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武进农情 第8期(总第8期)
发布日期: 2022-07-05    来源: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梅雨季节河蟹养殖菌藻相水质调控技术】

进入梅雨季节,此时气压低、多阴雨、少晴天、空气湿度大,也正是水产养殖的黄金时期,水温超过25℃,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快速生长,动物新陈代谢增强,投饵率增加,生长速率加速。此时池塘底质易泛起,雨水形成地表水夹带着多种物质流入池塘,使水质变化较大,极易造成“倒藻”。投饵量的加大,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池塘底质恶化缺氧,导致浮头,严重会发生泛塘。水质恶化引起病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产病害爆发,空气湿度大易引起饲料受潮发霉。因此,做好梅雨高温季节水质调控工作对于河蟹养殖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建议梅雨季节河蟹养殖管理做好以下几点:

一、稳定水草,控制水草密度和长度

(一)控密度: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60%;若塘口水草过少,需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若塘口水草长势不好,需适当使用生物肥;若塘口水草过多,可采取人工清除,及时捞出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败坏水质。定期施用芽孢杆菌等,可以防止水草聚集过多的污物。

(二)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使用剪草机修整,保持底层水流畅通,或使用控草产品和长根肥,可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生长。

二、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蛋白含量为36%;动植物性饵料的比例为45:55;投喂量加大会引起河蟹肠道负荷加重,极易引起肠炎发生,可使用Vc、EM菌微生态制剂等免疫增强剂拌料投喂,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应激和发病率;减少冰鲜鱼的使用量,剁成小块,投喂时添加食盐和大蒜素等;投喂遵循“四定”“四看”的原则,根据吃食和天气情况决定投饵量,投喂量不超过体重的5%;暴雨、雷阵雨等极端天气时,要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投喂;适当投放螺蛳,一方面可以为河蟹提供提供鲜活饵料,预防螃蟹夹草;另一方面,螺蛳可以过滤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起净化水体的作用,进而可以防止雨后发生水浑等现象。

三、水位控制

根据天气和水草长势调节水位,一般浅水区水位调节控制在40至50cm。

四、消毒

梅雨高温季节消毒具有一定的风险。使用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引起河蟹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建议使用温和型碘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产品,高温季节每7至10天使用1次,起到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促进摄食和生长的作用。

五、定期补菌

河蟹养殖要注意前期养藻,中后期养菌,达到菌藻相平衡,水质自然会好。定期添加EM菌等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有机质和残饵,净化水质,二是可以定植于肠道,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六、防止缺氧

梅雨期间,遇到暴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时,蟹塘容易发生缺氧,导致河蟹上岸、不进食、体质下降,高温后发病死亡,尤其是晚上和后半夜要开启增氧设备,或使用增氧片、氧化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

七、改良底质

底质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生长、成活和品质。残饵、粪便等沉积于塘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建议使用化学改底和生物改底间隔进行,一般5至7天使用1次,可有效减少耗氧源,提高底部溶氧含量。

八、做好防逃

加固护栏设施,勤巡塘,谨防暴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