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
根据常州市《关于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常政办发〔2016〕189号)、武进区《关于武进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武政办发〔2018〕16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前黄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进区前黄镇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8日
前黄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前黄镇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推进前黄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整体推进”指导原则,以水稻、小麦两大作物为对象,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以问题、目标、绩效为导向,着力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按照“促整体、抓更新、提质量”要求,促进全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至2018年底,前黄镇率先建成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三、推进原则
(一)坚持行政推动,强化引导扶持。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列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坚持示范带动,增大辐射范围。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建设为抓手,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方建设,以点带面,实现粮食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系统集成和整体推进。
(三)坚持技术拉动,加强机艺融合。围绕水稻、小麦的品种、耕作、栽培、植保等内容,推进良机良法协同配套,农机农艺紧密融合,加快技术普及,提升机械化装备水平。
四、工作重点
重点围绕耕整地、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产地烘干和稻麦秸秆处理等环节,加快机械装备更新升级,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播技术、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稻麦机械化低温烘干技术,以区定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为标准提升各环节机械化水平。
(一)耕整地环节:淘汰高能耗、小马力老旧机型,推进大中型拖拉机更新升级,以发展80马力以上带驾驶室拖拉机为主,优化结构,确保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99%。
(二)稻麦种植环节:未实施休耕轮作试点的区域,要加快突破小麦机械化播种薄弱环节,大力推广小麦复式播种机和高性能撒播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机具作业能力,全力提升小麦机械化种植水平;全面采用基质硬盘播种流水线育秧,进一步推广应用硬地喷灌新技术,全力以赴狠抓水稻机械栽插;全面开展现场演示和技术培训,加强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播技术集成应用,实现机收、还田和机种的统筹发展和协调推进。确保小麦播种机械快速发展,巩固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5%,水稻机插率达88%。
(三)稻麦植保环节:提升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促进植保机械更新升级,加大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等高效、低耗、精准施药机械装备的推广,提升植保机械化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量。以开展统防统治为重点,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扩大专业化服务规模。确保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8%。
(四)稻麦收获环节:推进老旧收割机更新换代,发展高性能含驾驶室带切碎喷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不断提高收获作业质量,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以自有联合收割机为主,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调度部分外地跨区作业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确保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9%。
(五)稻麦烘干环节:巩固完善以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为主的粮食烘干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主导,积极引导开展空气源热泵等绿色环保烘干技术提档升级改造,逐步替换燃煤热风炉。确保粮食产地烘干水平达90%。
(六)稻麦秸秆处理环节:结合我镇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际,进一步完善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播种技术路线,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结合区级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升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确保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90%,其中: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80%,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40%。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农技农机站站长任副组长,各行政村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技农机站,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各行政村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做好统筹规划,安排专人负责对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手扶式或复式小麦播种机(背负式除外)、高效植保机(担架式)、联合收割机和烘干机等在役机具详细情况进行摸底上报工作(统计表格附后)。
(二)加强考核监督。镇政府将把各村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工作列入农业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我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农技农机站要按照上级部署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顺利推进。
(三)注重机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的农机装备,在良种选择、育秧技术、植保技术和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方面加强指导。重点围绕小麦机播种、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加强攻关,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操作、可推广的标准化技术及操作规程,建立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秸秆打捆收储农户自行收储利用等其他方式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
(四)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宣传栏、横幅、农技资料和手机公众号等各类媒体,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现场会、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认知,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