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养殖户往往习惯于水质出现问题后再去调控,但此时水体环境已产生剧烈变化,给养殖动物造成应激,病害易发,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成活率。针对于此,对蟹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水质调节剂使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形成一套蟹池水质精准调控技术,提出“主动预防,对症调控”的调控原则,创立了“一主双改三微”主动预防式调水技术。
“一主”指在水质、天气发生重大变化前主动采取调控措施;“双改”指既改水又改底;“三微”指的是即通过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和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主动式调控,在采取“施肥、换水、用药、使用水质调控剂”调控水质时,以少量多次“微调”为主,杜绝管理不当造成环境骤变引起养殖品种的应激反应。
一、主动调。水质调控以“维持良好藻相和菌相,稳定水质理化指标”为目标,坚持“主动调、提前调”的调控原则,使水质达到“肥、活、爽”的效果,保障青虾在稳定、良好的水体环境生长,避免环境突变造成青虾应激反应。
二、底水双改。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交替使用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氧化剂改善底质。
三、“一微”——底层微孔增氧。虾、蟹是底栖甲壳动物,窒息点较高,比一般的鱼类便容易缺氧“泛塘”,因此底层溶氧情况对虾蟹生长有很大影响。项目大力推广微孔增氧技术,通过采用具有孔隙表面积大、散气面积广的微孔管在虾蟹池底部构建“人工肺叶”增氧网络,实现了全池静态深层增氧,增氧效率高,大幅改变底层溶氧水平。通常每亩配备鼓风机动力0.15~0.2kw,微孔增氧管道35~40m。该技术节能降耗、增产增效明显,增氧耗能比传统增氧方式下降40%以上,蟹虾摄食旺,生长快,产量提高10%以上。
四、“二微”——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使用遵守“前促降解,后促吸收”使用原则,即在养殖前期特别是苗种放养前施肥后,使用芽孢杆菌和EM菌,促进粪便、残饵、残体的降解转化,将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养殖中期以使用光合细菌为主,吸收无机盐,降解水体中氨氮与硫化氢的含量,达到抑菌吸肥的目的。高温期间乳酸菌、EM菌,吸收利用水体中糖、肽等有机物,降解亚硝酸盐,调节pH,维持水质稳定。
五、“三微”——微调。项目实施前水质调控针对性不强,造成蟹池水质剧烈波动,蟹、虾产生应激。项目组通过不断试验,在加换水、施肥、使用生物制剂等调控水质时,采取“缓慢调、分次调”的措施,可有效避免大幅波动。调水时要对水质指标分析,准确掌握水体各项指标失衡的量值,针对性选用水质改良剂和合理剂量进行调控,避免水质调控出现剧烈波动造成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