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伊乐藻广泛用于河蟹养殖业。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河蟹池塘伊乐藻的作用与种养护技术研究,对不同的时间、栽种布局、栽种数量、生长发育程度、覆盖面、养护措施等,在不同阶段的同一时间加以比较,综合分析,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现将伊乐藻有关作用与种养护技术归纳如下:
一、主要作用
1.净化作用 伊乐藻的自身代谢功能,不仅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水中释放氧气,而且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等有机分解物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水中氮、磷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明显。通过伊乐藻的净化,水质澄清,透明度提高,保持池水呈弱碱性,从而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有效改良水质和修复底质生态环境,促进河蟹正常生长。
2.药理作用 伊乐藻体内含有多种甾醇类化感物质,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其化感物质连续释放,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伊乐藻叶绿素浓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增加,其克藻效应越发明显。每年6~9月,是河蟹池塘铜绿微囊藻的暴发期,该阶段,凡池内伊乐藻养护好,叶片翠绿、茎杆柔软、长白根,伊乐藻覆盖面达50%左右的塘口,很少发现有铜绿微囊藻的暴发。
3.遮阳降温 炎热高温天气,大面积的伊乐藻可以遮挡和吸收部分光热,起到遮阳降温、纳凉作用,为河蟹的生长营造舒适快乐的凉爽环境,让其安全度夏。
4.提供栖息 河蟹只能在水中作短暂的游泳,大部分时间爬到伊乐藻上栖息,伊乐藻为河蟹创造了生活空间。另外伊乐藻密集的地方还可以吸引螺蛳、小虾等供河蟹捕食。
5.蜕壳隐蔽 河蟹蜕壳后依附在伊乐藻茎叶上,而蜕壳后的软壳蟹,常常需要经过几个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的静伏不动的恢复期,新壳逐渐硬化之后才能正常运动。在此期间,如果没有伊乐藻作掩护,很容易遭到同类残杀和其他敌害的侵袭。可见,伊乐藻对河蟹的成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6.提高品质 伊乐藻为河蟹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场所,避免了在底泥或洞中穴居,造成河蟹体色灰暗现象。另外,伊乐藻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了池水污染,养成了河蟹体色光亮,提高了商品蟹的品质。
二、栽种方式
1.栽种时间 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其他水草没有长起来的时候,主要靠它为河蟹提供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伊乐藻在寒冷的冬季能以营养体越冬,当水温达到4℃以上时即开始萌发,所以伊乐藻的栽种时间一般选择在当年12月至翌年1月底,池塘消毒后即可进行移栽。
2.栽种布局 由于伊乐藻生长快,很容易布满全池,因此移栽时,要留出5~8米的空白带,使池塘中形成“#”字形或“十”字形的无草区,便于鱼、蟹活动与饵料投喂等。栽种时的株行距一般控制在0.8~1.2米,蟹种暂养区的株行距均为0.5米。
3.栽种方法 伊乐藻栽种前,池塘存水10-15厘米,把伊乐藻剪或切成10~15厘米,10株左右一束插入泥中3~5厘米,待草成活后逐渐加水,加水以浸没草末端10厘米即可,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光照强度。一般种草后一个月,可用适量硫酸铜杀灭青苔与水网藻。
三、养护措施
1.适时施肥 池塘水草生长、螺蛳的繁殖及水体中有益藻类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需根据水体透明度适时肥水,总的掌握“前肥、中活、后清”的原则。伊乐藻种植结束后可以适当施用复合肥(每亩2~3千克),促进伊乐藻扎根生长。养殖前中期主要使用氨基酸肥水膏加EM菌、硅藻旺、天然植物提取精华素、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等。6月中下旬以后主要施用长根肥、植物生长素、钙镁精、氨基酸等。因该阶段伊乐藻易上浮,急需长出白根,故应及时施长根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随着伊乐藻的不断生长,水中钙镁逐渐减少,而伊乐藻中含钙较多,镁又是叶绿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故应及时补充钙镁物质,一般每10-15天使用1次。
