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近日,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名单正式公布,雪堰镇城西回民村陡门塘从试点村正式成为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3年时间,城西回民村陡门塘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村貌、文化、村民理念的改变,相互交融中,演绎出别样的乡村风景。
“小盆景”变身“好风景”
太湖湾畔的城西回民村陡门塘,青山伴着绿水,别有一番风情。
阳光照耀下的“田乐园”,村民正带着孩子在儿童游乐区玩耍。绿油油的草坪上,七星瓢虫玩偶点缀其间,彩色跑道一路蜿蜒,可以认领的“私家菜园”土地已翻耕待种,3亩的恒温大棚里今后还能采摘无菌番茄,烧烤、帐篷、自行车、垂钓等娱乐设施都为游客们准备着。
从“田乐园”出来,沿着大涧河滨水休闲区的林荫步道往南走,穿过梨园就来到了临溪驿馆。驿馆前流水潺潺,亭台与原生态树木自成一景。驿馆内,城西回民村用特有的八宝茶和百年老字号的雅浦黄酒招待游客。
临溪驿馆西面的谷神庄园,是集住宿、餐饮、采摘、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地。陡门塘往南不远便是翡翠湖,碧绿的湖水如一块宝玉镶嵌在半山,让人怦然心动。“这么好的风景,很多城里人愿意来休闲度假,我们身在其中,既高兴又自豪。”城西回民村村民赵国红笑着说。
2017年以来,临溪驿馆、黄公山文化公园、“田乐园”、美学馆等项目纷纷落地,城西回民村利用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契机,将陡门塘这处“小盆景”打造成了连片的“好风景”。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回族聚居区,这里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游客可以在闻香品茗中体验秀美村庄风情,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回民文化。
“好风景”造就“好前景”
“这个有意思,来,帮我留个影。”不久前,家住市区的龚小仙和朋友一起开车到陡门塘游玩。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潘家中学工作了近30年,现在的陡门塘和原来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陡门塘旅游项目日渐丰富,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当地和周边村民办起了特色民宿,李建伟是其中一个。几年前,城西回民村打造乡村旅游,他在黄公山下开了一家蒙古包牛羊肉馆,与农家乐差异化经营,提供特色餐饮。随着陡门塘黄公山文化公园的开放,他又投入700多万元,在黄公山办起了富有江南韵味的特色民宿,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
不少外来客也把目光聚焦陡门塘,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是被陡门塘的乡村旅游吸引来的。公司将在“田乐园”的3亩恒温大棚里种植无菌番茄和其他水果,供游客们采摘。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一系列项目的落地,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城西回民村党总支书记吴卫丰介绍,全村去年共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餐饮、服务业销售逾5000万元,茶果等农产品销售3500万元,人均收入达36000元。
“好前景”提振“精气神”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风貌也要跟上。
城西回民村利用陡门塘的一处百年老宅,将其打造成村史(党建)文化馆,把村史展示、文化功能、活动功能与党建文化有机结合。同时,在馆内设立阳湖书房,存放各类书籍、杂志刊物2000余册,成为村民看书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黄公山文化公园内还建有“八德文化廊”,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题,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培育文化氛围的同时,还注重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将家风家训与村规民约相结合,注重以家风带乡风、以家风建民风。
“道德先锋长廊”是陡门塘的另一道美景。有凭着坚强意志和质朴真情照顾瘫痪母亲的敬孝模范,有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有不怕苦累带领队员冲锋一线的党员先锋,还有对工作倾情奉献的创业典型,每个故事都是一道值得村民品味的精神大餐。
环境好了,百姓富了,村民的素养提升了,大家纷纷参与护林队、医疗志愿队、网格志愿队为民服务、维护环境等工作,使村庄真正从“一时美”转变为“持续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西回民村陡门塘从打造特色农旅产业、鼓足村民的钱袋子,到建设村民精神家园、提升村风民风,每一个变化都在造福群众、激活产业、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