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0年武进区城乡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5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武进区城乡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按照省、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要求,根据《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20年常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六个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以创建促成效,以创新求实效”,围绕“重点推进大分流,有序推进细分类”,持续扩大全区垃圾分类和治理覆盖范围,积极开展省、市示范创建,突出垃圾分类规范运行,着力构牢全区城乡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全面促进城乡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8%;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区本级达90%以上。
1、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按照“查漏补缺、严格标准、数据分析、规范运行”的要求,在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社团组织(包括协会、学会、联合会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包括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全面完成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2、实现城市建成区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湖塘镇完成21个住宅小区、5个农贸市场的分类设施建设和1座不低于3吨的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高新北区完成1个住宅小区分类设施建设,牛塘镇完成8个住宅小区分类设施建设(具体清单见附件1)。
3、实现农村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8%以上。前黄镇、嘉泽镇完成集镇区域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全区新增垃圾分类行政村49个,其中南夏墅街道6个、牛塘镇5个、嘉泽镇7个、湟里镇7个、前黄镇9个、礼嘉镇7个、洛阳镇8个;雪堰镇、西湖街道全面总结全区域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分类体系建设,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具体清单见附件1)。
4、完成“房改亭”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各集镇区以及实施垃圾分类区域取缔垃圾收集房,改建垃圾分类收集亭;至年底,各镇(开发区、街道)完成31座房改亭建设。
5、实现城乡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完善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收运处体系,年内,城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
6、创建省、市垃圾分类示范点(片)。高新北区基本建成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湖塘镇5个住宅小区建成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试点小区,1个住宅小区完成市级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试点;洛阳镇建成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城市建成区11住宅小区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规范和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和园林绿化收储点建设,健全相应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两网融合”,12月底,接受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创新项目达标验收(具体清单详见附件1)。
进度要求:2020年7月底前,基本完成项目招标采购、督导培训等前期工作;2020年9月底前,完成60%年度目标任务;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
(一)完善垃圾分类机制
1、完善分类制度。明确2017-2019年已进行分类的住宅小区、公共机构、行政村长效管理专项考核办法;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责任人公示、分类责任人考核、定期通报等制度,提升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水平。
2、完善引导机制。充分共青团、妇联、工会、行业协会、社区等组织的作用,以“全民活动日”为载体,引导社会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服务活动;坚持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项目的评选内容,纳入物业管理年度考核内容,并与物业管理项目的创优达标相挂钩。
3、强化制度落实。坚持以《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依据,区制订出台《武进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操作规程》,确保分类管理办法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与信用评价相挂钩的有效办法。通过强化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部分单位和个人源头不分类的问题。
(二)加快推进设施建设
1、严格分类设施标准。对照市垃圾分类目录及标准,配备分类投放设施,做到标识正确规范;分类收运车辆以小型电动车为主,做到专车专用,车辆密闭且喷印分类标志。11月底前,各单位完成各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2、加快处置设施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区域统筹、就地处置”原则,年内,城区完成5个农贸市场有机垃圾配套分类设施建设,统筹建设1座3-5吨的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确保每日处置规模与产生量相匹配;农村按照“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提倡以镇(街道)为单位,建设有机易腐垃圾集中处置设施。11月底,牛塘镇、洛阳镇、礼嘉镇、前黄镇、湟里镇、雪堰镇分别建成1座有机易腐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规模不低于3吨/日);其他乡镇有机易腐垃圾小型处理设施于10月底前完成。