2.适时投喂 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就要开始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每星期投喂2次,以防伊乐藻嫩芽遭到破坏。高温期间也不能全部停喂动物性饲料,而是逐步将动物性饲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这样,即可保证河蟹的正常营养需求,也可防止水草遭到过早破坏。
3.水位控制 伊乐藻怕高温,因此生产上可按“春浅、夏满、秋适中”的方法进行水位调节。2~3月份,将水位控制在20~30厘米,增加光照强度,促进伊乐藻生长;4~5月份,将水位控制在50厘米左右;6~8月份,随着水温上升逐渐加深至1米左右,当水温达到35℃左右时,根据实际情况水位还可适当加高;9月份以后保持正常水位。
4.科学换水 夏季换水时伊乐藻不可以脱水,每次换水或加水量不宜太大,傍晚、烈日下不能换水,清晨太阳升起时最适换水,正确的换水应边排边进,保持水位。
5.调水灭苔 上半年是调水灭苔的关键,重点应抓好二方面工作:一是应及时控制水的肥度,防止青苔发生。若水质过浓,则会影响伊乐藻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造成水草发黄或死亡,此时除采取换水措施外,还应全池泼洒净水剂(主要成分:高分子络合剂、絮凝剂、增效剂、藻类生长因子等),以提高水体透明度,保持水质呈嫩绿状。二是每年3月5日开始,间隔2~3天连续使用纤虫净2次,抑制青苔在萌芽状态,同时预防纤毛虫的发生。平时,水质过瘦,发现少量青苔时,可泼洒护草青苔净(主要成分:氟乐灵、灭藻剂、增效剂),以快速杀灭青苔。使用时应避开河蟹脱壳期和异常高温天气。青苔杀灭后应及时施肥,增加水中营养物质,调整水的肥度,以防青苔的再次发生。
6.改水促长 一是应及时控制水的混浊度,如野杂鱼过多造成,可采用茶皂素拌膨化饲料,连用2次将其杀灭;如其他原因,可采取先用强力分解底改,再用光合细菌加芽孢杆菌,最后用氨基酸肥水膏,促进藻相平衡和伊乐藻的生长。二是当水色发红时可及时使用过硫酸氢钾( KHSO5),调节水质。三是当水色发黄,说明杂质、硅藻过多,可用聚合硫酸铁泼洒。四是当水色发白,说明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新伊维杀灭。
7.除垢健草 随着伊乐藻的生长,一些悬浮物及碎屑等粘附在茎叶上,影响了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卷缩、发白、发黑、腐烂,严重时导致生长停滞或整个植株死亡。清除方法是先泼洒底改(主要成分:缓释助溶剂、活性载氧体、活性炭、微量元素、矿物质、高效杀菌剂),后泼洒有机酸解毒宝(主要成分:有机酸盐、增效剂、稳定剂等),以快速清除水草附着物,促进水草清爽生长。
8.及时刈割
伊乐藻生长过旺,应及时刈割,增强通风透光,促进水体流动,增加池水溶氧,加快水草根系生长。刈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呈“十”字状刈割,适合面积较小的塘口;二是呈“#”字状刈割,有的连根拔起,适合面积较大的塘口。在割除顶端茎叶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4月中旬至6月10日间,一般割三次草,6月10日以后不宜割草。第一次割至离地10厘米,第二次割至半水,第三次割至离水面15厘米左右。二是划割时不能全池一次割,需两边向中央分次割,第一次割后需待水清后割第二次,以此类推,这样有利于伊乐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
9.灭杀草虫 在养殖生产管理中,可以观察到飞蛾扑向水面在草上产卵,虫卵孵化出幼虫后,被叶片包裹,白天蜷缩在叶片中,晚上夜间出来吃草,草叶被吃完断茎后上浮水面并随风漂流。虫害严重时,5~7天内水草毁于一旦。因此,当伊乐藻上出现虫卵时,使用400克/亩·米左右漂白粉即可杀死。当发现幼虫时,及时泼洒微乳速杀,即可杀灭,确保伊乐藻生长。
10.其他措施 一是当伊乐藻大批上浮于水面时,应及时用绳子夹块分栏,不让其随风裹堆,防止腐烂;二是高温期应注意水质底质改良,多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确保伊乐藻能安全度过高温;三是6~9月的晚上,应及时使用微孔管道、水车式增氧机增氧,确保伊乐藻异化作用及河蟹生活生长的溶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