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诚信万里行> 内容
杨增兴检查经编机产品
“苏锡常工业地带,是长三角工业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业配套有一定基础,未来前景不容小觑。”时任纺工部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增兴的这句话,让当时欧洲隐形冠军的纺织机械企业——卡尔迈耶选择了武进。1995年,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卡尔迈耶武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顺利落户武进高新技术清洁工业园(武进高新区的前身),成为园区首家外资企业,杨增兴也辞去首席代表职务,成为高新区第一家外企的“掌门人”。
杨增兴说,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发展的27年里,见证了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园区成立之初,无论是人员还是机制,都在不断摸索中。“当时为了建设一期厂房,从1996年到1998年,我花了整整3年时间跑手续、跑工地。”杨增兴说,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园区招商部的工作人员,“年轻、热情,做事情充满激情,有什么事找到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协调解决。”
“2007年规划设计,2008年8月完工,一期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老厂的3倍,仅一年时间就拔地而起。”杨增兴说,新厂区建设伊始,他没去过任何一个部门,高新区设立了项目促进局,由专人、专班服务重点项目。“我们只要提供资料配合,各条线都有政府工作人员对接、跟进,办事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杨增兴说。
近年来,高新区一直在快速“变身”,唯一不变的是为企业服务的情怀。27年以来,园区累计注册外资企业总数从1个上升至433个。
作为我区发展最大的增长极,近年来,高新区始终把引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无微不至 高新无忧”的最美“营商风景线”,培育优质创新“生态圈”。从“产业链招商”到“精细化+专业化”的团队服务,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新区312名机关干部组建四大网格、14个网格小组,定期“下沉”网格小组内近2000家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急难愁盼”,确保企业生产和疫情防控措施“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