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内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耳熟能详的诗句对于同学们早就不陌生了,可真正说起农业生产,生在乡下的孩子们却也只多了一份好奇,少了真实的了解。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这一节有意义的劳动教育课,前黄中心小学从上学期始,就在镇农合联的协助下,积极和相距不远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联系,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开展“农田中的学问”学生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作为江苏省水稻育种的核心科研机构,一代一代的育种人把水稻育种作为了毕生的事业,全年无休的奔波于海南和常州两地之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武进水稻育种走出了羌涵孚、江祺祥、钮中一为代表的多位育种专家,先后培育出50多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创造了水稻推广面积超4亿亩的奇迹,引领了常州水稻单产全省“十二连冠”。
作为水稻研究所最受人尊敬的专家钮中一爷爷,还亲自在田间地头和同学们聊起了他的水稻育种故事。钮爷爷告诉大家小小一粒种,变化万万千,农田里的学问可大了。这个过程中既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有复杂的科研活动,这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更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他们的目标就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为更多农民朋友造福。一个个生活小故事让每个同学对老专家一生的追求心生敬意,在和钮爷爷的互动交流中,大家更真切感受到正是有了像纽中一老专家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育种人,他们甘守乡村,不畏辛劳,这份对毕生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在每个听故事的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同学们行走在试验田边,一边认识着不同的水稻品种,一边听研究所的叔叔阿姨讲解科学种田的学问,个个都兴奋极了!大家又在研究所徐玉峰所长的带领下,近距离认识了无人机的重要零部件及工作原理,了解了它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巨大优势,初次接触不仅让同学们既惊讶于现代农业的先进,更是迫不及待想亲眼目睹一下无人机喷洒农药的神奇。在操作人员熟练的操控之下,无人机在空中流畅地低飞,如雨雾般的农药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已浇灌了大片良田。大家纷纷感叹,现在的农业生产真是神奇又先进!
亲眼目睹了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壮观场面,同学们对于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兴趣更大了,大家又现场采访了徐玉峰所长,在徐所长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了解到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负担,而且在安全性、规范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说是现代农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半个小时的采访,同学们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农业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了,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更是为农民们如虎添翼,“勤劳+智慧”这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样貌!
采访活动后,同学们被馆内各种水稻品种引起了好奇,研究所的徐洁芬阿姨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水稻的一生”。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水稻生长的三个阶段和传统水稻的栽种管理以及现代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机械化,还对现代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收获匪浅。最后她还带着同学们参观了研究所的实验室,告诉大家培育出优质的水稻品种,是需要研究团队多年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同学们边聆听边记录,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浸透着科研人员、农民们的辛勤汗水,对每一位从事水稻研究的工作人员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短短半天的水稻研究所实践活动,从下农田到听讲座,从聊故事到谈收获,同学们学习着也感动着,这一趟“农田中的学问”研究所之旅,同学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呢!
五(3)班 沈嘉禾同学:钮中一爷爷虽然已经白发苍苍,却还在田间辛勤劳作,我能感受到他十分喜爱这份事业,连城里的高薪和良好的环境都打动不了他,心里想着为更多农民们服务,我心里对他敬佩极了。
五(4)班 陈怡君同学:今天徐叔叔操控无人机在田间喷洒农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一直以为种田是一件简单又辛苦的事,但今天这次实践活动后,我觉得现代化农业更需要人们的智慧。
五(5)班 李博熠同学:今天我参加了“农田中的学问”劳动教育活动,看见叔叔阿姨们有的在给水稻标标记,有的准备给水稻注药剂,这让我感觉到他们种田的不易和艰辛,但他们坚持了下来,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教育课。
(前黄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钱晓薇 摄影:朱惠敏 审核:童立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