3、完善体系配套建设。结合开展垃圾分类,7月底前,以镇、开发区、街道为单位,完成本区域大件垃圾以及园林绿化垃圾、有害垃圾临时收储点建设;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按照可卸式“箱体”装潢垃圾收集要求,设置建筑装璜垃圾收集点。通过完善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有害垃圾体系,真正做到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规范运行管理
1、落实行业管理职能。对照《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压实各部门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年内,农业部门重点抓好有机易腐垃圾的综合利用;商务部门负责全区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和体系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对照相关文件要求,重点做好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等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牵头,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学校、医院、银行、公共机构等条线、行业、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2、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今年起,坚持把分类工作重心从抓好分类设施建设,向规范化运行管理转变;严格对照相关考核标准,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台账,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分类宣传栏和分类收运车辆,切实加强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强化执法保障,严格落实分类收运,杜绝混投、混收、混运。
3、实行长效综合管理考核。从今年起,2017年-2019年垃圾分类的住宅小区、行政村和公共机构,纳入市、区两级城乡长效综合管理考评体系,第二季度为适应过渡期,巡查发现的问题,以派单整改为主;第三季度起,市、区正式按照考评程序,对各单位开展现场考核。
(四)抓好分类示范项目(片区)创建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扎实开展省、市级分类示范项目、示范点、示范片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类新模式,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垃圾分类整体水平。
1、城市建成区分类示范片区、示范点建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定时投放、集中定点投放或定时定点投放试点,突出居民源头分类投放的监督与指导;积极运用“物联网+智能设施”、信息化管理、市场化等手段,强化居民源头分类意识;围绕住宅小区“四分类”试点要求,积极探索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厨余垃圾投放、收运办法。至年底,示范点(片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分类示范点建设。年内,洛阳镇完成全域分类示范点建设;其他镇、街道(除西湖街道)完成1个行政村的分类示范点建设。一是严格“两次四分法”要求,配置各类分类投放容器、分类亭、收运车辆,满足农村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二是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党员干部定点结对、分片包干,切实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三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村环卫市场化作业内容的经验做法,促进本区域垃圾分类规范化水平。四是完善分类体系,突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类收运与处置,以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分类成效,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
3、省级示范创新项目建设。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与“两网融合”体系建设项目。4月底前,完成城区分拣中心建设;7月底前,各镇、街道完成回收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区垃圾分类体系服务名录库建设;8月份,全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专项整治,取缔各类非法回收站和存在环保、消防隐患的收购站;列入服务名录库的各站点交易数据,纳入区再生资源数据监管平台;10月底前,各回收服务站点,完成零星收购人员的收编工作。二是园林绿化垃圾处置中心与运行体系建设项目。6月底前,处置中心完成内部建设,并实行试运行;8月底前,按照“前端分散收运,乡镇暂储转运、区级集中处置”的办法,完成全区园林绿化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五)发动社会共同参与
1、营造分类氛围。出台《武进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方案》,以“工作动态、政府规章、科普知识、典型经验”为宣传内容,全力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以及网络宣传等工作,广泛动员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并参与垃圾分类,为全面推进分类工作积极提供舆论支持。
2、普及知识技能。一是加强垃圾分类专业技能培训,围绕提升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每年至少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志愿者、督导员等开展专项培训1次,确保应知应会。二是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三进”(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环保志愿服务、“全民行动日”等社会宣传活动。三是年内城区建成1座有一定规模的区级宣教中心,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
