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在武进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财政局局长周庆中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武进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决胜年”主题,主动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尽责,全区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87.4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87.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比上年实绩增收8.92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59.39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5.1%;非税收入预计完成28.01亿元。
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50亿元,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54.47亿元,全年预计支出18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支出的116.53%。需要说明的是,全年预计支出超过人大常委会调整支出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下达专款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56.9亿元,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75.6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75.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59.09亿元,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78.41亿元,全年预计完成203.4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4.01%。需要说明的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我区新增专项债券增列支出。
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000万元,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1193万元,全年预计完成111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1000万元,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11193万元,全年预计完成111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19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105.21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05.2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93.09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0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3.87%。2019年度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比年初预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市调剂金。
需要说明的是,在区财政与上级财政、镇(开发区)财政办理正式结算后,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我们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开发区预算执行情况
1.经开区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区下达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54.08亿元,全年预计完成55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01.7%,比上年实绩增收3.15亿元,增长6.1%。2019年初经开区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亿元,全年预计支出4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全年预计支出超过年初预算支出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下达专款。2019年经开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 39亿元,支出完成39亿元。
2.高新区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区下达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44.2亿元,全年预计完成37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83.71%,比上年实绩减收4.67亿元,下降11.21%。2019年初高新区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亿元,全年预计支出28.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4%,全年预计支出超过年初预算支出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下达专款。2019年高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2.5亿元,支出完成12.5亿元。
3.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区下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12.5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2.5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00%,比上年实绩增收0.28亿元,增长2%。2019年初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亿元,全年预计支出9.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76%,全年预计支出超过年初预算支出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下达专款。2019年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1.27亿元,支出完成21.27亿元。
2019年,全区年度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19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173.34亿元(其中区本级153.44亿元),政府债务率48.72%。
二、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贯彻落实增值税、个所税改革及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惠企政策。2019年,全区预计减免税费总额约56亿元,助力企业降本减负,激发市场活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支持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优化完善产业创新发展政策,营造公平高效政策环境。聚焦产业创新战略,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扶持。预计全年兑现各类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8.07亿元,有效助力实体经济提升发展质效。完善“苏科贷”操作规程补充条款,规范工作流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加大对人才招引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年预计兑现区级领军型人才及人才开发资金3093万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齐抓共管征收合力显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财税政策变化,按季召开财税库行联网会议,实时关注并掌握各地收入完成进度,指导各地主动挖潜增收。有序推进税收属地管理工作,妥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地与营业执照注册地、税收注册地不一致等问题,进一步理顺税收征管关系。加强土地出让金、集体土地入市资金、土地年租金等各项涉土资金征收,全年预计征收196亿元。优化协税护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提高全区协护税工作水平,全年预计完成个私税收6.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46%。
(三)生态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区域环境有效改善
安排区级生态环境提升资金4.32亿元,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筹集生态补偿资金5808万元,落实区域开发生态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生态补偿项目推进。加快生态红线资金转移支付工作,严守生态红线,保护生态安全。及时兑付“减化”、老旧汽车提前报废、“禁燃”等资金,确保生态环境各类专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完成18家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保障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一期项目顺利竣工运行,加快二期项目启动实施。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网站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落地实施,按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通融资渠道,支持提升全区污水处理能力。对河道长效养护管理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技术和效率优势。
(四)民生实事投入稳定增长,富民惠民水平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财政资金继续向改善民生倾斜。2019年,全区民生类财政支出预计达到1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6%。
保障社会治理投入,区镇两级安排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费2450万元,保障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开展;围绕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要求,支持推进升级版技防城、社会治理云平台建设和网格化集成管理。
