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局领导班子带领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提升镇村人居环境为重要载体,着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稳生产保供给,推动农业基础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亿元,农业增加值40.4亿元。小麦种植面积3.2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6.55万亩,粮食总单产较去年有所提高;5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创历史之最;全区花木种植12.8万亩,全年花木市场交易额突破200亿;果品面积稳定在6.3万亩,蔬菜稳定在4万亩。水产养殖稳定在7.8万亩左右,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产值约9亿元,特种水产养殖覆盖率85%。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45.66%;家禽年出栏量同比上升14.56%。
(二)强培育促发展,做好农业内外兼修文章。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立华牧业入围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嬉乐湾、恒诺园林入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建成市20强农产品加工型示范龙头企业5个。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新增市级星级合作社15家;新增家庭农场59家,累计210家;新增市级优秀家庭农场10家,累计25家。重建前黄、洛阳、雪堰3家农合联。三是优化产业资本融合。嘉泽镇成功申报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推进产业链延伸,助力杰记水果新建全自动冷链物流加工中心1万㎡;立华牧业在创业板上市,实现全省畜牧业、全市农业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开始触角加工与流通业。四是发挥电商快车力量。全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0亿元,组织7个单位申报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个村级单位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蒋记食品、常洛果品申报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五是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培育职业农民2500人、共7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超62%。
(三)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农业企业提档升级。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智能化设施种养殖面积占比达29.7%,全省唯一的农业部数字农业试点枫华牧业项目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武进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先进县;和润渔业、金种子家庭农场申报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继续巩固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2个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以及挂县强农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强化项目引领。全年获得各类财政资金逾3亿元。武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单位;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雪堰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基本建成。三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城西回民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省级花卉苗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完成4家水产品企业“一品一策”项目建设;区品牌目录制度、优质特色农产品、十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十佳优选品牌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31个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测;“阳湖水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申报。四是强化产销对接。举办优势农产品推广媒体发布会、第十一届阳湖果品节、水稻育种成果展暨科技协作大会、2019中国(夏溪)园艺嘉年华暨江苏·澳门园艺文化周等活动,推动武进优势农产品走出常州、走向全国。
(四)抓质量提品质,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稳步推进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强化日常监管措施,巩固“创安”成效。一是加强监管。全年对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及农资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2500余次,合格率达100%;开展部省、市、区级抽样近千批次,合格率达99%以上。各镇(街道)监管站完成农产品快速检测6500余批次,合格率达100%。二是加强宣传。层层落实经营主体责任,明确辖区内农业企业、合作社、农资店等8500余家生产经营诚信承诺;对重点监管名录对象倾斜监管力量,确保巡查、告知、监测、培训等环节做到100%全覆盖;开展3·15、乡镇行等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9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短信20多万条。三是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211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大户可追溯,农业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占比超80%;积极推进18个市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省级花卉苗木生产标准化示范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四是加强执法查处。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对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与执法监督工作。出动检查人员1000多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600余家,发现并查处相关案件29件,接到举报30余起,立案23起,结案23起,罚没资金逾25.5万元。
(五)活资产增效益,拓展富民增收渠道。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一是积极推进富民增收小康工程。全面贯彻实施《关于打赢打好全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从动态管理、政策保障、发展增收、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要素支撑等六个方面深入落实12项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措施。二是精心组织帮扶活动。协调全区各帮扶责任单位开展季度结对走访工作,基本确保了走访率、定位率、照片上传率、信息采集率、收入采集率5个100%;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面实现脱贫;积极引导有关村借力土地制度改革发展集体经济,帮助5个村对上争取项目资金,项目总投资额达2240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重要农产品(水稻)收入保险两项改革通过省级评估,并逐步完善重要农产品(水稻)收入保险体系;成功申报国家级改革拓展试点项目1项、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2项;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
(六)保生态促民生,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员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我们狠抓推进落实,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一期PPP项目建成投用并通过区级验收,215个村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PPP二期项目完成治理250个村庄;推行第三方监管服务,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护长效监管机制。我们狠抓环境整治,滆湖网围(捕捞)拆除、沿太湖3公里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均通过省级销号验收,滆湖网围整治入选全省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案例;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达9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在96%以上。绿色农药推广试点乡镇绿色农药销售额占比达92.4%;完成耕地轮作休耕2.5万亩;全年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9.44吨;全年打捞太湖蓝藻21.4万吨,产出藻泥3615.86吨,创2007年以来新高。我们狠抓示范引领,全年完成造林绿化7225亩,新建绿美村庄示范村绿化示范村10个。全区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20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4个,280个自然村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新康村、岑村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累计创成区级“美丽型”村庄20个、“康居型”村庄169个。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礼嘉镇何墅村省级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太湖湾片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已形成中期成果,嘉泽镇跃进村市级项目、湟里镇西墅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我们狠抓基础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面积占比超75%,省级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落户湟里镇岗角村;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00亩,面积占比达21.4%;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申报已通过省级评选;“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全国7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七)防风险保稳定,切实抓好农业安全生产。一方面,全面落实重点举措。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非洲猪瘟阻击防控;礼嘉、湟里2处动物卫生收集点累计收集病死动物逾11.5吨;完善护林防火体系建设,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认真做好病虫草害测报与防控,严格开展美国白蛾、草地贪夜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生物防控。另一方面,稳步提升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农业安全生产常规检查、专项督查,累计检查各类农业主体633个次,排查大棚房问题项目30个,所有安全隐患均已整改到位;加强财务管理,突出场圃考核;落实农村“三资”监管制度,建设市资产监管平台试点2个,扎实开展农村集体清产核资,2017年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计逾265亿元,资源性资产中集体土地总面积为91.9万余亩。
(八)转作风勇担当,有效凝聚工作合力。我们抓实思想建设。坚持落实“学习日”以及“统一活动日”等制度;举办道德讲堂,用援陕农口干部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宣传武进农口干部敬业奉献优秀品质;多渠道、大力度宣传救火英雄许建平的入党故事;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累计集中学习5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5次,不断提升服务实效,创成省级文明单位。我们抓细人才培养。实施“追梦人再出发”年轻干部成长精品工程,创新建立“1+N”帮带机制、培训学习机制、跟踪管理机制;探索农业产业化引领人员的培育模式,重点培育一批有知识、有理想、有担当的农业青年CEO;鼓励农业技术专家团队与青年职业农民实行结对挂钩、技术帮扶、入户指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遴选24名农业生产经营者入“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库。我们抓牢形象树立。组织开展“第一书记”、支援安康、柔性援疆等人才选派工作;开展益农信息社便民服务近4万人次,发送12316惠农短信30余万条。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江苏省动物检疫技能竞赛状元2名,局系统获江苏省妇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