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栏> 武进区信用专栏> 诚信万里行> 内容
案例一
酒店收取矿泉水费 未醒目标价应退还
基本案情
2020年8月1日晚,何先生在位于礼嘉镇的一家酒店办理入住。在入住期间,何先生饮用了客房内的2瓶矿泉水,退房时,酒店以矿泉水是非免费提供用品为由向何先生收费6元,何先生表示没有看到矿泉水标有收费价格,拒绝付费,但酒店表示已进行明码标价,何先生在付费后向消协投诉,要求对方退款。
处理过程
工作人员接诉后,前往该酒店对客房随机检查,抽查客房内商品收费及标价情况,在检查中发现,客房内有商品的消费价格目录。工作人员向酒店了解相关情况,酒店表示他们的商品已经表明价格,并且房间内有价格表,何先生未看到价格表是因为清洁工在清扫时因工作疏忽导致价格表放置不到位。经调解,酒店将所收6元水费退还给何先生。
简要点评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具体、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价格变动时,应当及时调整。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不得用虚假优惠折价的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酒店依法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商品价格和提供服务内容,因酒店工作人员疏忽,导致价格表未置于显著位置,属于未醒目标价,应该为消费者退款。
消费提醒
酒店客房内摆放的商品,一般商家都会有收费价目表,消费者如果遇到标价不明的情况最好先咨询前台服务人员。如果碰到未明示价格又收取高额商品费用的情况,保留好相关证据,可以向消协投诉维权,也可以向执法部门举报。
案例二
充电服务软件信息有误 消协调解获补偿
2020年12月,吴女士的新能源车由于电量不足,急需找寻充电桩充电,其先后两次用同一充电APP软件查询对外开放的充电桩,开车前往现场均被拒使用,最终因为电量耗尽只能叫拖车,支付拖车费200元。事后联系该APP运营商交涉,对方只同意给予价值15元的充电抵用券作为补偿,吴女士遂向消协高新区分会投诉请求调解。
接诉后,工作人员与该充电APP运营商联系,运营方解释称,吴女士反映的充电APP “对外开放”信息显示与实际不符的充电桩中,第一个属于他营桩,是场地方掌握实际管理权;第二个是另一品牌的充电桩通过信息联行模式在APP上体现的。上述错误信息均由他方提供,因此造成的损失也应由他们承担。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在使用APP查询时,通常只会关注是否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充电价格等信息,至于该充电桩是属于自营还是他营,内部合同如何约定,消费者无从得知也无需了解。运营公司在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后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立即致电吴女士道歉并承担了200元拖车费,并表示将加强与他营桩和其他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对接,避免今后再出现此类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问题。
充电桩场地提供方违反与公司的合同约定、其他合作的运营商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这些问题产生的损失不应由消费者承担。充电APP运营商作为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主体,应当先行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再去选择向错误信息提供方追偿。
近几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车辆充电却是个大麻烦。吴女士“找桩难”事件看似是个很小的投诉,实则反映出充电桩行业布局不合理、规划和实际脱节、运营商各自为战、信息更新滞后等现状,因此新能源车主在使用社会化对外开放的充电桩充电时,一是尽量到自己熟悉的桩点充电;二是在加油指示灯亮时尽快补电,不要在电量即将耗尽时才找桩充电。
案例三
推拿后身体受损 求助消协获赔偿
2020年11月,武进消协湖塘分会接到李先生投诉,其在湖塘一家养生推拿店进行推拿,推拿后感觉身体疼痛难忍,后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肌肉损伤,并有轻微的错位,要求商家赔偿其医疗费未果。
李先生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会经常到推拿店做推拿,以缓解工作压力,这家店是自己第一次去,做推拿后回家就觉得浑身疼痛,难以入睡。工作人员又赴该养生推拿店进行调查,经查,该店有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店内环境设施良好。工作人员向店主和当事的推拿技师告知了李先生的投诉情况,推拿技师表示自己从业多年,从未遇到此类问题,对此情况不认可,店主也称店里的技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不会出现此类问题,但店主承诺如果能证明该损伤是在本店推拿造成的,其愿意承担责任。工作人员建议在双方均认可的前提下,可以请一位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把专业医师的意见作为店方是否承担责任的依据,双方均表示同意。工作人员约了李先生、当事店主、推拿技师、某医院的一位专业医师在湖塘分会进行现场调解。医院医师查看了李先生的伤情和检查报告后,认为李先生的肌肉损伤和轻微错位是由于推拿时用力不当造成的。至此经对争议双方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店方赔偿李先生400元医药费,并退回了推拿费用99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消费者身体如有不适,应选择正规医院及时就诊,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保健养身方法,确保自己身体健康安全。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害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