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墅街道办事处,北区管理处,各行政村、社区、事业单位,各有关企业,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公司:
现将《2020年武进国家高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4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武进国家高新区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长江大保护、河湖长制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改善园区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工作目标
对照2020年武进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要求, 结合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绿色转型升级、生态修复与保护、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果,以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推进高质量发展,绘好现代滨湖科技产业新城的生态底色。
三、主要任务
(一)大气污染防治
1、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
实施6家企业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对熔炼炉、熔化炉、烧结机(炉)、焙(煅)烧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炼焦炉、煤气发生炉等9类炉窑进行结构升级或提升整治。实施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对园区40台天然气锅炉进行摸底调查,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或更新,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50mg/m3。完成1台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
2、严格管控各类扬尘
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提升道路机扫率,强化各类建设工地、拆迁工地、堆场扬尘控制,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严格执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标准,推行绿色施工;车辆、船舶全面实施密封运输。对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并与建设主管部门联网,加强日常监管。完成年度降尘考核目标任务,平均降尘量低于4.5吨/月•平方公里。
3、深化VOCs专项治理
根据VOCs名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推进“一企一策”方案编制。对照污染源普查结果,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实施家具行业及喷涂行业VOCs专项治理,完成12家喷涂、家具、塑料制品、玻璃钢制品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实施铸造行业、玻璃钢行业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促进产业升级改造。4月底前完成VOCs摸底调查,制定“一园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4、积极推进面源控制
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进先进技术,探索秸秆企业化综合利用新途径,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
加强餐饮油烟、干洗废气控制。推广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试点推进油烟处理设施集中统一清洗维护、污水垃圾统一处置、店招店牌统一提升、诚信示范统一建设的“综合整治一条街”。开展主城区餐饮业达标整治,推广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装置,主城区内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座以上的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1000平方米及以上餐饮企业全部安装用电监控设施。主城区开展干洗店废气整治。
5、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完善高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范编制排污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落实空气质量临时管控,当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时,及时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及时排查省级热点网格报警问题并反馈。
扎实做好烟花爆竹禁放管理,在2019年实施烟花爆竹禁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管理,禁放区域内全年全天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严禁露天烧烤,严禁露天焚烧垃圾。
(二)水污染防治
1、打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战
2020年底,中心城区25%以上建成区范围完成“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工作。完成镇际河流交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目标控制,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全力改善镇际河流交界断面水质。
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配合完成市黑臭水体名录内东十字河黑臭水体销号工作;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后的长效管护,确保河道水质稳定,不再返黑,落实清淤活水、长效保洁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接管。开展城镇建成区沿河排口、暗涵内排口、沿河截流干管等的排查,实施污水直排口消除工程,重点解决旱天污水直排,有效管控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排口建立“一口一档”、设立“一口一牌”,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联合开展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情况,分析评估存在问题,科学确定方案对策。完成污水主管网建设4.59公里,同步推进排水片区整治和公建单位规范接管,完成龚巷河、武南河沿线等片区整治。
整合提升区域污水管网管护。建立健全污水管网一体化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管网养护管理水平。加快市政污水管网移交大禹公司一体化管护;建立排水片区、居民小区、公建单位等内部管网长效管护,委托专业单位实施日常养护;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高标准实施管网工程建设。
开展“小散乱”排水整治。城镇建成区以街区为单位,全面开展农贸市场、小餐饮、夜排档、理发店、洗浴、洗车场、洗衣店、小诊所、建设工地等“小散乱”排水户的问题排查,制定整治计划,形成问题清单,加大对雨污水管网私搭乱接、污水乱排直排等行为的执法力度。
开展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整治。全面排查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和单位庭院内部雨污水管网和检查井错混接、总排口接管等情况,对已完成整治的排水片区同步开展“回头看”,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任务清单,推进规范整治,组织联合验收。
2、打好“两湖”安全度夏攻坚战
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部署要求,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长的核心作用,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对列入河湖“两违三乱”整治清单的滆湖低碳公园圈圩、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亚良石粉厂、塘洋生产资料部等3个项目,于2020年9月底前全面整治销号。进一步完善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将河长制工作向村塘沟浜等小微水体延伸,7月底前摸清小微水体情况,建立基础档案,12月底前建立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做好企业河长和“河小青”志愿者相关工作,继续引导企业河长和“河小青”志愿者进一步参与河湖治理工作,营造全民积极参与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3、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厕所革命”,参照《城市公共卫生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新建、改造公厕8座,其中,北区完成城市公厕2座,南夏墅街道完成农村公厕6座。
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工程,开展轮作休耕;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5%以上,确保农药使用量稳步下降;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0%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80%以上。
