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进区审计局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审计委员会部署,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完成26个审计项目,撰写各类信息229余篇、论文8篇,其中《常州武进:审计关注疫苗安全》被《中国审计报》头版录用,《常州武进:审计“移动小课堂”引领学习新风尚》被学习强国录用。
(一)高起点定位,牵住党建强审“牛鼻子”
1.夯实基层党组织。将原局机关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设立机关支部与退休支部,规范党员教育管理。通过支委改选将优秀的年轻党员吸纳进支委队伍,增强党建队伍的朝气活力。围绕《区级机关部门党的建设考核实施方案》,多次召开考核工作会议,明确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力争高质量完成党建考核工作,让党总支真正“转起来”。
2.打造党建品牌。结合区级机关“先锋旗帜”党建品牌选树活动,打造武进审计党建品牌——吾审金盾。同时加快建设全新的品牌实体阵地,让其成为党员学习、交流、成长的重要载体,让党建引领“看得见”。
3.丰富党建形式。立足建党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实境课堂”、组织“道德讲堂”、打造“精品党课”,让理论学习“活起来”。我局原创党课《无尽的思念》,获评“武进区精品党课”,其展演照片被常州日报、新华日报刊发。
4.注重成效展示。今年,我们与区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制定《审计工作宣传方案》,加大审计宣传力度,以“武进审计人”为宣传重点,开设“审计风采”“审计业务”“审计文化”“审计政策”等子栏目,把审计风采“秀起来”。
(二)高标准谋划,点燃改革强审“新引擎”
1.拓宽监督广度,做好国企国资审计监督全覆盖。在制度上,按照市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我区《关于深化全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计划从明年起,将全区5家区级国企国资审计纳入审计计划,推进国企国资审计全覆盖。在机构上,经区委审计委员会同意、区委编办批复,审计局机关增设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电子数据审计科),协助5家国有企业完善监事会。在人员上,在全市首先试行向国企外派监事,推荐经验丰富的审计业务骨干转任国企监事会主席,实现“在监督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监督”,帮助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国有资本安全运行。
2.深化监督深度,做优内部审计监督指导。今年我局在内审监督指导上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和内部审计工作数据统计,加大对全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经区审计委员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常州市武进区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指导,进一步构建“大审计监督体系”。组织全区18位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了我局9个国家审计项目,召开2021年度武进区内部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收获,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在市局的指导下,选定湖塘镇、洛阳镇为我区内审工作重点培育对象,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内审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实现以点带面,促进我区内审工作均衡发展。
3.提升监督质效,做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认真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有关审计整改工作的会议要求,加强对上级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切实抓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凝聚思想共识,明确努力方向。根据区两办印发的《常州市武进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办法》,草拟了《武进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暂行办法》《区审计局审计整改操作办法》等配套文件,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形成审计工作全流程闭环。
(三)高质量推进,精耕质量强审“责任田”
1.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关注国家社保政策,完成了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特别关注应对疫情减免社会保险费情况。赴尼勒克县开展援疆资金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发现问题9项,提出审计建议6条,推动援疆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促进援疆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对区本级农业专项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对生活污水PPP运维、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开展审计监督。
2.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聚焦预算管理绩效,开展了2020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同时对区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情况融合开展审计。审计发现问题8类22个,提出审计建议5条,并在7月份向区人大作了汇报,该项工作得到了区领导及人大的批示肯定。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局、交通局、市监局等部门开展了2020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共发现问题34个,提出审计建议12条。根据审计厅要求,在2月份和8月份两次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3.监督权力规范运行。对16个单位的19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对洛阳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首次探索将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有机融合,在项目安排和审计内容上坚持做到同部署、同实施,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效果。
4.聚焦民生热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发布我局“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和惠民实事清单。围绕医疗,对武进中医医院开展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围绕养老,抽调审计骨干,配合区纪委、区民政局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了专项联合检查;围绕教育,按照省厅部署,抽调10余名审计干部,赴镇江开展为期2个月的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异地专项审计调查。
5.加强政府投资监督。继续对区政府重点工程青洋路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数据库和部门联动制度,并从数据库中抽取洛阳镇、雪堰镇、太湖湾近年实施的部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四)大数据赋能,释放科技强审“新动能”
设立电子数据审计科,启动数字化审计平台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评审环节,争取年内完成平台开发建设和试运行。全面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的应用,完成了全区一级预算单位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在审计项目中让数据先行,将大数据审计的思路和方法贯穿于业务政策研读、数据分析、疑点核查、原因分析、现场取证和延伸审计等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审计效率和发现问题的精准度。组织8人参加市局组织的大数据审计培训及测试,提升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能力。
(五)高水平淬炼,激活人才强审“源头水”
1.强化能力建设。每月月初第一周开展一次“思享汇”审计干部讲坛活动,内容涵盖党务业务、经验交流、典型宣传、心得感悟、清廉教育等五大方面,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目前该活动已经开展了7期。成立信息联络员队伍,将40周岁以下的审计人员都纳入其中,鼓励大家通过信息撰写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队伍成立后,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撰写的各类宣传信息被国家级媒体录用3篇,省级媒体录用22篇,区级媒体报道14余次。
2.构建激励机制。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分解落实《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信息宣传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全局人员从业务工作、体制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撰写心得体会、群策群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3.推进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通过开展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廉政巡查回访,强化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监督审计人员廉洁从审。
4.培养担当意识。成立志愿先锋服务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践行为民初心,擦亮文明“底色”。与湖塘镇东方社区结对共建,开展“深化先锋行动 助力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11月初疫情突发,我局第一时间响应区委组织部动员,迅速集结了一支12人的志愿服务先锋队,进入封控小区御城助力防疫,用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坚守奋战践行审计人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