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信用风险提示> 内容

警惕“核酸检测骗局”等新型诈骗
发布日期: 2022-09-23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核酸检测骗局”、“征信修复骗局”、非法“校园贷”……一不小心,可能就在日常生活里进了骗子设计的骗局。广发银行南京分行专家提醒您,要警惕新型诈骗,保护好个人信息。

警惕“征信修复洗白”骗局

近日,陈先生接到自称是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只要转账1000元便可更改其信用报告上逾期还款的记录。陈先生想到最近需要申请住房贷款便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转账。转账后对方失联。

这类骗局主要针对普通失信主体,通常以“征信修复、洗白、异议申诉咨询、代理”等为名义开办业务或发布广告,在收取高额中介费用后失联;或者运用虚假材料、虚假信息等非法手段修改不良信息,在修改失败后失联。

专家提醒您:此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不法分子会要求信息主体提供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牟利,还会有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的风险。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同时,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警惕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不法分子精心设计“核酸检测骗局”,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

近日,72岁的李大爷接到一条陌生来电,声称是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系统中查到李大爷的核酸检测报告有异常,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李大爷听后紧张起来,表示其最近很少出门,怎么会有问题呢?对方表示可能是系统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核对个人信息,要求李大爷根据短信提示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供验证码。李大爷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按对方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及验证码。半小时后,李大爷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发现其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不法分子转出,李大爷才意识到被骗,可对方已失联,李大爷后悔不已。

专家提醒您:此类诈骗的目的主要是窃取消费者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或盗取账户资金。如果收到类似“钓鱼”的诈骗短信,请一定要“火眼金睛”,牢记“四不一打”——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不贪:现金礼品不要贪;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一打:发现被骗,立即打电话报警。

谨防非法“校园贷”

大学新生小林因沉迷网络游戏,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游戏装备造成日常开销严重超支,苦于无钱生活周转的小林,偶然发现微信中有一位备注名为“学生贷”的陌生人请求添加小林为好友,“学生贷”告诉小王,自己可以帮助学生网贷。小林没多想就按对方要求提供了个人资料,以高额利息先后申请了近3万元的贷款。一个月后,网名为“学生贷”的不法分子,便开始以“催债”为由,迫使小林借新贷还旧债,短短两个月,小林的欠款已高达20万元。其间,恐吓短信接连出现在小林家人、同学、朋友的手机上,最终小林向警方求助。

专家提醒您:一些非法机构通过“零利息”“零风险”等虚假信息进行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高利贷”“套路贷”。切勿盲目被低息、免费、无门槛等营销用词吸引,远离非法校园贷。

此外,大学生应以学业为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虚荣、不攀比,防止冲动消费。强化法律意识,注意管理好个人信息,以免被“有心人”作其他不法用途。大学生如有正常的资金需求,可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