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信用风险提示> 内容

对景区虚假宣传要打到“脸疼”
发布日期: 2021-03-10    来源:发改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前不久被央视点名批评的“天空之镜”,因虚假广告被罚款12万元。不曾想,热度刚刚消退了一下,又有景区出来“刷存在感”了。近日,孟州老家莫沟景区樱花赏玩节活动用假樱花引游客吐槽。景区虚假宣传,“后继有人”。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在景区的虚假宣传上,这句话却得到了别样的诠释——过去的教训立马就忘,过去的“经验”依旧借鉴。用假花、照片来吸引游客的手段,一点也不新鲜,可在“继承者们”看来,一招鲜足以吃遍天。

眼下,一边是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旅游花钱了,而另一边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匮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简单来说,市场上供少于求,成为这些景区虚假宣传有恃无恐的“底气”。

除了有“底气”外,“打脸”的力度不够,也让一些景区敢堂而皇之地进行虚假宣传。当前,对于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还是相对温和的,一般只对影响比较恶劣的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多数情况下,对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往往容易陷入“监管不到、打不到脸、打脸不疼”的循环里。如此一来,就不免有厚脸皮者吃相难看了。

可惜,他们还是打错了算盘。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游客实时举报景区虚假宣传的例子比比皆是,消费者自发的抵制行为,大快人心;而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虽是后发而至,但也直击“七寸”。比如,2018年年底,苏州定园就因为虚假宣传成为我国首例被吊销执照的景区。种种迹象表明,景区虚假宣传的套路,已开始不灵了。

当然,要完全刹住这股景区虚假宣传之风,还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加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结结实实地打虚假宣传者一巴掌,让其意识到后果严重,才能有效劝退。另一方面,当地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考虑如何帮助引导景区开发好旅游资源,以防其走弯路、走邪路。用货真价实的美景及服务,赢取游客的信任与支持。毕竟,一个景区往往与其所处的地方挂钩,若景区名声臭了,首先受到牵连的还是地方自己,这笔账算下来,终究是亏的。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