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开发区、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科),区妇幼计生中心,区卫生监督所,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各镇(街道)卫生院(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二院阳湖院区,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各民营医院,局机关相关科室:
现将《2019年武进区妇幼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健康局
2019年4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19年武进区妇幼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全区妇幼健康工作总体要求是:紧扣健康武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开展“妇幼健康基础提升年”活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依法监管,严控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满足新时代妇女儿童健康需求。
一、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1.构建协同服务体系。牢固树立“大妇幼”理念,大力构建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机构为架构的协同服务体系。在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综合医院救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管理功能,着力提升全区协同防治能力。推进妇幼医联体建设,深入参与推进常州市妇幼健康联合体1+6+N项目。
2.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梳理“两纲两规”和“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妇幼健康工作指标如期完成。落实“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2019-2030年)有关妇幼健康工作要求。提前谋划新一周期妇女儿童规划的妇幼健康主要指标和策略措施。做好新一轮妇幼保健所等级评审工作。
3.推进妇幼规范化门诊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武进中西医结合医院、横山桥、芙蓉、遥观卫生院和潞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要完成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争取建成1-2个省市级示范规范化门诊。拓展妇幼规范化门诊建设内涵,加大母婴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对母婴设施的需求。
4.部署使用省级系统。部署使用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为新生儿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根据省统一部署,推进妇幼健康信息系统与公安户籍信息、税务信息等外部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
5.促进远程医疗协作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妇保院的联动,提升区域诊断识别能力。鼓励利用远程胎心监测等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
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6.实施母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推动建立系统、连续、协同的母婴安全保障模式。以推进母子健康手册电子化为抓手,强化生育全程健康教育,精准推送母婴安全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妊娠风险,主动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开展妊娠危险因素筛查,及时识别高危孕产妇,落实专案管理和追踪管理。二级及以上助产机构要设立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等专科门诊。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率5‰以内。
7.落实相关救治制度。全面落实《武进区孕产期保健工作实施方案》和《武进区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坚持“母婴安全必查”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母婴安全督促检查,依托区级相关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强母婴安全质控。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着力降低剖宫产率,严格落实母婴安全制度以及与母婴安全相关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医疗核心制度、产儿科质量制度等。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医院(卫生院)绩效考核。
8.提升救治管理能力。重点提升辖区协同防治能力,尽量避免孕产妇死亡。根据省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绩效评估标准,开展救治中心绩效评估工作。建立救治中心动态调整和激励奖惩机制,推进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救治中心每月1次,区每季度1次的危重孕产妇救治案例讨论制度。建立救治中心全员培训制度和定期演练制度。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主要病种服务规范、救治流程和应急预案。开展多部门参与的危急重症救治应急综合演练,每年不少于2次。
9.强化妇幼队伍培养。依托常州市妇幼健康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妇幼人员保健意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操作能力。开展全员培训,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进修,提升健康管理和鉴别诊断能力,增强孕产妇救治能力。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选送妇幼骨干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省市级妇女保健、围产保健、新生儿保健等妇幼特色专科建设。
10.加大督导问责力度。建立母婴安全责任约谈通报制度,重点对孕产妇死亡上升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区级督导和约谈问责。持续开展孕产妇早孕建卡、健康管理、死亡个案等信息数据督查,提高数据质量。
三、认真做好健康服务
11.做好政府民生实事。落实《武进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免费唐氏筛查,实现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提高阳性病例干预率和确诊治疗率,高质量完成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江苏省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案》及常州市工作要求,将孕妇中孕期超声影像学检查纳入产前筛查项目,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提升项目服务能力,提高群众获得感。
12.做优妇幼服务项目。深化一站式婚检服务,巩固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探索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模式,拓展妇女心理、妇女营养服务内涵和可及性,推广青春期健康与发展项目。加强中医药妇幼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做实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降低传播率。加强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实现全区建档立卡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全覆盖。开展妇幼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规范妇幼健康服务,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全区完成适龄妇女“两癌”检查2.5万人,补服叶酸人数4000人,孕优检查1200对。
13.保障妇女生殖健康。认真落实国家《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实施产后、人流后节育知识宣传和关爱行动,减少重复人流数量,二级及以上助产机构要积极开设产后关爱门诊。全面推行免费避孕药具服务进医院。推动落实高效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避孕节育服务落实率。出生人流比控制在1:0.9以下。加强避孕节育宣教,拓展避孕药具发放网点,全面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继续推进免费避孕药具“十进”工作。
14.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根据省《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切实发挥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作用,推广新生儿保健等适宜技术,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提升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开展儿童营养干预试点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管理。继续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积极参与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实施的“江苏省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少儿病残救助”项目。
15.强化儿童近视防控。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根据《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要求,做实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实现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的目标。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试点个性化点单签约服务。为全区在园儿童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入学实时转移。配合疾控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加强对眼保健医务人员培训,提升宣传教育、视力筛查能力。按照《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做好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儿童眼病诊治工作。
16.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率。结合妇幼健康服务需求,在孕产妇和儿童签约服务包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对家庭医生掌握签约妇幼重点人群情况进行督查,提高早孕建册(卡)率和健康管理率。参加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版)等标准规范指南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四、依法加强质控监管
17.规范生育技术等服务。委托区卫生监督所对个体诊所违法开展生育手术进行专项整治。做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人员报名考核,加强人员监管。
18.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根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联合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实施出生医学证明集中进档案馆工作。开展出生医学证明专项督查,重点加强出生医学证明风险点防控和数据报送质量管理。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提高证件管理责任意识,规范证件签发工作。
19.推进妇幼行风建设。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全面落实《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行为准则》。加强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以落实“九不准”为重点,加强对机构和人员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对妇幼条线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实行约谈和问责。
20.强化妇幼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全省妇幼系统“妇幼一家人”创建活动,打造文明和谐的妇幼文化品牌。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挖妇幼先进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妇幼工作者感人事迹。加强部门合作,组织好妇幼相关宣传日活动,宣传妇幼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居民妇幼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