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水利工作实现新提升
2020年,武进区水利工作冲刺“十三五”,迈向“十四五”,全力贯彻中央、省、市、区水利工作精神,紧扣“高水平全面小康决胜年”主题和“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定位,坚持建管并重理念,拓宽前景、谋篇布局、突出重心、真抓实干,整体工作稳中求进,势头良好。通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科学高效整治,不断筑牢太、滆两湖水生态优势,继续攻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全覆盖的新型涉水管理体系,为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奋力谱写武进水利新的精彩篇章。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0.8亿元,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完成5.7亿元,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5.1亿元。3个省重点项目、3个区重点项目均达到年度目标任务要求。
2020年,我局先后荣获“2019年度省湖泊管理与保护先进单位”、2019年度区级机关目标管理创新创优奖、担当作为奖等荣誉,武进区河长制工作获江苏省政府真抓实干通报表扬,局建管中心被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同时在由水利部与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开展的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1.重大水利建设迈入新阶段。2020年,我局牢牢抓住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一重心工作,汇聚各条线力量,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推进。一是“三河”建设呈现冲刺姿态。2020年是三河工程收获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新沟河工程、永安河工程均已完工并通过专项验收,预计12月完成竣工验收。永安河景观绿化工程获评“2019年度武进区生态绿城建设优秀项目”。新孟河工程沿线18个标段同推共进,多点突破,12月累计完成投资5.5亿(预计数)。6月10日,新孟河工程武进段通过通水检查,成为全市首个满足省政府提出的6月底具备全线通水条件的辖区。新孟河南延段二标荣获省级“文明工地”称号。二是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完成年度任务。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800万元,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是滆湖退田环湖(二期)启动前期工作。编制《滆湖(武进)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作为全省第一个向省水利厅申报的水生态建设方案,成功获省厅批复,预计12月进场开工。
2.碧水保卫战实现新跨越。2020年,我局严格贯彻省市“333”行动精神,落实区委、区政府建设生态滨湖区要求,对照武进区六提工程目标任务,结合全区2020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多管齐下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深化,成效逐步突显。省级水功能区(1-10月)达标率达100%,达标率创历史最高。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快步推进。在《“十四五”污水专项规划》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污水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改扩建,大力推进管网完善。完成5座生活污水厂再提标,武南二厂一期(10万吨/日)新建工程完成总工程的50%以上,湟里厂改扩建项目完成土建工程的70%,漕桥厂扩建项目完成总工程的70%。同时新建污水主支管网27.3公里(预计),完成老旧管网检测100公里,非开挖修复1015处。成立武进区“333”工作专班,牵头完成《武进区“333”行动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完成武进城区主要河道污染源整治方案,开展小餐饮综合整治。建立特许经营月报考核制度,武进污水厂、网、站建设、管理、运营迈向了“一体化”时代。二是生态河湖建设亮点纷呈。一方面,通过实施中心城区81处排口“一口一牌”设置,完成7处城区重点河道排口截污工程,逐步实现“大分流、小截流”整治效果,半夜浜、战斗河、里底河水质提升工程已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全区“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入太、入滆支流支浜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骨干河道全年完成清淤57.3公里,清淤土方量94.95万方。高新区西十字河、洛阳新庄站浜等11条河道顺利通过“生态河道”评审,湟里木勺塘、雪堰城西浜等5条河道顺利通过市“五好河道”审定。武进成为2020年当选常州市级“五好河道”条数最多的区县。三是河长制工作全面延伸。河长常态化巡河机制进一步巩固,全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5万余次,修编完成新一轮区级河道“一河一策”。持续开展河湖“两违三乱”“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省级“三乱”问题共10项已全部完成整改;“两违”问题共26项年底预计完成25项,另1项正采取司法途径解决;水利部暗访发现的“四乱”问题2项已完成整改。继续对全区151+X条黑臭河道进行检测排查,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探索推行小微水体河长制,编制印发《常州市武进区关于推行小微水体河长制的指导意见》,全年共排查出小微水体4229个并全部建档立案,基本建立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全市首个河长制文化园建成开放,湟里葛庄村、西鲁村、西墅村和雪堰回民村高质量完成小微水体示范点建设,武进小微水体治理获中国水利报典型报道。不断壮大企业河长、“河小青”青年护河志愿者等民间治水力量,企业河长徐国忠获评全国“民间河湖卫士”,武进“河小青”亮相江苏卫视,各类典型的民间河长获得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3.防汛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立足防洪减灾、进一步巩固“安全水利”,今年以来,区水利局认真履行防汛职责,扎实做好汛前检查和汛前准备,以及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决策调度。2020年防汛整体形势严峻,梅雨期长达42天位列历史第三,全区平均梅雨量704毫米,为常年梅雨量2.98倍,列历史第二位。太湖流域发生区域性大洪水,全区河湖水位普遍持续超警。区防指及时研判会商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枢纽。自7月16日17时启动二级响应后,全区共投入防汛抗灾人员5937人次。主汛期三次向省市防指申请开启雅浦港和武进港泄洪,城区防洪节点工程排涝1.90亿立方米,太湖口门泄洪1.12亿立方米。区领导及水利技术指导小组赴一线指导136人次,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超前部署、措施得力,在梅雨季7轮强降雨过程中,全区未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积水情况,未出现人身伤亡事故和较大财产损失,汛情总体平稳。