门,合理确定家庭收入核算标准,切实核准补差水平,杜绝补差不精准现象的发生。 4.用好各类信息平台。要持续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平台的管理使用,优化低保业务流程,相关业务数据录入及时、完整、准确,确保全程留痕、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强化业务流程的精准监管。 5.强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民政(残联)岗将主动和建管、公安、教体、卫健、医保等部门互通信息,主动检索和发现辖区内群众在新发生的疾病、灾难、上学等方面重大刚性支出,联合村(社区)调查了解,是否符合基本救助政策,主动作为,主动救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涛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吴柯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书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审批局民政(残联)岗,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村(社区)书记亲自抓,监委会主任监督落实,会计严格按政策程序办理审报。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监委会主任和会计为直接责任人。 (三)加强动态监测。建立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各村(社区)加强对居民低保对象“车子、房子、票子”等家庭资产的核对,确保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湟里镇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救助电话:68851028,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建立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台账。 (四)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镇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村(社区)相关工作进行实地督查, 对责任落实不到位、违纪腐败、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现象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及纪委通报。对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的,镇纪委监委将严肃追责问责。
武进区湟里镇落实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及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治理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管理机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排查“错保”“漏保”“应救未救”“应保未保”等现象,坚决查处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腐败问题,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动态管理下的“精准认定、按户施保、分类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和“及时、精准、温情”救助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作用。
二、工作重点
(一)整治提升方面
1.集中排查整治违规办理儿童收养登记和落户等问题,严肃查处存在的对孤弃儿童的违纪违法行为。全面排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坚决纠正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等问题。
2.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中应退未退、应享未享等问题。
3.集中排查整治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非法侵占处置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私人财产、截留克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待遇等问题,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提升供养服务质量。
4.全面排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坚决纠正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救助待遇、违规或重复享受救助待遇等未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问题。重点排查收入财产超标享受救助,死亡、服刑人员享受救助,“政策保”“关系保”等问题。配合财政部门全面排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反财政纪律,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贪污侵占救助资金等问题。
(二)精准救助方面
1.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个别村(社区)领导对救助工作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真正把救助工作提高到“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大局上来落实,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2.解决困难群体底数不清问题。各村(社区)要全面摸清辖区内困难群众底数,通过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整治等行动,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救助准。
3.解决救助随意性问题。个别村(社区)在救助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将其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万能武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偶有发生。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培训阶段(7月15日-20日)
制定《武进区湟里镇落实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召开全镇工作推进会;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治理提升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迅速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有效开展专项治理提升和精准救助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21日-30日)
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并在排查结束后形成相应台账。镇民政(残联)岗将联合镇纪委监委,组织专人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和核查,并及时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
(三)集中整改阶段(8月1日-10日)
各村(社区)要按照“严肃、规范、及时、彻底”的原则,对筛查发现的问题立查立纠、立行立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查处到位。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救助工作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问题纠正到位。对社会救助专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批评教育、通报曝光、问责处理等方式,持续改进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
3.违规对象清退到位。通过核对家庭经济状况,发现“车子、房子、票子”等不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清退处理。
4.困难群众保障到位。对所有符合相关救助政策的对象,全部及时帮助申请相关救助;对特殊困难群体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需重点关注,切实运用好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温情救助和兜底救助”的基本职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因疾病、灾难、上学等新致贫返贫的群众,需立即启动相关救助,尤其发挥临时救助的及时性作用,构建完整的社会救助链,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精准救助。
5.政策规定解释到位。问题整改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动态调整后需退出各类保障政策范围的对象,要积极引导,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严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矛盾激化上移。
6.维稳责任压实到位。在集中清退过程中,由属地村(社区)负责做好稳控工作,杜绝出现越级上访和过激事件。
7.核查责任压实到位。各村(社区)核查人员要切实担起责任,各村(社区)书记、会计、监委会主任是主要责任人,需要对开展的各项工作负总责。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阶段(8月21日-30日)
镇民政(残联)岗将对各单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工作机制,堵塞风险漏洞,不断提升低保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切实巩固专项治理行动成果,进一步强化精准救助。
1.建立困难对象及时精准发现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主动发现困难对象机制。村(社区)要成立专班,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排查摸底力度,确保困难对象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2.加强大数据信息比对识别。依法开展核对工作,规范采集核对授权书,按时完成核对数据推送,对核对后反馈的数据进行调查、核实、认定,提升低保对象识别精准度。镇民政(残联)岗将进一步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沟通,比对所有保障对象和新申请对象的家庭成员信息,尤其是强化具有法定赡抚养人的财产、证券、车辆等信息比对。
3.规范收入补差精准核算。联合统计、人社、农经等部门,合理确定家庭收入核算标准,切实核准补差水平,杜绝补差不精准现象的发生。
4.用好各类信息平台。要持续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平台的管理使用,优化低保业务流程,相关业务数据录入及时、完整、准确,确保全程留痕、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强化业务流程的精准监管。
5.强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民政(残联)岗将主动和建管、公安、教体、卫健、医保等部门互通信息,主动检索和发现辖区内群众在新发生的疾病、灾难、上学等方面重大刚性支出,联合村(社区)调查了解,是否符合基本救助政策,主动作为,主动救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涛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吴柯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书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审批局民政(残联)岗,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村(社区)书记亲自抓,监委会主任监督落实,会计严格按政策程序办理审报。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监委会主任和会计为直接责任人。
(三)加强动态监测。建立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各村(社区)加强对居民低保对象“车子、房子、票子”等家庭资产的核对,确保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湟里镇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救助电话:68851028,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建立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台账。
(四)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镇社会救助长效管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村(社区)相关工作进行实地督查, 对责任落实不到位、违纪腐败、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现象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及纪委通报。对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发现问题整改不及时的,镇纪委监委将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