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发改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按照常州市对武进提出的争当“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全面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部署,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积极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预计上半年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月同比增长14.8%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6%左右,服务业投资增长15.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月完成71.5亿元,同比增长24.2%。向上争取取得新进展,上半年累计争取到国家、省、市相关资金支持5289万元,争取棉花进口配额2529吨,15个项目获批国家专项债券14.37亿元。
2.统筹谋划精准到位。一是规划引领定方向。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开局工作,抓好我局牵头的区级领导工作专班,保障各项工作推进有度。进一步完善《武进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武进区“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为我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经济分析求实效。牵头将2021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及时分解下达到各镇、板块和部门,使各级对目标任务早知晓、快落实。加大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针对各镇、板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创新采用“三阵三色”进行排位,进一步激发各镇、板块争先奋进的内生动力。认真开展全区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分析,完成了全区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双过半”相关情况等分析材料,及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目标考核创亮点。牵头开展镇、重点园区高质量考核,扎实推进区级机关目标考核。创新开展“争先奋进”活动,在全区营造“对标一流、创造更多“第一”“唯一”的浓厚氛围。牵头开展高质量指标监测工作,积极对接常州市对我区的高质量考核工作,力争在省、市高质量考核中“占前位”。因综合考核成效显著,我局荣获2020年度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综合先进单位”称号。
3.项目推进卓有成效。一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全面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要求,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我区4个省重大项目预计开工3个,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投资完成率44%。58个市重点在库项目(36个开工在建)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3%。199个区重点项目(131个开工在建)预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2%;新建项目开工率56%,新增入库项目70个,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二是着力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编制完成了2021年第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122个项目总投资128.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77亿元。全区第一批政府投资项目预计开(复)工率80%,完成投资19亿元,投资完成率43.41%。定期统计梳理第一批政府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对项目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督查,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保障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三是持续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制定《2021年区级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计划表》《关于开展2021年全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年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印发《武进区重点产业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武进区重点产业项目联合会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产业项目管理;启用全区重大项目管理服务系统,将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系统,有效提升了项目信息化、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水平。
4.产业基础大力夯实。一是产业链推进有成效。深化十大产业链建设,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特色优势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制订了特种冶金、太阳能光伏和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工作方案,建立了产业链企业库和项目库。全区十大产业链规上企业290家,1-5月实现产值619.18亿元,同比增长36.2%。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谋划培育新的产能和项目支持,2020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积极组织中以研究院、恒立液压、恒创热管理、移远通信等4家单位申报2021年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龙城金谷创投公园等7个服务业项目列入2021年省服务业重点投资计划,占全市19个项目比重的三分之一,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年度计划投资超33亿元。牵头推进常州市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西太湖互联网产业园物流基地加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现代农业稳步提升,武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二是产业平台发展有质量。加快推进中以、苏澳等跨境合作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功能。全力抓好各类中央、省、市级创新平台创建;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批2021年常州市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批“三新经济示范单位”称号。三是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有举措。编制《武进区双创示范基地三年建设方案》,明确创新创业“平台一体化”“载体国际化”“机构专业化”“服务体系化”“扶持精准化”等五大发展目标,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培育、重点载体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和人才引进培育五大工程。推进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建设,全面推广长三角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目前,已吸引46家机构入驻,帮助对接全区企业完成订单52起,总金额1151.256万元。
5.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一是推进全区“三个更新”工作。牵头推进全区“城市更新、农村更新、园区更新”,完成“三个更新”实施方案,有效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二是扎实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组织龙城精锻等2家申报并获批市级试点,已获批的8家省级试点加快推进。三是加快建设特色小镇。石墨烯小镇命名验收工作稳步推进,已通过市发改委预验收。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石墨烯小镇内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6.1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6500万元。四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全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年度任务清单,制定区发改局贯彻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任务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承担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五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牵头组织召开全区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园区动员会,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创建任务,确保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区信用建设试点“2+N”品牌,重点推进19个“信用+园区”信用建设试点,切实发挥试点建设对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双公示”信息报送机制,在全市率先启动镇级“双公示”信息归集,我区是全市唯一将双公示延伸至乡镇街道的辖市区。六是探索片区协同发展。起草《关于聚焦产业腾飞 聚力能级跃升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区镇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镇、开发区、特色园区之间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错位发展,构建区镇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6.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是聚力全区“八个更”工作。聚焦“八个更”目标,立足我区“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进89项重点任务,着重抓好教育、卫生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江苏理工学院、南京医科大新校区等高校在建项目相关工作。二是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春秋幼儿园等8个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等17个项目超序时进度;为优秀员工和一线劳模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等5个项目达序时进度。三是加强粮食物资储备。至6月底,全区全社会完成粮食购销约13万吨,完成全年目标的43%。完成地储小麦轮换入库0.8万吨,完成总计划的36%。着力提升完善武进粮食物流园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粮食储备骨干企业,全面提升现代化粮储水平。强化粮食行业监管,扎实开展粮食行业专项整治,督促粮食企业安全隐患全面整改到位。推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四是严格价格监测管理。加强“菜篮子”“米袋子”重要民生商品等方面价格监测预警分析,上报各类监测数据20000余条。修订全区价格异动应急预案,完善价格宏观调控管理。切实做好全区涉案(刑事)、涉税、涉纪财物等案件价格认定,累计完成各类业务551起,涉及总额8.02亿元。五是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有序用能和应急管理,确保煤、电、气安全稳定供应和运作。积极推进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完善有序用电方案、限电序位表等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优化能源应急调峰体系。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积极发展光伏式发电项目,累计完成26家企业光伏项目备案,装机规模18.9兆瓦。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落实能源增量控制要求。六是全面绷紧安全生产弦。2月底召开“当好先行军 确保开门红”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落实上级关于强化安全生产、守牢安全底线的会议精神。围绕全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以电力、油气输送管道、粮食等三项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强化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以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为依据,提升安全生产考核效果。以强化安全隐患整治为重点,确保发改条线安全稳定。
