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台风暴雨后水产养殖生产管理
发布日期: 2020-07-07    来源: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一、检查生产设施设备,及时修复

暴雨过后,对于有排水条件的池塘,要及时排水降低水位,防止漫塘。若外界水位高于池塘水位,应加强巡查,防止涌水、溃坝,有漏水点的,要及时封堵夯实;对于没有排水条件或池塘水位即将(或已经)高出圩埂的,要用沙袋或泥袋增高圩埂,没有条件的也要及时架设防逃网,防止养殖对象逃逸;漫水池塘在架设防逃网的同时,加强投饵,吸引养殖对象留在池塘内。洪水后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退水后及时对池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抢修好养殖区内道路、进排水渠、电力设施等,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供排水。

二、及时补投苗种,恢复渔业生产

根据存塘情况,及时调整养殖方案。对全淹、全逃池塘,要迅速整理池塘,消毒水体,重新开展苗种投放工作。对于原养殖对象恢复困难的,及时调整养殖品种或养殖模式,恢复养殖生产,确保年度养殖收益。

对于逃逸部分的塘口,可将多口池塘中的养殖对象并塘,腾出塘口中再投放苗种,如在原池中补苗,则规格要相近,否则将影响养殖效果。补苗过后要加强病害防控,防止输入性病害爆发。对于恢复原品种有困难的,可以调整养殖模式为多品种混养,例如在河蟹池塘中增加青虾、沙塘鳢等套养比例,确保总体养殖效益不下降。

三、加强水质调控,修复养殖环境

暴雨将大量的泥沙带入池塘,透明度下降、水温下降、pH下降、池底“泛上”,易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和水质恶化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应加强水质调控,修复养殖环境,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1)加强增氧,有增氧机要坚持晴天中午2-3小时增氧,夜间至日出后1小时不间断开机;没有增氧机需要投放增氧剂或投放增氧型底改。

(2)调节pH,每亩使用生石灰5.0-10千克,调节池水的pH。

(3)调节透明度。雨后池水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藻类光合作用和水产动物呼吸。可以使用生物净化剂全池均匀泼洒,可达到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的目的。

(4)维持良好藻相和菌相。暴雨会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致病菌滋生。雨后,池塘消毒后3天,使用EM菌或芽孢杆菌全池泼洒,同时每亩生物肥料2.5-5.0千克,培育良好藻相和菌相。并注意根据养殖情况开启增设施。

四、强化水产动物体质,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1)降低应激反应雨中、雨后水温、Ph、溶解氧等变幅过大,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导致降低抵抗力,如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病害。因此,雨中、雨后应及时全池泼洒抗应激药剂,在饲料中添加添加VC、免疫多糖、酵母菌等提高免疫力的制剂,以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提高在恶劣气候下的抗应激能力。

(2)防寄生虫病低温阴雨天更有利于锚头鳋、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繁殖,洪涝雨后天晴选择施用安全浓度大、针对性强的杀虫药,严禁使用“代森铵”类、菊酯类、辛硫磷类等强刺激性杀虫药。

(3)做好消毒工作洪涝后导致大量外源水及地表径流水排入池塘,带来各种有机质及致病菌,特别是嗜水单胞菌易大量繁殖,从而诱发细菌性,应及时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处理,适宜使用“浓戊二醛溶液”、“聚维酮碘“或“苯扎溴铵溶液”等高效低刺激的药物对水体消毒。

(4)做好养殖对象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死鱼、死虾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五、防虾蟹池塘水草腐烂

洪涝过后,虾蟹池水位急剧上升,水体混浊,水体溶解氧低,底质恶化,水草极易烂根,洪涝后虾蟹池须赶紧抽排池水,降低水位,对水草过密的要及时捞出一些,保持合理的水草覆盖率。

六、科学投饵,加规范养殖管理

洪灾过后,水质差,水产品对饲料消化吸收差,为不增加池底有机物积累,天气转晴后应适当控制饲料投喂量,开始时投喂正常量1/3,3-5天后逐步调整到正常投喂量。

在洪灾过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要规范养殖管理,尤其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找原因,快处理。及时捞出患病养殖对象,检查症状,咨询专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