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春水碧雨天,画船听雨眠。
三月的花都水城飘起小雨,在细雨婆娑中,滆湖风景格外迷人,就像一幅清新淡泊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武进区以两湖为中心,重点发力,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成效斐然,碧水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区12个“水十条”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75%,无劣Ⅴ类断面,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25.56%和27.45%。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清水入江南,美景如画来”的现代化图景将如何落笔?面对水环境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放大治水效能,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环境持续向好?
“我们将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推行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区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奋力绘就碧水清流美丽画卷。”区生态办主任、武进生态环境局局长周建江表示。
武金携手 跨区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率先启动
春光明媚,阳光下的新孟河南延段河面如无数星光闪烁,河畔的植物早已被春风吹醒,摇曳着斑斓亮丽的枝条。河道边,由武进和金坛两区新任命的联合河长正在进行巡视,携手为建设水清岸绿的美丽常州提供高颜值范本。
3月23日,武进、金坛两地在常州市率先响应跨界河湖协同共治工作要求,正式启动实施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两地明确,双方将成立跨界河道联合管理工作群、定期召开跨界河道年度管护工作会议、共同探索跨界河道联合巡河机制、共同探索跨界河道联合清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河长牵头作用,不断提升两地水环境。
“在跨界河道治理实践中,责任难界定、规划不统一、信息不通畅、治理不同步等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跨界河道管护治理的难点、痛点。”区水利局局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建荣介绍,武进区21条区级骨干河道中,北干河、新孟河南延段等5条河道跨界金坛区。武金两地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将组成联合巡河管护组,在跨界河道日常巡查管护过程中,把区域河道纳入各自巡查范围,各自向行政区域外延伸200米。同时,跨界河道管护单位每年共同召开一次管护总结会议,针对有条件的河道,每年组织一次区级河长联合巡河,并定期对跨界河道底泥开展同步检测,共同商讨清淤时间、方式等,力争多措并举推出一批跨界协同治理样板河道,建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跨界河网水系。
武宜连心 跨市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开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描绘的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画面。
无锡宜兴、常州武进,地处江苏太湖上游沿湖地区,是太湖生态保护圈中的重要节点。两地经济发达、自然禀赋优越,都肩负着创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的重任,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和共同性。在此良好的合作基础上,去年8月,宜兴与武进正式建立水环境预防与处置联防联控联治协调机制,协同推进武宜两地交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降低交界断面水质波动,保障滆湖流域入湖水质安全。
周建江表示,联防联控联治协调机制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增强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合力为主线,建立并完善两地政府跨界环境污染预警、处置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重点加大中干河、北干河区域内水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目前,两地通过定期联席会商、信息互通共享、联合监测预警、联合执法监督、协同应急处置、协调处理纠纷、联合开展督查等方式,不断推动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为两地强富美高新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兴则文明兴,河湖美则生活美。在这片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土地上,武进各部门将全面完善河湖长制,充分发挥区镇村三级385名河长作用,加强各级各类河道的常态化管护。总结水环境预防和处置联防联控联治协调机制经验,全面建立与周边地区跨界河道的联合河长制,共享信息、共同治理、共抓监管、共商问题。
“我们将以破竹之势,下好跨界河湖治理‘一盘棋’,让水清鱼跃、岸绿景美成为‘美丽江苏’鲜明标志。”周建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