7.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按照区委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明确年度党建工作意见,紧紧抓牢政治建设重点。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制订实施局学习活动计划,组织好中心组学习、学习日、支部学习、廉政教育等活动,用好“武进党建云平台”和“学习强国”等载体,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二是全面抓牢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本领能力、强化实干担当的有力抓手,做到谋“先”、学“前”、干“实”。开展常态化集中学习、实境课堂教育、红色家书分享等活动,在“武进发改”微信公众号开设“跟我学党史”专栏,全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在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利用2-3周时间,走访了一批重点镇、开发区,摸排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梳理了一批重点惠民实事清单,认领了一批区级重点民生项目,全体干部出实招、解难题、当先锋、谋实效,实践活动初见成效。三是全面深化组织建设。深化党组书记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统筹组织、党支部书记推进落实的党建责任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示范”建设,建强党务干部队伍,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表率示范作用,集中表彰宣传了一批武进区、区级机关、局机关党委“两优一先”,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四是全面强化作风建设。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注重正风肃纪,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警示教育、案例通报等宣教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保持警钟长鸣。全力配合区委第四巡察组开展对我局党组的巡察“回头看”工作,召开了动员会、汇报会,及时对接巡察反馈意见。五是全面优化队伍建设。实施2021年度区发改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以“第一唯一勇担当 争先奋进展作为”为主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实践锻炼、“发改讲坛”等培养措施,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心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配强配优人员,更好地服务全局中心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区发改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讲话精神,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按照常州市委对武进提出的“全市智造名城主引擎、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为抓手,高标准打造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努力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助力武进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 坚持以宏观谋划为引领,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体现新思路。一是经济形势把握更加精确化。全面掌握宏观大势、把握微观走势,进一步强化全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全力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继续开展好“争先奋进”活动,在全区努力营造对标一流、创造更多“第一”“唯一”的浓厚氛围。二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更加精准化。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都市圈等战略机遇,立足发展长远,加强战略融合。三是高质量发展考核更加精细化。注重考核重点,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做好区级机关目标管理工作,编制并印发目标考核蓝皮书。
2. 坚持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在扩大有效投入上收获新成效。一是抓项目推进。全面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要求,对全年推进的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严把项目开、竣工节点。落实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全力完成年度“1221”重大项目目标任务。二是抓项目管理。充实政府投资项目库,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吃透政策、精准谋划,切实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武进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前谋划做好重点项目储备,积极对上沟通衔接,争取更多项目新增纳入市、区重点项目库,确保完成全年新增23个市重点、107个区重点的目标。三是抓项目服务。充分发挥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心职能,服务全区重大项目推进。开展“三服务三提升”活动,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
3. 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在产业提档升级上呈现新亮点。一是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做优做强。瞄准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化、集群化、国际化“双创”示范基地。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打造精益创业武进品牌。依托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融入长三角双创大格局。重点支持中以创新园加快建成和提升江苏省中以产业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固立高端数控精密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争取列入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迭代升级。积极培育自主可控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链发展。推进区领导挂钩联系特色优势产业链,全面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聚力做优做强,聚焦强链补链,打造更多的“高峰”“高原”。鼓励引导企业创建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两业”融合试点,打造“两业”相融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牵头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优化园区发展布局,突出产业融合主线,着力构建“一主”“两辅”核心产业体系,形成花木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效应。
4.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水平推动“三个更新”。牵头推进全区“城市更新、农村更新、园区更新”工作,细化推进机制和体系,梳理相关政策文件,确保“三个更新”工作推进落实到位。二是高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照“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要求,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再上新台阶,营商环境评价成绩逐年进步。三是高标准构建诚信体系。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对照任务清单,做好查漏补缺,做到周周跟踪督促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大力推动信用建设试点实施,走访一批重点试点单位,做好宣传推广,营造浓厚试点建设氛围。积极推进信用园区、信用乡镇、信用楼宇、信用景区、信用商圈等5项诚信试点建设,打造诚信武进新名片。
5. 坚持以发展保障为依托,在优化社会民生上作出新贡献。一是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牵头推进武进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日常督查检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实现“10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务”目标。围绕“八个更”,进一步优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全区基本服务功能,优化社会事业资源布局。积极配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淹城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价格管理。全力做好价格监测工作,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落实低收入人群价格异动补贴政策,保障好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基本生活。三是进一步保障能源供应。加强有序用能和应急管理,确保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坚决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低端低效产能,全面落实能源增量控制要求,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高新区、西太湖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武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四是进一步做好粮食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完善武进粮食物流园功能,做大做强粮食储备骨干企业。探索粮食和物资储备新模式,确保储备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应急保障有力。加大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全力以赴保障粮食流通安全。五是进一步加强支援合作。加强与陕西汉滨区和平利县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与新疆尼勒克县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