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社保就业> 就业创业> 内容
金三银四,三四月份向来是招聘的黄金时期,受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节后经历了多次复工时间的变动,招聘也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我们企业早就复工,但只有600多名员工如期返岗,还有一定的用工缺口,特殊时期老员工到不了岗、新员工招不到是一个难题。”斯道拉恩索中国运营总监闻新宁坦言,“正愁没员工,区人社局为我们多方联系招聘,通过‘复工直通车’5天内就送来了130多名安康汉滨区务工人员,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种包车式返岗护航的运作机制是武进区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硬核”举措之一。“‘复工直通车’我们开设的比较早,现在全国各地也都在做,这种‘点对点’包车方式有很多好处,最为关键的是通过‘直通车’的方式,让外地务工人员有了心理的融合度,感受的是亲人般的温暖,有了这样的感受,复工复产的干劲就更足了。”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武进是劳务输入大区,随着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量增加很快。作为职能部门,我们会竭尽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已有93辆“复工直通车”将3500余名务工人员送至我区七十余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就业。全面构建了“面上快通、点上直通、内外沟通”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外省用工地区员工不敢回、不愿回、回不来等问题。该负责人也表示,会进一步探索“调剂余缺”用工模式,通过“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一方面帮助老员工“应返尽返”,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新员工“能来尽来”。早在2月初,该局就主动出击,在全区开展复工企业缺工情况调查,并设立11个服务企业用工专班,及时将企业缺工岗位信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多渠道发布,同时加强与各劳务合作基地的联系,及时对接供需信息。目前,该局已与陕西安康市,山西长治市、忻州市,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州,安徽宿州市,河南濮阳市,山东菏泽市等32个劳务基地开展劳务对接工作,建立劳务协作工作机制,实现防疫复工与就业扶贫“齐步走”。
面对疫情冲击,网络招聘优势凸显。该局创新“131”用工保障机制,即1个免费人力资源网站、3条临时就业服务热线、1条24小时服务专线,通过提供网络招聘、直播招聘、委托招聘服务,方便企业、求职人员及时获取岗位供求信息。截至目前,“武进人力资源网”注册企业会员1.1万余家,个人会员8.8万余人,微信关注4.2万余人,提供岗位超10万个。此外,武进区已为20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网上招聘服务,达成就业意向8100余人。
暖心服务接力“硬核”举措,“直通车”+“网络招聘”的同时,区人社局不断做好“保障”的文章,抓好就业奖补、稳岗返还等政策的落地见效,线下送政策,线上送“培训”。针对政策申报、人才招聘、交通宿舍等问题当场协调,直面企业诉求现场办公,政策信息“即时达”、企业难题“及时解”,精准、高效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目前,已经有106家企业进行了相关补贴申请,涉及金额471.9万元。
此外,该局还特邀专家,组织了多场“云讲堂”,为企业送去及时的法律服务。加快武进区职业技能培训“云大学”建设,在疫情期间向企业免费开展“助企抗疫,促企发展”网络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根据已复工复产、停工或半停工的各类企业需要量身定制网络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积极为企业提供岗位技能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跨境电商经营、安全生产等培训内容。
目前,武进区复工企业稳步增加,累计复工企业超1.5万家。稳企业、稳就业成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下一步,该局将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类重点群体,通过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保障等多项措施,努力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多样化、精准化、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后疫情时代企业的复工达产,抢回疫情下的“金三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