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江苏省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常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做好2022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度地质灾害概况
2021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各镇(街道、开发区)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消除灾害隐患,强化防灾避险责任,有效保持群测群防体系,全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良好,未发生地质灾(险)情,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区共排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见附件),威胁人数44人,威胁财产658万元,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个。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划分:崩塌11个,地裂缝1个,地面塌陷1个;按行政区域划分:雪堰镇11个、湖塘镇1个、嘉泽镇1个。通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今年年初核销了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但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性较大的基本现状短时期内难以扭转。
(二)气候趋势预测情况
今年1-4月份,我区降水偏多2.4成,气温偏高1.2℃,局地暴雨过程频繁。根据前期大气异常特征及其演变趋势,预计今年汛期降水量600~700毫米,较常年偏多1~2成,局部偏多2成以上;梅雨量比常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可能偏多,梅雨期长度略长;影响我区的台风个数为2~4个,较常年偏多,可能有1~2个影响较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需做好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准备,提高应对城市生命线保障能力。
(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情况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林牧业活动、城镇与农村建设、道路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日益加剧。特别是对自然斜坡的不合理开挖,打破了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斜坡平衡状态,造成斜坡变形失稳,已成为触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情况
根据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全球气候背景下的降水趋势影响、人类工程活动的扰动影响三个因素进行叠加分析,预计2022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总体趋势与常年持平。地质灾害发展发生主要呈以下特征:
1. 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突发性强。
2. 地质灾害多发生于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地区。
3. 发生时间分布上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
三、突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重点防治区
1. 滑坡、崩塌灾害重点防治区。雪堰—潘家的低山丘陵是滑坡、崩塌灾害重点防治区。
2.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重点防治区。嘉泽镇夏溪—湟里镇一线以东的广大平原是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湖塘镇是地裂缝灾害重点防治区。
3. 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嘉泽镇厚余煤矿的地下采空区是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
(二)重点防范地段
已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城镇人口密集区,旅游景区(点)、重点交通干线、水利工程、工矿企业、高陡边坡及其他涉及切坡的工程建设活动地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部位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
(三)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灾害性天气密切相关,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汛期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和重点防范期,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要重点关注集中强降水时段、局地强雷暴、雷雨大风、龙卷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做好防御极端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工作。
四、防治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推进全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地灾防治能力建设、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等五大体系建设,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率,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五、重点防治工作
(一)全面压紧压实地灾防治工作责任
各地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灾要求,铆紧防灾责任链条,确保地灾防治工作责任不放松。要本着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性地选择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宜防则防、宜治则治、宜搬则搬。要根据“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力提高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排查调查工作
一是开展地质灾害“三查”工作。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组织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性检查,并将排查结果及防灾责任单位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是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按《江苏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常州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完成普查任务,探索普查成果在年度方案制定、监测预警措施安排、重点地区风险管控等领域的应用路径,研究“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科学推进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工作。要加快推进突发地质灾害1:1万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手段,突出解决“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的问题。着重摸清厚余煤矿地下采空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查明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空间大小和塌陷情况,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为地质灾害精准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人防”+“技防”的工作模式,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普适型监测站点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要整合各类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纳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多源监测数据统一平台管理。位于地面沉降易发区内的区域应按照地灾防治要求,采用水准测量、遥感、连续监测、分层标监测等先进技术建立立体监测网络,强化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地下水行为,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地面沉降防控成果。
(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要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轻重缓急程度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通过工程治理逐步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存量。对危害程度大、风险等级高的隐患点,及时开展项目储备相关工作,根据隐患点规模分级筹措资金,有计划实施工程治理。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的监管,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开展“回头看”,强化动态跟踪监督,防止发生二次灾害。
(五)健全地质灾害联防联控协同机制
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应急等部门要加强信息互通、会商研判和协调联动,形成防灾合力,推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联动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统筹抓好防治工作落实。教育、民宗、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广旅等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地灾、管业务必须管地灾”的要求,督促本行业领域相关责任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巡查、复查、监测,切实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要督促本行业领域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配套完善地灾防治工程。
(六)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要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及时修订完善相关预案、方案,并认真落实各项临灾避险措施。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库,做好汛期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二是健全值班值守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须到岗到位,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所有隐患点须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发生险(灾)情能够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三是加强群专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以村(社区)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将专家组力量下沉至一线,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群专联动机制、专家会商制度、专家驻守制度。
四是加强防灾宣传。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普及识灾避灾知识,针对地质灾害防治骨干、群测群防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巡查监测、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领导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责任落实,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高质量完成地灾防治各项工作任务。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范、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大经费保障
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培训宣传、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救灾等工作,配备必须的交通、通讯、监测、预警、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同时,秉承“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逐步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三)强化基层保障
要重视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装备、有物资、有经费。同时,要引入地质灾害防治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加强对基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农村切坡建房排查培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课堂活动等。引入技术骨干指导基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应急支撑、宣传指导等保障服务,着力提升基层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附件: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细表
附件 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细表
序号
辖市(区)
隐患点编码
详细地址
经度
纬度
灾害类型
威胁
人数(人)
财产
(万元)
1
武进区
320412020003
雪堰镇共建村南部黄婆岭东坡文瀚机械公司西侧600米
120°3′59.1″
31°30′19.3″
崩塌
5
2
320412020004
雪堰镇德源山庄1号楼南侧7米
120°1′41.6″
31°32′48.7″
30
▲3
320412020005
雪堰镇龙风谷景区内沪宜高速南侧195米
120°1′21.9″
31°32′36.5″
50
4
320412020006
雪堰镇城东村东南佳友耐磨材料厂两层厂房南侧8米
120°3′26.5″
31°31′11.5″
▲5
320412020007
雪堰镇共建村安山头上山大道17号米塔尔弹簧厂厂房西侧12米
120°3′39.7″
31°30′51.2″
7
6
320412020008
雪堰镇费巷村南部梅堂岭东坡房屋西侧5米
120°4′33.1″
31°28′48.6″
20
320412020009
雪堰镇雅浦村北部雅西桥西侧730米
120°4′32.1″
31°28′38.9″
8
320412020010
雪堰镇雅浦村西部武进现代畜牧公司东北480米
120°4′37.6″
31°28′31.4″
3
9
320412020014
雪堰镇城西村富巷里207号厂房西侧5米
120°2′12.3″
31°30′46.1″
10
320412020015
雪堰镇雅浦村武进现代畜牧公司西南1000米
120°3′48.6″
31°28′3.4″
15
▲11
320412020016
雪堰镇雅浦村北部雅西桥西侧830米
120°4′27.0″
31°28′41.0″
12
320412060020
湖塘镇贺北社区菱港北路68号城东小学1号教学楼北侧15米
119°58′38.0″
31°43′47.2″
地裂缝
0
13
320412040025
嘉泽镇常州康达工业总公司
119°47′24.0″
31°44′24.0″
地面塌陷
400
注:▲为重要隐患点,其他为一般隐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