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社区)、各单位:
为防止我镇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发展蔓延,努力实现“零种植”、“零产量”目标,进一步做好2020年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治理工作,根据常州市禁毒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治理工作的通知》(常禁毒办〔2020〕4号)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禁毒部门和各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禁种铲毒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检查踏查,全力提升对毒品原植物的发现能力,控制能力,使禁种铲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实现我镇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全面落实禁种铲毒工作,镇专门成立前黄镇禁种铲毒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副镇长、政法委员、综治科科长(社戒办主任)任副组长,前黄派出所、寨桥派出所、农技农机站、农经站、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实施步骤
四、开展调查摸底。认真梳理本地2017年以来非法种植案件,排查本地种养殖大户数量,掌握本地非法种植活动规律特点,找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摸清重点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禁种铲毒工作。
五、压实工作责任。与各村(社区)逐级签订禁种铲毒工作责任书,建立包村包户工作责任制,组织干部对重点村(社区)逐户发放禁种告知书,对非法种植重点人员逐人签订禁种承诺书,牢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追责有人。
(三)强化踏查巡查。从现在起至6月,要充分利用毒品原植物开花、结果、割浆易发现、易铲除的有利时机,广泛发动公安、农技农机等部门和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采取分组分片、交叉复查的方式,开展多轮次、地毯式踏查行动,做到村不留户、户不留地,确保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要结合本地毒品原植物非法种植特点,对封闭院落内或房屋夹档内非法种植问题,充分利用梯子、小型无人机等工具,深入隐秘部位进行踏查。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强与相关社会机构、单位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开展精准踏查。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重点整治。各村(社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禁种铲毒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认真细致排查,尤其对有非法种植史的重点地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要逐户发放禁种告知书,对有非法种植前科的重点人员,要逐人见面谈话,责令签订禁种承诺书,确保追责有人。对发现的非法种植案件,不能一铲了之,要积极追查种子来源和毒品流向,全面摸清违法犯罪网络,实施“全链条”突破,坚持从源头上打击种子交易,从末端上打击毒品原植物食用。用足用好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处罚涉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人员,杜绝以罚代刑、以罚代拘、降格处理等情形,对提供种子人员、种毒大户老户、幕后组织者、收购商、加工商,要坚决一查到底、从严惩处,切实形成对非法种植活动的强大震慑。
(二)加强宣传教育。一要强化面上宣传。要发动宣传、公安、农技农机、教育等部门和村委干部、网格员以及禁毒志愿者、禁毒专干等力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短信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非法种植活动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等,对涉种高危地区,要组织开展进村入户行动,逐村逐户开展禁种铲毒宣传,加大“点对点”宣传教育力度,使基层干部群众自觉抵制毒品,增强禁种意识。二要加强警示教育。要选取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的形式,大力宣传非法种植的法律后果以及对个人、对家庭的不良影响,切实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三要充分发动群众。镇政府禁毒办设立统一举报电话:86510762、83868152,各村(社区)各单位要发动群众踊跃举报非法种植线索,镇禁毒办将严格保密,对举报有功的,要按照《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落实奖励措施。
(三)加大打击力度。要联合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调味品市场或经营户检查,防止罂粟果实或种子被作为调味品进行买卖。要加大对菜市场、蔬菜销售门市、路边售菜点检查力度,防止罂粟幼苗被作为蔬菜销售食用。要定期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火锅店、麻辣烫店、卤菜店汤料进行检测,吗啡类检测板呈阳性的,要认真调查取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禁毒办等五部门《关于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行为的通知》(禁毒办通[2014]62号)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涉案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四)严格工作考核。将禁种铲毒工作纳入全镇平安法治建设考核体系,镇禁毒办将采取定期、不定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对工作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影响重点治理效果的责任人和相关村(社区)负责人,将按照禁毒中央4号文件和省两办19号文件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各村(社区)、各单位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治理工作亮点、突出成效及时上报镇禁毒办。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委员会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人民政府
2020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