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国土工作
(一)耕地红线保护开创新格局。一是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与各镇(开发区、街道)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开展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二是深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组织申报2018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三是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武进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四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立案查处违法用地,做好拆除和退还土地工作。
(二)服务保障能力又有新提升。一是持续强化国土资源规划管控。全面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工作。二是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向国务院、省政府上报农转用和土地征收面积。三是土地要素供应工作有条不紊。做好国有土地供应工作。调整土地储备筹资方式。完成区级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四是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完成业务培训、资料收集、经费落实、机构落实以及招标等工作。
(三)资源节约利用取得新成效。一是盘活存量。完成上级下达的6600亩盘活任务。二是优化结构。做好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清理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三是强化监管。做好竣工工业用地验收工作,并为多家单位办理退还工业用地开竣工保证金。
(四)群众权益维护喜获新进展。一是试点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我局自2015年试点开展以来,选派专员进驻试点办,专职开展试点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各所全力配合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展,在接下来的试点工作中,我局也将一如既往的完成好试点规定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二是被征地农民足额保障。落实2018年度报批项目的征地预存款并确保全部足额到位。三是信访问题认真妥善化解。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落实领导包案处理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办结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四是政务一体化和12345平台接件工作依规按时答复。1:1000地形更新(国土版)工作已完成。受理区政务一体化平台和12345平台上的各类来件。五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汛期防治工作明确落实到位。继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五大机制,确保1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发生意外。
(五)党的建设工作更添新内容。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全年无负面新闻出现,无人为事故发生。二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切实增强纪律规矩约束。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和政治锤炼,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核心凝聚力。
二、2019年国土工作打算
(一)坚持管促结合,实现耕地保护成效的新突破。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与各镇(街道、开发区)负责人签订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二是改进占补平衡方式提升耕地质量。督促各镇(开发区、街道)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形式补充耕地。三是发挥土地执法监察效能。大力做好执法卫片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土地执法差别化管理。
(二)增强调控能力,实现国土服务保障的新突破。一是增强土地指标投向的针对性。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保障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增强国土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废弃工矿调整利用实施规划方案,促进建设用地减量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三是增强土地资产盘点的准确性。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江苏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为基础,结合武进实际,统筹推进三调工作。
(三)狠抓提质增效,实现“亩产论英雄”工作的新突破。一是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和利用。严格用地绩效考核与退出机制,采取多种盘活方式促进存量土地消化利用,继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以及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二是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继续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管理;坚决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严格执行新的《限制供地目标》、《禁止供地目录》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防止新一轮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三是完善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做好江苏省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和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的填报及更新,继续开展工业用地联合验收。
(四)加强研究探索,实现惠民利民工作的新突破。一是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化。努力遏制“三访”(即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赴京上访)案件。二是地质防灾工作标准化。完善监测预警数据库、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及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三是“互联网+国土资源服务平台”制度化。稳步开展“一张图”系统工程建设,做好政务一体化平台、12345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行政审批与监管平台的相关工作。
(五)狠抓廉政党建,实现国土队伍建设的新突破。一是坚持落实责任。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四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坚持明纪挺规。使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做到不敢、不想、不做。三是坚持素质提升。多层次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