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
为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风险,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省、市、区民政部门有关部署要求,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
2022年 5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湟里镇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
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底排查。对已经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未经登记但从事养老服务经营活动的服务场所开展全面摸排。
一是明确摸排主体。已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未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未经法人登记但从事养老服务经营活动的服务场所。摸排中,要充分依托属地村(居)委会、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开展诈骗风险摸排。
二是明确摸排重点。在机构类型方面,重点排查规模相对较大或涉足多产业领域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摸排事项方面,重点排查养老机构(场所)的运营主体、营销方式、收费方式、关联公司等情况,以及投资人、法定代表人是否有经济类犯罪记录或被纳入过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黑名单情况,特别是要重点排查养老服务机构收取大额预付费、预付费涉及人数、预付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承诺投资回报“炒床位”等情况。
三是明确摸排方法。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逐一上门排查,因疫情原因不能上门的,综合运用电话、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特别是要询问入住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了解养老服务机构是否收取预付费以及告知风险等情况。
(二)分类处置隐患。坚持“排查覆盖、处置硬措施、风险软着陆”的工作原则,对风险排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建立风险隐患等级从低到高的“绿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
“绿色”管控。对没有发现风险隐患的养老机构,纳入绿色名单进行管理,正常开展日常监管。
“黄色”管控。对发现收取大额预付费,但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养老机构,以及近年存在分支机构服务网点扩张过快,频繁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注册地等经营服务有潜在风险隐患的机构,纳入黄色名单进行管理。对于这类机构,主要提示引导其规范运营管理,避免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增加抽查检查频次,加强日常监测。
“橙色”管控。对发现主要负责人因经济犯罪被提起诉讼、投诉举报、纳入黑名单的机构,以及预付费资金使用不规范,但资可抵债运营比较平稳的机构,纳入橙色名单进行管理。对于这类机构,及时向镇政府和政法部门进行线索通报,对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责令整改,督促清退资金。
“红色”管控。对发现存在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机构,以及收取大额预付费且资不抵债的,或引起不良影响或者重大舆情的,纳入红色名单进行管理。对于这类机构,配合牵头部门、公安机关等依法严厉打击,并协助做好老年人妥善安置、困难老年人救助等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坚决防范发生冲击社会底线的极端事件。对机构中涉嫌犯罪的人员,直接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三、工作安排
本次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迅速组织动员,研究吃透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精心部署安排。
(二)摸排整治。民政(残联)岗全面摸清本地区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的诈骗风险,边排查、边评估、边管控、边整治。
(三)分析总结。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对本次摸排整治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形成工作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养老服务诈骗防范化解工作纳入单位“一把手”工程,纳入当年度重点工作,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结合上级民政部门要求和本地实际,研究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民政(残联)岗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次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养老服务诈骗宣传活动。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走进社区、走进机构、走进广场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精准宣传;坚持宣传养老床位是用来养老的,不是用来炒的;及时跟踪社会热点,认真对待信访问题线索,加强防范化解过程中的负面舆情监测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