强化畜禽养殖长效管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其中,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基本全覆盖,粪污利用率达98%。
全面推进滆湖周边水产养殖专项整治。完成退田还湖红线区域范围内水产养殖清退,配合完成滆湖净水控藻增殖渔业试验区工程。
(三)土壤污染防治
1、垃圾分类处理
城区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达到全覆盖,实施规范管理。以《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评价标准》为创建标准,完成十里新村、长安三村、紫廷名苑、天润国际花园等4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并通过验收;北区建设12座“房改亭”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建成区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两网融合”体系;高新区所属公共机构及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设施达到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南夏墅街道完成塘洋村委、河东村委、桐庄村委、庙桥村委、新联村委、华阳村委等6个村庄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有机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善辖区内园林绿化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至少规范设立镇(街道)级可回收物回收站1处、有害垃圾暂存点1处、大件垃圾暂存点1处,配置相应分类收运车辆,并根据需要设置或预留易腐垃圾(厨余垃圾)转运或处理功能。
2020年,实现城区(建成区)餐厨垃圾废弃物处理全覆盖。加强城市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强化餐厨废弃物收运的管理、执法工作,重点针对非法收运、随意倾倒、餐厨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等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实现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全覆盖。加强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城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率达到100%。推进住宅小区装潢垃圾收、运、处标准化管理。
2、持续深化土壤环境管理
协调配合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初步采样调查工作。强化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地块清单,制定落实调查工作计划。督促重点监管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厂区土壤、地下水自行检测,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部门。
3、固废应急处置
完成庙桥绿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填埋固废应急处置,污染土壤、地下水风险管控工程。
4、农药包装回收
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农膜回收100吨,回收率达到80%,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0.5吨。
(四)绿色转型升级
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包括关键补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实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根据省、市、区最新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完成至少2家化工生产企业的关停退出。对园区范围内铸造企业全面实施环保整治提升。
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监管。在完成2019年“散乱污”整治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武进区“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形成常态工作机制,巩固提升“散乱污”整治成果。对已关闭的“散乱污”企业,严防就近转移或死灰复燃;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要坚决进行整治。
推进建筑绿色节能。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鼓励新建建筑采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到2020年,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新建民用建筑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不低于50%的建筑按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设计建造。
实施“屋顶计划”,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有序推进储能、低风速风电项目,扩大利用生物质能。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
筑牢生物多样性网络,2020年完成成片造林300亩。高质量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完成高新区邻里中心公园项目,主要建设景观绿化、人行道、景观亭、木栈道、木平台,用地面积21194平方米。
(六)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提升污染物收集处置能力。工业废水全部做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采用“一企一管”收集体系,建设满足容量的应急事故池,初期雨水、事故废水全部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提高工业企业废气综合收集率,废气综合收集率不低于90%。做好化工、危废(固废)安全环保隐患排查与整治。规范设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严禁混存、库外堆存、超期超量贮存。
着力提升监测监控能力。按要求推进企业视频监控、用电工况监控、排污口在线监控建设,并进行联网。完成区域内空气自动站建设任务。推进排污许可,督促辖区内企业按时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
(七)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强化环境信访调处。力争无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信访和事故处理率达100%,信访结案率达95%以上,群众对信访处理满意率达85%以上,由辖区内污染造成的事故结案率达100%。控制信访总量在10%以内波动,重复信访控制在20%以下。及时整改处理上级及媒体监督发现的问题。
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监管方案,根据要求加强现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移交环保部门处理。三级网格建立8人以上的专门巡查队伍,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巡查、发现、调处、上报网格内的环境问题。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规范环境秩序。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级《2018-2020年突出环境问题清单》、省政府挂牌督办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常州市2018-2020年突出环境问题清单》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整改要求,完善整改方案,逐项整改、逐个销号,按照时序进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并防止反复。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高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及时处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要问题,并对重要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高效、顺畅、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明确责任分工。南夏墅街道、北区、各责任部门和公司要按照《2020年武进国家高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要求,细化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严格工作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对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不允许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
(三)强化督查推进。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订相关激励办法,同时强化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南夏墅街道、北区、各责任部门和公司要及时上报生态文明建设信息,每月20日前将月度完成情况报送至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