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21年初,全国上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恢复仍面临较大挑战,稳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武进区政府在响应国家“不聚集、少流动”抗疫号召的同时,更从稳定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稳定企业用工、稳定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出台《2021年春节期间鼓励外地员工留常过节的若干措施》。为全面深入了解该政策实施效果,区统计局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春节后企业开工情况、用工情况、产能利用情况等方面开展了调研。
本次调研选取武进区规上工业产值前50强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回复率100%,其中机械业17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家,冶金业6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家,化工业2家,金属制品业1家,其他行业6家。从结构看,轻工业企业8家,重工业企业42家,年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一、政策驱动下的利面
(一)政策鼓励效果明显 总体反映积极良好
春节前后为劳动力流动高峰期,企业每年开工都要面临招人难、抢人烦难题,加上入职手续、培训上岗等各项流程,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存在不小影响。2021年的春节,在“留常过节”政策鼓励下,全区被调查的50家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34家企业留常过节外来务工人员占该企业全部员工总量超60%,占全部样本数的68%,仅10%的企业为不足40%的外来务工人员留常过节,即六成以上企业的6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被稳定了下来。
40家企业反映鼓励“留常过节”政策对企业稳定外地来常务工人员、满足节后用工需求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占比80%;10家企业反映“没有影响”,占比20%,其中7家季度平均用工人数流动率低于5%,贝内克长顺生态汽车内饰和爱科(常州)农业机械2020年四个季度平均用工人数没有变动。可见,“留常过节”政策对日常低离职率企业的稳定用工影响不甚明显,但对较高离职率企业的影响表现积极,能较好地稳定外地来常务工人员,并满足企业节后用工需求。
(二)春节停产时间缩短 开工日期相对提前
随着鼓励“留常过节”政策的实施,武进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春节停产时间有所缩短,被调查的50家企业中,春节正常生产企业有11家,占比22%;放假5天内的25家,占比50%;放假10天以上的仅3家,占比6%。放假企业较往年注提前开工一周的有12家,未提前的27家。开工时间在年初八(2月19日)前的企业43家,占比86%。调查显示,武进区有七成以上企业春节停产时间较国家规定的春节假期有所缩短,有五成企业开工日期相对提前,八成以上企业在年初八前开工。
(三)产能利用有所提升 促进生产影响面广
停产时间缩短,将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企业固定成本,提升企业资产利用率,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发展区间。调查显示,若春节期间不停产,今年产能利用率较往年相比明显提升的企业有12家,占比24%,其中龙城精锻提升率将达30%-50%;反映鼓励“留常过节”政策对企业促进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占92%,4家表示“没有影响”的企业均按往年正常时间放假,并于春节假期内安排企业设备整修。
二、政策影响下的另一面
随着我区“留常过节”政策的实施,虽稳定了大部分外来劳动力,但大部分企业仍面临招工难问题:一方面,随着全国各地在地过年政策的推广实施,国内劳动力流动明显下降,武进作为劳动力输入地区受感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明朗,我国作为疫情有效控制国,部分行业外转内订单明显增加,企业在逐步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并展开市场应对性转型,迅速调整客户群及产品适应性,预计2021年企稳回升,扩大再生产用工短缺现象较往年更为凸显,需要予以持续关注。
三、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桥梁作用,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条线推动、部门联动全面提升政府机关的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多方位宣传,不断强化就业群体的自主意识。二是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落地的督查力度,既要鼓励企业主动申报,也要严防企业“怕麻烦”心理,对企业为员工申报福利情况进行督查督导,确保政府政策真落地、就业群体真受惠。三是要从政府主管层面努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积极创造机会提升企业“管人”“留人”本领,让企业招到人的同时更能留住人、用好人;努力降低企业招工、用工、管工成本,切实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
(二)精准培训紧缺人才,全面提升就业素质。有关部门要尽快做好“两班”培训:一类班主抓就业技能,即在摸清相关行业、企业缺工种类的基础上,围绕岗位职责要求,及时开设实用、高效的技能培训班,将培训报名与企业岗位实时对接,为下课上岗做好准备;二类班提升就业素质,既要普及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款,让务工者懂法、知法、依法,合理维护自身就业权益,避免受欺受骗,又要引导广大务工人员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除了传统的人才市场、报纸招聘版面,更要适应新时期下企业网站、中介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等融媒体招聘信息,结合自身条件提升辨别能力,做到因才适岗。同时要积极鼓励有特色的社会培训、企业专项培训,为新业态的发展壮大储备智力,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提优深耕打下基础,全面提升就业水平,解企业招工之难,强武进未来之本。
注:文中往年指正常年份,不考虑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非正常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