二是夯实汛前基础准备。通过一建二改三优,全面开展中心城区积水点改造与泵站能力提升改造,提升城市内涝防御能力。通过对全区5000多个收水井升级“网兜式”隔离网提高雨水井疏通效率,疏通管网552公里;借助与武进公安分局共同建立的积水点“云巡逻”新模式,提升积水点处置效能;探索“排水+环卫”互联互动新模式,有效解决管网巡查力量不足的难题。三是优化防汛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除涝应急预案,武进区主城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于7月1日顺利通过专家审查,补齐了超标准洪水防御工作中的制度弱项。同时组织防汛系统指挥长培训,成立青年防汛突击队,开展防汛知识讲座和现场培训演练,全面提高全区各级防汛指挥长、技术负责人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4.水利管理标准得到新强化。按照水利行业“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的总基调,推动行业安全提升、规划衔接、河湖管控、供排水保障和最严格水资源等涉水管理进一步深入。一是水利行业安全管理不断夯实。全面吸取“4·29”事故教训,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宣讲,组织安全监督管理要点、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及工程度汛应急、排水管网工程建设等各类培训共计48学时,参加400多人次;统筹部署推进“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水利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健全水利行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留死角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水利系统累计共出动1065人次,检查企业单位707家次,排查一般隐患470处;全年组织防汛应急、有限空间应急救援、供水突发事件等各类应急演练21次,参加演练人员771人次;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高标准施行水利工程质安管理。二是规划编制衔接顺畅。在回顾总结“十三五”水利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十四五”水利综合规划并完成初稿编制,《武进区城市供水规划(修编)》《“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中心城区活水方案》获区政府批复,省级名录内武进5条骨干河道保护规划、武进区防洪与水系修编暨水利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年内完成方案初稿。三是供排水管理再上新台阶。供水行业监管呈现新面貌,常武供水互联互通3处节点实现贯通,有效增强我区供水保障能力;礼河水厂深度处理项目预计年底投运,供水水质得到进一步保障;滆湖水源扩大取水项目取水许可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滆湖备用水源地安全供水应急防控桌面推演成功举办,供水规模和水源地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排水行业监管体现新作为,全面开展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污染源排查行动,全年累计摸排污染源724处,调查河道58公里,调查排放口1238个;加强企业排水验收执法,开展全面排查、突击夜查,对90家重污染企业建立一户一档,有效营造排水违法重拳整治的社会氛围。四是河湖管理继续优化。创新河道长效管护模式,试点开展区级河道岸坡清理复绿工作;有序推进城区河道管护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严要求推进湖泊网格化管理和省管河湖库遥感核查处理;进一步规范涉河项目监管,进行跟踪动态化管理。五是水行政管理巩固提升。十大节水行动、节水型载体创建、水效领跑者引领等工作继续深入,水务大厦高标准通过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创建验收,年内完成“生命之水”主题教育示范园区建设。规费征收实现精细化管理,2020年全区共征收水利规费3261.66万元,其中:水资源费2644.08万元、水利工程水费617.58万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区域内生产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镇域执法综合衔接,实施内河码头、“违建别墅”、三无船舶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大力扩充水行政执法队伍,行政执法人员从72名增加至112名。
5.党建引领提升彰显新活力。2020年,局党组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积极打造“支部名片”,以政治功能的大提升带动组织力的大增强。一是品牌创建强内核。开展“五星创五优、党建创品牌”主题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加速孵化水利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水利工程”为书记项目,成立新孟河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五加”支部工作法助力工程建设。二是业务引领拓思路。以支部为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机关党委联合各党支部,开展了“党建+河湖保护”、“党建+节水宣传”等积极探索。继续深化党建带团建,水利党员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武进区优秀志愿者集体,局团支部荣获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三是队伍提升亮形象。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水利党员抗疫先锋队分两批奔赴一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水利党员的先进形象。通过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三支队伍,为水利系统党建引领提供了队伍支撑;通过举办苏州大学素能提升班、党务工作培训班、举办“点赞中国之治、汇聚水利之智”水利青年演讲比赛、水分子大讲堂等方式极大提升水利队伍的能力水平,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真正体现了党组织服务中心的保障作用。
二、2021年水利工作目标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局将全力抢抓新的机遇,继续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新时期治水方针为引领,攻坚克难,努力奋进,确保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度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全力保障全区平稳安全度汛,重点攻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建设,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实现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武进水利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水利管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全区水利事业开启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是:
