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常州市经开区横林镇两镇相邻,河湖密布、水网纵横,镇级河道存在上下游、左右岸关系(详见下表)。为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各项要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卫战,积极响应跨界河湖协同共治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两镇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结合两镇实际情况,制定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两镇跨界镇级河道名录
一、总体要求
根据《省河长办关于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跨界河湖协同共治的通知》(苏河长办〔2020〕38号)文件精神,落实跨界河湖联合管治、团结协作,合力推进水环境改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涉河湖项目全过程中,遵循河湖自然规律,综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衔接,全面系统推动跨界河湖综合治理,加快建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湖。
2、系统治理,协同共治。统筹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工作要求,以行政边界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实行联合管治、团结协作,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同治、同护。
3、共建共享,立足长效。加强两镇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衔接,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将任务目标、责任落实、日常监管、督查问责和群众参与等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巩固河湖治理成效,真正实现长效治理。
三、工作机制
1、成立跨界河道联合管理工作群。由两镇河长办牵头,会同水利、生态环境、农业、行政执法、管护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跨界河道联合管理工作群,针对跨界河道河面岸坡管护、涉河违章、水质波动等跨区域疑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沟通协调,实现水生态环境的同治、同护。
(1)由各相关部门、单位组成联合巡河管护组,在跨界河道日常巡查管护过程中,将交界区域河道纳入各自巡查范围,各自向行政区域外延伸100米,一旦发现大面积水葫芦、水花生以及河面、岸坡垃圾等问题及时在联合工作群反馈,坚持属地负责、就地打捞原则,由相关单位及时落实属地内管护,主动采取拦截打捞措施,防止水葫芦、水花生等聚集扩散。
(2)对跨界河道辖区交界处的违法排污、畜禽养殖、“两违三乱”、“四乱”等问题在工作群内及时沟通,加强联动配合,对权属复杂、跨界违法、历史遗留等问题共同牵头、落实整改。
(3)对发现的跨界河道水质突变现象及时在群内共享信息,加快原因调查和溯源排查,在协同治理的同时做好各自区域内处置工作,共同保障水质稳定。
2、召开跨界河道年度管护工作交流会议。跨界河道管护单位每年共同召开一次管护总结会议,及时分享河道管护工作动态,沟通协调管护矛盾。发生重大水葫芦、水花生扩散事件时,可视情况召开协同工作会议。
3、探索跨界河道联合巡河机制。有条件的河道,由双方河长办牵头,可一年组织一次镇级河长联合巡河。
4、探索跨界河道联合清淤工作机制。由双方河长办牵头协调,定期对跨界河道底泥开展同步监测,针对需要清淤的河道共同商讨清淤时间、清淤方式等并达成共识,在排泥场设置、淤泥处置等方面共享技术资源,通过清洁顺畅的跨界河网水系不断改善两镇水生态环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和各部门的治水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办协调、指导、督办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联动,细化、实化工作职责与措施,形成运转高效的河湖管护工作格局。
2、加强沟通协作。交界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全力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河道管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内容按计划落实。
3、加强督促指导。两镇河长办应协调和建立镇级跨界联合河长制考核机制。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人民政府 常州市经开区横林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8日
(此文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