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4133058/2022-00008
主题分类: 司法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文件编号: 武政发〔2022〕4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产生日期: 2022-01-18 发布日期: 2022-01-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相关阅读: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武政发〔2022〕4号
 

2021年,常州市武进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省、市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法治政府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为推动我区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全方位争创“第一唯一”,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协调

积极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持续强化法治武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出台《常州市武进区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起草《常州市武进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意见。出台《武进区法治建设满意度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法治零距离”、发放公开信、满意度调查分析等满意度提升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引领法治政府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推进。

(二)着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考核

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发展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区高质量考核和党建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干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相挂钩。健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强化全区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落实。今年对重点行政执法领域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反馈通报相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质量推进武进法治建设”课题调研活动,分层分级举办培训班55次,座谈会10次。组织法治建设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讲授法治建设相关专题。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5次常务会议学法,先后专题学习《长江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组织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旁听法院庭审,有效提升全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制定出台《武进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一批)》,围绕八个方面提出15项创优服务举措。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公布武进区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清单,1-11月共办件1580件。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为企业开工建设压缩3个月以上报批时间,典型做法在全市推广。出台《重点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审批实施方案》,探索实施500米及以下短距离电力工程免批、开展“多测合一”、为全区67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大力推广“企业开办专区”,全面实现银行免费代办、免公章刻制费用的“双免服务”,全面推行名称自主申报,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全年,企业开办专区共完成企业全流程办结5809件,在1.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企业开办的比例达98%以上。打造信用建设试点“2+N”品牌,印发全区第一批信用建设试点名单,我区总体信用连续三次排名全市第一。

(二)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一网通办”功能,升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丰富用户的服务体验,设立了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深化“一件事套餐办”服务,共推出包括“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等73个“一件事”套餐办,累计办件13000余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两个开发区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直接取消审批7项,审批改为备案管理5项;实行告知承诺16项,优化审批服务44项,监管事项239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实现更多民生服务事项在基层就近办理。雪堰镇、湟里镇率先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升级改造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的软硬件,实现了“不见面交易”在各采购方式的全覆盖,全年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全流程电子化率达80%。推出“交易贷”服务,推行招投标“评定分离”,限额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部署手机移动CA,实现长三角投标互联互通。

(三)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加强和完善“12348”热线平台建设,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法律咨询服务,全年咨询8093人次。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拓展工程”,扩大援助事项范围,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92件,挽回各类损失1200余万元。改造提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12个村社区和湟里镇推广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角,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完成21个“法律门诊”示范创建,优选“名优律师服务团”成员、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入驻,常态化开展服务。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5个法律服务专业组主动走访中小企业。成立石墨烯小镇“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为产业链企业收购股权、企业合作、买卖、设备购销、工程建设等提供法律服务。发挥公证特殊职能作用,参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办理企业法人授权书、证据保全等公证。推动公证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村、社区办理拆迁安置房继承公证和农村宅基地继承公证。“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不动产遗产继承公证公益服务为当事人减负36万元。

三、强化权力监督,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

制定出台《常州市武进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跟踪反馈等制度,完善执行主体向决策机关报告决策执行情况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规范管理,公布3个本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开门纳谏征集意见建议,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优律师、民主党派和重点民营企业等征集意见建议,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区政府20名法律顾问和42名法律顾问智库专业人士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办事提供法律专业领域智力支持,参与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要合同的审查论证及重大涉法事务的处理6次。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今年制定出台《常州市武进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1件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100%。加强对部分政策措施类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确保政府依法履职。全面评估清理区政府及办公室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类文件,今年开展了涉及长江流域保护规范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清理工作。在全省县区中首个委托律师事务所对全区29项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第三方评估。积极参与上级立法调研工作,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充分发挥“立法民意直通车”作用,在所属的11个司法所建立完善立法民意征集区,在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公开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引导群众通过12348江苏法网、12348微信公众号、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润民生微信群”中“立法民意征集模块”以及“法润武进”微信公众号发表意见建议,实现网上、线上、移动端的同步征集,推动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生,

(三)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

深化政务公开,今年全区共召开新闻发布会11场,举办在线访谈21场,开展各类意见征集和网上调查29次,网上直播18次。全年主动公开重点工程、财政审计、公益救助、社保就业、征地拆迁、科教文卫等各类政府信息4668条。进一步深化政策解读,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就业、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等热点话题,制作发布各类政策解读56条,其中图解政策24条。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热线“12345”、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公开、监督功能。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和督查工作。今年共收到常州市建议提案21件、区人大建议106件、政协提案218件,均按时办结,满意率分别为99.06%、100%。自觉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履行法院判决,认真落实法院司法建议和检察院检察建议。有效发挥审计专门监督作用,修订出台《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完善投资审计制度。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资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会保险基金等进行专项审计。首次探索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有机融合,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效果。

