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各相关部门:
现将《2019年礼嘉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人民政府
2019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礼嘉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镇镇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水平,根据《2019年武进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礼嘉镇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及“宜居礼嘉”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按照“重点推进大分流、有序推进细分类”的模式,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化运行管理,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的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完成5个行政村、2个农贸市场、3所学校、1条镇区主干道、1家企业、1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2.2019年底集镇区全面完成“房改亭”工作,集镇区域100%的行政村完成“房改亭”、“房改桶”工作。
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的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体系完善,居民自觉参与意识增强;按照“坚持宣传先行,细化前端分类,规范中端收运,完善终端处理”的原则,在辖区内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投放、村(社区)分拣收集、镇分类转运,有机垃圾堆肥还田、可回收物能卖则卖、有害垃圾规范消纳、其他垃圾统一处置”的分类体系。抓好已完成分类设施建设行政村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分类体系
1.建立责任人制度和督导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公共场所,单位为责任人;社区、物业公司为共同责任人;农村居住区,村委为责任人;公园、广场、沿街道路等公共场所,日常保洁管理单位为责任人。各分类行政村、农贸市场、机关企事业单位于6月15日前将分管分类工作责任领导和联络员名单上报至生态环境所垃圾分类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定期督导责任单位月度的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台账建立情况,即时将情况告知责任单位领导并于每月例会时将对各单位的督导情况进行汇总、通报。
2.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责任网络,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农贸市场、环卫保洁公司的培训,重点突出分类知识、入户对接以及业务操作等内容;村(社区)负责自然村指导员、垃圾分拣和分类收运等工作人员培训,确保各级垃圾分类指导员做到应知应会。
3.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有机易腐垃圾体系建设。可回收物由各行政村、小区、农贸市场、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处理,做好数据台账登记管理。其他垃圾由各单位负责收集送至镇中转站,镇负责转运。各行政村设立有机易腐垃圾处置点,安装有机易腐垃圾处置设施,有机易腐垃圾由行政村就地生态处置。
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夯实垃圾分类基础
坚持“垃圾分类倒逼环境整治,环境整治促进垃圾分类”,应重点抓好行政村、主次道路和综合市场市容环境整治,做到与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行政村、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应重点抓好村民居住区域周边、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田间地头等内容整治,做到道路硬化到位、绿化种植到位、日常保洁到位、有亮点有特色。各单位环境整治工作于6月底结束。
五、严格垃圾分类标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行政村。按照 “易腐垃圾、不易腐垃圾” 二次四分法,即农户源头分类投放易腐垃圾、不易腐垃圾,并定点投放有害垃圾,村保洁员将不易腐垃圾二次分拣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标准。完成5个行政村分类设施建设,选取合适场所设置设立易腐垃圾处置点、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并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拣、收运、处置工作。
2.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类标准,完成1所中学、1所小学和1个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并实行分类收运、处置。单位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设置应与单位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的路径相符合。
3.公共场所。按照三分类标准和二分类标准,全面取缔垃圾房实施“房改亭”工程,完成集中区分类投放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拣、收运、处置工作。
4.集镇区域。选取合适场所设置设立有机易腐垃圾处置点,安装有机易腐垃圾处置设施,并实行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置。
六、加大媒体宣传引导,提升居民自觉意识
营造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利用镇、村(社区)宣传栏、电子屏、户外广告、微信公众号等,组织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充分依托妇联、共青团志愿者和分类指导员,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同时采取知识竞赛、讲座、现场体验及发放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手册和市民宣传手册、发动志愿者参与等形式,广泛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门前三包”的宣传引导,保洁监督等,发动社会全员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村(社区)组织干部、督导员、志愿者进家入户开展宣传和示范,物业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基础知识、操作流程、政策法规宣传,扩大垃圾分类知晓率和覆盖面。在辖区形成“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氛围,提高辖区居民公众参与度。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 5月 15 日—5月31日)
组织对5个行政村、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个农贸市场和镇区收集设施进行摸底,为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完成垃圾分类工作部署。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10月31日)
1.制定分类工作方案。根据年度分类任务,各单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级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网格,建立奖惩措施,5月底前完成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工作。
2.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主次干道、村庄、综合市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并于6月底前完成。
3.建设分类设施。按照垃圾分类标准,9月底前,各责任单位完成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活动。
4.组织垃圾分类试运行。10月起,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和要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第三阶段:迎检阶段(11月1日— 12月31日)
1.11月礼嘉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分类村委进行考核、验收。
2.12月由市、区垃圾分类考核验收。
八、部门职责
1.生态环境所:制定礼嘉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垃圾分类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和落实措施;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指导、协调、收运监督和考评工作;指导各单位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工作。指导完成分类单位大件垃圾、有害垃圾收集点和再生资源回收点规划建设。协助、督促保洁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纳入保洁管理项目达标的考评内容。
2.财政所:负责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体系运行所需资金保障和以奖代补的方案制定。
3.宣传:牵头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活动。
4.农技农机站:负责农村有机肥推广使用,指导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工作。
5.城管中队:负责建筑垃圾执法工作。
6.环保科:负责有害垃圾临时收集运行和指导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和相关设施建设,督促产废企业按照《固废污染防治法》做好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分类贮存收运工作,严控企业将工业固废混入生活垃圾。
7.团委:定期组织基层团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8.妇联:定期组织基层妇联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9.文广教体科:协调、督促各幼儿园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九、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礼嘉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业务指导及相关政策宣传。
组 长:朱慧峰;
副组长:冯冠华、巢丽云;
成员单位:城管中队、生态环境所、财政分局、环保科、经发科、文广教体科、综合科、共青团、妇联;
下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所,冯冠华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工作;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协调垃圾分类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垃圾分类联络员制度,各责任单位将分管领导、联络员名单于5月31日前报生态环境所。各责任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所需工作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由财政予以安排和保障。礼嘉镇财政所将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主要用于分类设施配置维护、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和年终考核奖励等,确保礼嘉镇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强培训引导。按照垃圾分类指导员责任网络,做好各级人员业务培训,确保应知应会。充分发挥“环境护卫”志愿者队伍力量,按照“到单元、入楼道、进家庭”的要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扩大垃圾分类知晓率和覆盖面。
(四)加强考核督查。制定垃圾分类考评办法,落实逐级考核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列入礼嘉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不力的,予以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