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2020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357/2021-00003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产生日期: 2021-03-01 发布日期: 2021-03-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20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年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众志成城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一区一城”建设目标,大力开展“重引领、强基础、严管理、优服务、聚合力”五大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空间规划“有高度”

坚持高点定位,着力构建科学高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一张蓝图统全局、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区域协同重统筹。把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加快研究常泰城际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城际快线、东部高速、丹金高速、常宁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专题研究,加快推进江苏中轴枢纽城市建设,努力提升武进发展能级。

二是空间规划快推进。全力推进武进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武进区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方案、城市开发边界和城区范围划定方案,初步形成“三区三线”专题研究成果,构建了武进区全域国土空间格局。同时,加快推进了《常州市武进区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常州市武进区城乡人口发展与用地配置研究》、《常州市武进区国土空间控制线统筹划定与优化研究》、《常州市武进区乡村地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常州市武进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等专题研究,积极谋划《武进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武进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题规划,着力推进区各职能部门的专项规划。

三是城市品质有提升。围绕“一区一城”建设目标,基本完成环滆湖地区战略规划与城市设计,开展了太湖湾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为生态滨湖区建设保驾护航。聚焦产业创新,编制完成常州创新之核概念性规划,为中以创新园、双创园、苏澳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出谋划策。聚焦重点片区,完成武进长沟河西侧、淹城南侧、沟南等片区策划规划,轨道交通5、6号线沿线地区规划研究、湖塘老街片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研究。着眼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推动春秋淹城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打造国家级文化遗址公园。

四是乡村振兴再突破。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合理确定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其它一般村庄的数量和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湟里镇西墅村新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先进经验被纳入《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完成牛塘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指导和推进雪堰镇、湟里镇、礼嘉镇等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

二、服务保障“有精度”

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推动利用方式转变,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一是资源配置“能优则优”。严格实行“重保优供、分级保障”制度,深化产业用地准入评审机制、“双合同”管理机制、合同履约保函(保单)制度,全面实施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并出台《武进区工业用地使用权采用先租后让和弹性出让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减轻企业用地成本。

二是用地潜力“能挖就挖”。持续推进“660”示范点培育行动,以“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为总目标,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落实“增存挂钩”,超额完成年度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及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目标任务。同时做好工业企业用地年度更新调查,完善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多维评价体系,加强对各镇(开发区、街道)高质量发展考核、开发园区集约用地督导,地区节地水平与产出效益显著提升,我区也被评为“2019年度江苏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县(市、区)”。

三是要素保障“能保必保”。全力争取并科学分配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全区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紧扣 “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主题,通过优化增量、挖潜流量、集体入市、多方沟通等方式,建立市留计划“点对点”精准保障机制,为安川机电、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鑫洋医疗、行优智能、江苏深龙、纳恩博、小牛电动等省、市、区重大项目保障亩用地需求,全区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实现“应保尽保”“能保即保”。

四是审批环节“能简尽简”。成立重大项目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服务保障突击队,实施重大项目批前“提前服务”、批中“跟踪服务”、批后“超值服务”的全周期服务制度,持续落实“全程包办”“全程代办”“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实行“工业项目窗口一站式办结”、探索工业项目审查权下放至基层所等服务举措,行政服务窗口获评武进区“星级窗口”。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集成改革,实现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规划核实与土地核验合并。在高新区、西太湖创新试点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供应模式,年内完成西太湖3宗“标准地”出让,实现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基础上,试点核发全省首张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促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域覆盖、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在相关准备工作完成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便民举措,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生态建设“有广度”

坚持“两山理念”,认真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保护与修复并重。深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耕地激励性保护。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探索建立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机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核实补划,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

二是扩林与增绿并重。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 严格湿地资源保护,整合、利用道路、丘陵岗地、村庄等有限资源,加快推进湿地公园、小微湿地、湿地修复等工程建设,提高自然湿地保护质量。2020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6.4%和53.6%。

三是调查与利用并重。严格把控时点更新节奏,武进区三调数据库已于10月23日顺利通过部质检,标志着全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体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三调初步成果已经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专项任务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应用。编制完成《武进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方案》,做好全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太湖等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整合原国土、规划、林业等数据,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并将成果应用于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等。深化完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管控“底图”“底线”“底版”,切实为审批服务、为规划服务、为监管服务、为保障服务。

四、监督管理“有法度”