四、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镇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动态调整各镇、开发区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召开执法联席会议,打造“精武执法论坛”,以“贴近实际,总结经验,服务一线”为原则,为一线执法人员探讨执法思路、交流执法经验提供平台。雪堰镇试点设立村级“综合行政执法服务站”,通过缩短群众举报事项流程环节,提升执法效率。湟里镇开展省内首个镇级跨市协作,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宜兴市官林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签订了“湟里—官林两地综合行政执法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学习交流、信息共享、执法联动三项机制。开展镇域综合行政执法评估和案卷评查工作,并通报结果。

(二)持续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细化行政执法公示内容,强化信息化执法手段,确保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全面启动镇级“双公示”信息归集。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首创“简案快办”现场执法软件,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在线固定证据、同步生成执法文书,并当场送达当事人,提升执法效能。区应急管理局创新开展全天候监管工作被应急管理部编入工作简报,作为先进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并在2020年度常州市安全生产执法技能比赛中获先进集体二等奖,区卫生监督所办理的职业卫生案件获省卫健委优秀案件一等奖。武进生态环境局近五年来第四次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县级先进集体。新修订《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公布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30家区级部门联合监管,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49次,检查市场主体5353户。

(三)提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成效

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整合区镇两级法治力量,建立“镇(开发区)+主管部门+司法行政”基层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设立常州市武进区民营企业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聘任特邀监督员,建立各司法所与执法监督联系点结对联络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提高执法监督实效。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7个重点执法领域开展监督检查,举办2021年行政执法人员和镇(街道)行政执法监督员法治培训,征集行政执法指导案例。部署综合执法制式服装和标识配发工作,开展全区第一批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贯彻落实《常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共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并立案78件。

五、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质性化解矛盾争议

(一)全面提升复议应诉工作水平

出台《常州市武进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区政府统一行使本级行政复议职责。从行政复议受理、审理、决定、执行、指导监督、工作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全区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8件,受理80件,不予受理8件。目前已审结66件(含2020年度结转8件),其中维持和驳回复议申请41件,调解、和解等终止处理11件,确认违法、撤销或责令14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今年直接纠错率达21.21%,有10起案件向被申请人制发了行政复议意见书,开展复议纠错反馈情况后续跟踪评估。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办结案件中行政复议案件实质性化解数11件,有效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强行政复议文书说理性,实行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提升复议公信力。加强“府院联动”,召开全区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暨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联席会议。出台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报告的规定,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出庭考核。今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共发生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0件(经复议的诉讼案件4件),审结7件,其中驳回起诉3件,驳回诉讼请求3件,移送管辖1件。

(二)持续推进矛盾争议实质性化解

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新成立常州绿色建筑产业商会、武进合肥商会、常州市河南商会、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区妇联创建18家市级标准化家事调解室,11个退役军人调解室聘任新调解员。聚焦服务经济发展“双循环”、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民生,动员组织广大调解员,深入责任网格片区开展纠纷排查,积极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运用“苏解纷”等非诉讼纠纷解决平台,科学分流、精准解决,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5590起。构建非诉纠纷解决综合机制,出台《关于推动建立行政争议审前调解机制的意见》,成立武进区行政争议审前调解委员会,在区司法局非诉讼服务中心和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分设行政争议审前调解中心,整合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相关行政单位、社会力量参与行政争议调解,建立多元合力、覆盖全区、运行有序、高效便民的行政争议审前调解机制。大力开展行政调解,区交通局成立行政调解工作委员会,区运输中心成立区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行政调解委员会,市区两级共创“调解直通车”调解品牌,全力调处道路运输行业各类投诉纠纷。

(三)大力开展全社会法治宣传

启动“八五”普法规划,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润武进,春风行动”、宪法宣传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活动。依托非公有制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开展《民法典》、《合同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法治讲座50余场。发起“大手牵小手,学法一起走”倡议,举办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针对“网络借贷”、“安置房买卖”等急需法律普及的现实问题,开展有效法治宣传。促进“三治”融合,打造“援法议事”特色品牌,在牛塘镇开展“三治同心圆”援法议事堂试点,高新北区香溢澜桥社区援法议事“气象站”获评首批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洛阳镇马鞍村创新积分存折制度,实现乡村治理与培育文明新风同步推进。做实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明确培育计划、目标责任以及实施进程,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2021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政务服务和执法监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法治队伍力量保障和能力素质还存在不足。2022年,我区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谋划部署推动全区的法治政府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职责。出台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科学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考核和督察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二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领域基本监管手段,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入贯彻实施《常州市武进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四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对镇(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和考核,构建快捷高效的基层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监督力度,创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提升执法实效。

五是做好矛盾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加大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积极采取调解、和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非诉方式,依托“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