继续安排5000万元特色强镇专项资金,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农业专项经费、镇村道路、农桥经费1.65亿元,加大农田、水利、路桥等基础设施投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确保富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
预计兑付各类社保资金24.98亿元,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社会抚恤等各类社保标准,及时落实社保补贴、见习补贴、职业技能和高技能培训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等工作。
区财政预算安排3.2亿元建设经费,支持教育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研究出台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加快优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实施幼儿园教师员额管理改革,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安排经费6600万元,继续支持义务教育教师备案制、中小学集团化管理等改革。
预计全年兑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层卫生院经常性收支差额区级补助、区级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等资金2.57亿元,保障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推进村级医疗卫生人才“区管镇用”、村级卫生室达标创建工作,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安排各类文化事业建设补助资金1317万元,多维度支持打造文化精品、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安排健身中心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补助和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等经费585万元,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五)政府债务管控持续加强,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落实上级债务综合监管要求,做好债务数据上报及省债务综合监管平台的运行保障工作,夯实政府债务监管基础;按季召开债务工作会议,制定债务管理考核细则,压紧压实债务管理主体责任。从严审核年度投资计划,严防增量债务;大力筹措资金,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积极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2019年到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6.1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5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16亿元、城市建设专项债券9亿元、再融资债券9.8亿元。
(六)财政管理改革深入实施,综合管理效能提升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上年部门预算压降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继续压降公务用车运维费和部门专项业务经费支出标准;加强区级行政运行成本考核,提升单位厉行节约意识。实行年度预算追加事项按月集中会审决策新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力。精心组织做好机构改革单位经费预算调整、资产划转等工作,确保经费保障不断、预算管理不乱。强化部门责任主体意识,及时组织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建立预决算公开常态化检查机制,提高财政信息公开质量。加强财政性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目标与指标体系,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区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政府采购审批管理,加大“网上商城”推广力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化零星采购行为。
(七)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入,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开展国有企业公车管理专项整治,规范国有企业公车使用。委托国有企业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公共停车泊位等国有资产、资源进行运营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绩效。完成国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国资监管信息化。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拍卖、评估中介机构,规范资产处置。继续做好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统一招租工作,2019年,预计全区累计取得资产处置收入3.2亿元;完成出租审批事项30批次,年合同金额890万元。
审计清理局属国有公司、推行区镇国有企业一体化管理,调优存量国有资本配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规范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做好国有企业财务预算、融资备案工作,督促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继续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化改制工作,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区级集团公司、板块国有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国企发展活力。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市场化用工制度。
各位代表,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监督指导下,在全体财税干部共同努力下,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全区重大项目、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中心任务有序推进,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财政运行和改革工作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新老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传统优势产业税收出现波动,新的财税增长点仍需加快培育。二是支持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社会民生项目短板、落实政策性刚性增支等都需要大量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三是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十分紧迫,资金使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财政扶持政策仍需调整完善。四是虽然我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困难与矛盾,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研究解决。
三、2020年预算草案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政工作实际,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小康决胜年”主题,强化财税政策引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加快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科学标准、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全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全区财政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96.8亿元,比2019年预计实绩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69.3亿元,比2019年预计实绩增长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57.5亿元。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保障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有效落实。主要支出安排情况如下: 正常人员及事业经费746706万元(区本级446700万元,开发区300006万元);农业农村发展专项经费29916万元(区本级18762万元,开发区11154万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经费10294万元(区本级6044万元,开发区4250万元);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1275万元(区本级1117万元,开发区158万元);政法建设专项经费7989万元(区本级7989万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86400万元(区本级18365万元,开发区168035万元);城建项目经费157964万元(区本级32959万元,开发区125005万元);社会保障专项经费163783万元(区本级109417万元,开发区54366万元);粮食专项资金1000万元(区本级1000万元);援助资金10678万元(区本级10678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126996万元(区本级48970万元,开发区78026万元);资产处置成本性支出3000万元(区本级3000万元);预算预备费19000万元(区本级10000万元,开发区9000万元);各镇体制分成110000万元(其中预算预备费1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以收定支”的原则编制。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63.5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6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8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7亿元。按照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预算安排支出164.1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转移支付。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的原则,将国有企业利润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股息红利等编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9000万元,安排支出9000万元,全额用于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居民基本医疗、工伤、失业、长期护理等八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总额117.56亿元,支出预算总额100.87亿元,本年收支结余16.6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592236万元,支出预算5244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17108万元,支出预算9412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88232万元,支出预算6959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245592万元,支出预算194738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79000万元,支出预算7900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预算23007万元,支出预算1855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9761万元,支出预算24649万元;长期护理险基金,收入预算10700万元,支出预算3600万元。