坚持“依法行政永远在路上”,把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坚持严字当头,持续强化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管。全面加强违法用地查处,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严格控制过程性违法用地,构建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巩固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参与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群租房”整治,配合做好耕地保护督察,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系统法治建设。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定。大力宣传了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送法下乡”全覆盖,让“安全生产防护、地质灾害防治、农村乱占耕地‘八不准’”等法规政策广为人知。积极化解信访矛盾,行政执法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我局参评案卷获评“2020年度十佳行政许可案卷”。积极开展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确保做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过程留痕可查、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五、惠民利民“有温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广听民意、广纳民言、广聚民智,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群众权益保障有力。按照新《土地管理法》规定,有序开展土地征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建设用地报批程序和相关方案,协调厘清了征收过程中区各相关部门需出具的规范性材料,年内对各镇(板块)上报符合征收条件的地块进行了前期征收调查工作。形成我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成果,确定了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出台了《武进区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方案》,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奠定产权基础。

二是民生温度不断提升。树立精品规划意识,提出城市近期开发行动计划,促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梳理上报2019年度优秀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聚焦“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加强重点区域教育、生态、商业等设施规划布局,按照《武进教育卫生事业均等化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常州市武进区第三人民医院、牛塘实验学校、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前黄人民医院等一大批学校、医院、社区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改善老小区居民生活环境,会同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首批南田雅园两个单元加装电梯已组织施工建设,建成后将为全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发挥示范作用。秉承规划惠民理念,做好青洋路快速化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南夏墅交通换乘综合服务用房、永安河、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常州市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夹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配套规划服务,进一步推动幸福宜居城市建设。

三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制定出台了《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全区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动态跟踪。积极推进高新区4.15平方公里、经发区2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组织实施黄婆岭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全市率先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完成雪堰镇米塔尔弹簧厂隐患点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有力有序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彻底查清“是否存在项目前期论证不到位,审批监管等环节缺失”等问题,用铁的执法真正保一方长久平安。

六、党建工作“有深度”

自觉“讲政治、勇担当、走在前”,围绕“先锋自然”建设目标,创造性落实、创新性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一是坚持政治统领明方向。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课堂”、“学习强国”等载体,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主题党日活动、诵读征文、主题演讲、书记讲党课等多种方式,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组织系统内110余名党员赴常州“红馆”现场教学;着力素能建设,在区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干部综合素能培训班;着力文化培育,开展了“月满中秋 书味自然”主题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着力深化宣传,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完成《武进一千米》的拍摄,发布学习强国宣传报道4篇,省厅微信宣传推送17篇,交汇点新闻1篇,武进日报专版2期,各类信息被省级录用31篇,有力传播了自然资源和规划人的好声音。

二是坚持组织造形强队伍。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林业站整体划转,为生态保护修复了注入生力军,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挂牌成立。3个自然资源和规划中心所组建到位。健全选人用人制度,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接收转业干部等方式优选干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大力推动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党建阵地标准化、工作职责标准化、内部管理标准化、服务品牌标准化、保障激励标准化”在各基层所落地落细。经发区中心所“四服务四促进”工作模式得到省厅孔海燕书记和市局贾金庚局长充分肯定,全市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经发区中心所组织召开,进一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坚持服务发展当先锋。丰富“磁力”党建品牌内涵,深入开展特色支部创建、党支部工作名片、“五星联建创五优”等创建活动。成立疫情志愿防控队伍、“绿色守护”自然资源和规划法律服务队、重大项目服务保障突击队、“武小绘”自然资源青年测绘突击队、森林防火志愿队、“苏小登”党员先锋岗等先锋队伍。开展“一区一城”先锋行动,与前黄镇丁舍村、新城控股集团党委结对共建,持续推动服务加码,合作共赢。党群共建再结硕果,工会获评“常州市职工信赖之家”称号,“融合新起点、自然家文化”获评武进区工会特色亮点工作,工会“书味自然”读书品牌全面打响,职工书屋被评为“书香武进建设全民阅读示范点”。团总支获评“2019年度市红旗团总支”。

四是坚持从严治党守底线。贯通“三个责任”,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一体落实。扎牢制度笼子,出台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考察谈话制度,干部廉政信息备案制度,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作风巡查小组坚持做到每月一查。培育廉洁文化,举办廉政文化沙龙,进一步深化“廉洁驻心 清风伴行”党风廉政建设品牌。打造廉政教育实境课堂,联合“学习强国”平台布置了全省首条学习强国廉政文化长廊。严格监督执纪,充分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及时约谈提醒4人次。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