3、落实示范带动。一是党员干部带好头。将生活垃圾分类列入基层年度党建任务清单,纳入党组织月工作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定点结对、分片包干,并作为年度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依据。二是公共机构做好表率。政府机关、医院、学校、银行等公共机构,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和指导检查,以“党政机关强制分类”示范带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三是现场观摩交流。及时总结垃圾分类好的做法,适时召开工作现场会,积极推广分类示范点经验,带动和促进本区域垃圾分类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协调;建立区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协调抓总作用;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垃圾分类主体责任,确保条线、行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本区域垃圾分类年度实施方案,真正做到早筹划、早启动、有人做、有人管。各单位年度实施方案于5月31日前报区环卫处垃圾分类科。
(二)完善工作机制。为全面动态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推进情况,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络员制度,区级机关各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在5月31日前报送《常州市武进区生活垃圾分类成员单位联络表》;建立月报告制度,各单位要按照省市牵头部门的要求,在每月5日前完成相关信息报送;12月20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送至区环卫处垃圾分类科。
(三)落实资金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按照区、镇两级事权划分,由区、镇(开发区、街道)共同承担。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设施配置、体系建设、宣教培训、运行管理等,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鼓励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四)强化监督管理。引入社会公众监督,多渠道向社会公布垃圾分类实施区域、垃圾分类相关责任主体、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工作,年内,各镇(开发区、街道)单位要形成3个以上典型案例,以此督促、引导垃圾分类有关单位和个人落实垃圾分类责任。
附件:2020年武进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点位清单
附件:
2020年武进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点位清单
一、住宅小区(30个)
序号
小区名称
小区
数量
责任
单位
备注
1
新城公馆(荣域)
21
湖塘镇
2
花东三村原东风路
3
花东三村步行街
4
中凉新村二期
5
中凉新村三期
6
中凉新村四期
7
中凉新村六期
8
中凉新村七期
9
中凉花园东区+西区
10
丰乐公寓二期
11
常发、嘉园
12
广成东方大厦
13
花东五村(包含东方新村)
14
银谷华庭
15
旺府公寓
16
澳新风情街
17
顺天花苑
18
湾里新村西
19
湾里新村东
20
花园新村(包含红旗+车站)
花东三村
22
长安三村
高新北区
23
牛塘新村
牛塘镇
建成区外
24
金色湖滨
25
九洲豪廷苑
26
环太湖艺术城
27
红星爱琴海花园
28
长虹名苑
29
招商花园城
30
长虹花苑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单位名称
责任单位
全区所有公共机构
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机关部门、属地政府
三、分类村庄名单(49个)
村庄名称
塘洋村
南夏墅街道
河东村
桐庄村
庙桥村
新联村
华阳村
建东村
礼嘉镇
陆庄村
秦巷村
武阳村
蒲岸村
政平村
大路村
杨桥村
前黄镇
谭庄村
漳湟村
丁舍村
红旗村
坊前村
高梅村
灵台村
联庆村
小留桥村
洛阳镇
谈家头村
虞桥村
马鞍村
朝安村
阳湖村
瞿家村
天井村
31
夏庄桥村
嘉泽镇
32
西城村
33
闵市村
34
厚余村
35
朝东村
36
三星村
37
夏溪村
38
河南村
湟里镇
39
北隍村
40
后坊村
41
岗角村
42
武宜村
43
西安村
44
五巷村
45
卢家村
46
高家村
47
漕溪村
48
青云村
49
厚恕村
四、集镇区名单(2个)
集镇区名称
前黄镇集镇区
嘉泽镇集镇区
五、城区农贸市场名单(6个)
农贸市场名称
阳湖消费品综合市场
千果巷菜场
周家巷消费品市场
何留消费品综合市场
小庙农贸市场
完成1座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低于3吨/日)
六、省市全域试点镇名单(2个)
镇村名称
雪堰镇
省级
市级
七、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名单(11个)
新城公馆(托斯卡纳)
新城公馆(天域)
莱蒙城(公园里)
新城公馆风尚
新城帝景
紫金城小区
十里新村
紫廷名苑
天润国际花园
南夏墅
金棕榈湾花苑
八、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试点小区名单(5个)
金都名苑
九、常州市生活垃圾“四分类”试点小区清单(1个)
十、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街道名单(1个)
街道名称
武进高新区
十一、武进区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大型处理设施名单(6个)
项目名称
完成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处理规模不低于3吨/日)
牛塘镇、洛阳镇、礼嘉镇、前黄镇、雪堰镇、湟里镇
十二、省级重点项目工程(2个)
推进省级示范项目,完成各类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点)的取缔和整治工作,依托区级垃圾分类物资回收利用中心,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两网融合”体系。
区商务局、城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属地政府
推进省级示范项目,依托先行集团下属企业恒诺园林绿化垃圾处置中心,以片区或社区为单位,建立收集站、实施集中收运,完善辖区内园林绿化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先行集团、区财政局、城管局、住建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属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