(二)开发区财政预算安排
1.经开区财政预算安排
2020年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57.75亿元,比2019年预计实绩增长5%。全年可用财力预计42亿元,安排支出42亿元。其中:正常人员及事业经费237362万元,农业农村发展专项经费2269万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经费425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66823万元,城建项目经费25863万元,社会保障经费36433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42000万元,预算预备费5000万元。2020年经开区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0亿元,安排支出30亿元。
2.高新区财政预算安排
2020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39.22亿元,比2019年预计实绩增长6%。全年可用财力预计24亿元,安排支出24亿元,其中:正常人员及事业经费33844万元,农业农村发展专项经费3472万元,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108万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92305万元,城建项目经费68912万元,社会保障经费11933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26426万元,预算预备费3000万元。2020年高新区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7.8亿元,安排支出17.8亿元。
3.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财政预算安排
2020年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3.13亿元,比2019年预计实绩增长5%。全年可用财力预计9亿元,安排支出9亿元,其中:正常人员及事业经费28800万元,农业农村发展专项经费5413万元,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5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8907万元,城建项目经费30230万元,社会保障经费6000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9600万元,预算预备费1000万元。2020年西太湖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0.53亿元,安排支出20.53亿元。
四、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坚持聚力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对接一体化发展链条配套要求,修订完善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导向,突出发挥财政资金在推动地区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引导带动和保障作用。做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系统数据采集、结果运用工作,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继续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认真落实并完善“武进英才计划”政策,进一步集聚复合型创新产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
(二)坚持依法聚财,优化支出结构,提升预算综合平衡能力
一方面,积极关注并及时应对财税政策调整对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抓住政策机遇,化解不利因素。密切跟踪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与涉收部门协同联动,发挥征收合力。强化目标管理,层层压实任务,督促各地、各部门主动挖潜增收。充分发挥协税护税“勤征细管”作用,促进个私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清醒认识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严格控制财政预算追加。立足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完善财政预算编制,打破财政支出存量固化的格局,通过资金统筹整合,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效率。
(三)坚持民生优先,推动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坚守公共财政职能边界,正确处理好当前可承受与未来可持续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提升民生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均等性。
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提升资金4.62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善生态补偿、总量挂钩财政政策,建立我区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生态优化的倒逼引导作用。创新投资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加快环境改善提升。
安排农林水专项经费1.3亿元,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安排乡村振兴专项经费5000万元,明确政策扶持重点,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力度,着力支持重点教育项目建设、聘用教师备案制管理、新市民学校提档升级、简易托儿机构专项整治、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落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村医备案制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建立社会保障标准与财政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增长机制,合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稳步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补贴范围,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扩面。继续支持系列文体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分类分项落实好公共安全、网格化集成管理、城市长效管护等方面的资金保障工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对标找差、深化管理改革,全面提升科学理财能力
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重点支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探索开展区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2022年实现区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全覆盖奠定基础。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正式编制工作。实现国资监管平台、政府采购业务系统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系统全面上线,完成非税票据电子化改革,全面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效率水平。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青洋路快速化二期工程、南沿江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国有资产整理盘活,有序推进经营性土地出让,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着不让抓好年度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加大区镇两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力度,强化政府债务管控约束力。
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有资产主体管理职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梳理公布2020年拟处置资产清单,加大对闲置房产、土地等资源的盘活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全区国资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国资布局。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激发国企内生活力,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完成区镇国有企业一体化运行改革,加快推动镇级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国有企业运营保障和激励措施的研究推行,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按照本次会议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战发挥基础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