1.全面抓实安全防汛措施体系。认真做好政府参谋,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确保全区安全度汛,是水利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一是针对2020年汛期暴露的风险点抓紧排查整改。督促各地对2020年汛期暴露的风险和汛后大检查发现的隐患开展险工隐患大整改,确保不留死角。二是持续强化工程措施防汛,紧按时间节点要求,加快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针对2020年防汛薄弱点,通过乡镇水利站排查后申报,计划今冬明春实施新建、改造防洪设施等一批农水工程(其中防洪片区整治2处、闸站新建改造5座),确保2021年主汛期发挥效益。三是按照防汛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组织、预案、物资、抢险队伍、通讯联络”各项工作。尤其是注重优化防汛应急响应体系,优化城区防洪枢纽综合调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平台,完善水利工程调度决策系统,提高城区防洪应急响应及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2.全力攻坚水利建设项目见绩见效。2021年,新孟河工程进入决胜阶段,武进水利史投资最大的、耗时最长、效益最高的“三河”工程即将收官,必须做到力度不减、措施更实,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扎实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2021年新孟河工程计划投资3.36亿元,力争到2021年末基本完成新孟河工程武进段建设。完善太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修建太湖大堤5.99公里,完成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建设。
3.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牵涉到许多方面,要实现彻底治理必须下重拳、出实招,同时要步步为营、系统推进。一是围绕生态滨湖区建设,继续开展滆湖、太湖两湖水环境提升工作,结合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推进,实施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新孟河环保工程。二是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借助网格化开展“小散乱”排水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强化后期监督管理。三是不断完善新的污水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十四五”污水规划修编,继续推进实施武南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确保2021年底实现进水投运,加快湟里、漕桥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扫尾。四是继续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加强区级技术指导和资金奖补力度,推动河道水系沟通、岸坡整治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提高生态河道覆盖面,年内建成10条生态河道。五是充分发挥河长制对水环境治理的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镇村级河道“一河一策”修编,河长制继续向农村小微水体延伸,通过打造小微水体示范点促进农村水环境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动河长充分履职,发挥企业河长等民间河长的示范引领,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4.持续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水平。继续对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要求,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强化创新,进一步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势最大化,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续航。一是完善水利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危险源识别,实行隐患自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强化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的“五落实”,严格执行闭环管理,真正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二是优化供水保障体系。加强供水行业监管,积极推进二次供水小区改造工作,加快落实湖滨水厂移址新建项目;落实水源地整治和长效管护提升,完善水源地管理中心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常武供水互联互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序落实区政府确定的供水安全保障各项整改方案,会同区级相关单位开展供水安全保障演练,每季度公开原水、出厂水和龙头水水质状况,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三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继续完善闸站枢纽社会化服务和管护模式,探索水利工程运行的智慧管理新模式,不断促进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四是优化河湖管理体系。按照已公布的全区河湖名录,进一步落实河道建设管理事权,强化河道管理保护依据,做好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工作;完善和创新河湖联合巡查机制,不断推进现场发现、现场告知、现场处理的河湖违法行为高效处理模式;加强考核激励,促进河道长效管护水平和效果持续提升;不断探索采取河道视频监控、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河等方式深化河湖智能化管理。五是优化水行政管理体系。聚焦全面创新,围绕向管理要发展、要效益、要成果,继续“补短板,强监管”,围绕“三条红线”,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和精细化,补齐工作短板,并在水行政审批监管、水政执法、水利规费征收、节水载体创建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梳理供排水行业监管职责,切实做到权责清晰、监管有力;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部署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六是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快“十四五”水利规划、骨干河道保护规划、区防洪水系规划修编和水利空间规划等编制、报批与落实工作,继续做好涉水规划审查,为武进水利十四五新发展奠定方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