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卫生均等化三年行动计划突破年主题,深入解放思想,全面创新实干,卫生计生事业实现崭新突破。
(一)卫生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一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武进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武进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基本竣工。横山桥镇卫生院门诊住院大楼完成室外装饰。武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大楼完成地下室施工。马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整体搬迁。推进实施村卫生室提档升级工程,新改扩建村卫生室20家。二是基层建设得到加强。横林、横山桥、前黄、雪堰、洛阳、湟里等6家乡镇卫生院被规划为2018-2020年武进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湟里镇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全区基层卫生院累计建成二级医院2家。抓好基层示范创建,牛塘镇卫生院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创成省级示范村卫生室。三是智慧医疗有序实施。完成妇幼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改造升级,居民健康档案向成章片区居民开放网上查询。安装武进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院完成常州金保二期升级,实现与人社移动支付平台对接。
(二)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实施人才兴卫战略,出台卫生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卫计系统人才分类管理办法,按高层次、紧缺专业、基础性和其他专业四类进行管理,有效落实市级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努力扩充人才数量,引进学科带头人1名,招聘卫技人员52名;面向本系统和社会公开招聘备案制人员237名;招录大学生村医、驻村护士25名、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9名。强化卫技人员培训,组织16名基层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组织21名乡镇卫技人员和26名乡村医生参加务实进修。强化人才培养,3人成为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开展第二轮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和培养工作,确定省级、区级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49名和110名。二是科研专科创新突破。科研立项42项,其中武进人民医院《NKD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全系统国自然项目零的突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项、常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武进人民医院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临床医学院成员单位,建成市级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免疫风湿科创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武进中医医院肛肠专科、脑病科、肺病科、康复医学科被确认为市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强化基层特色专科建设,横山桥镇卫生院手外科、礼嘉镇卫生院妇产科创成江苏省基层特色科室。洛阳镇卫生院儿科、成章卫生院甲状腺专科创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三是医疗服务不断改进。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医疗质量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医疗、病案、护理和院感4个质控中心,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建立情况通报制度,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有效落实。做好中医工作,新增常州市名中医1名,4家卫生院建成省级基层中医馆,我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确认。
(三)卫生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出台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武进人民医院试点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加快构建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武进人民医院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流程、降本增效。二是推进基层运行效率提升。调整基层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层定额补偿机制,提升基层门急诊、住院补助标准,落实奖励性绩效增核和院长目标考核奖,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全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诊疗316.77万人次,住院诊疗40556人次,基层平均床位使用率达60%。三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有紧密型医联体3个、专科共建型医联体27个。加强医联体规范长效管理,出台医联体考核标准。医联体上级医院累计下派专家2405人次,诊治患者17502人次。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完成急诊住院双向转诊1274人次。区域“五大”中心高效运行,有效提升了区域整体诊疗水平,方便了农村群众看病就医。四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52个,覆盖所有村(社区),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35个,启动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做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重点人群签约34万人,签约率78%;特殊人群签约1.79万人,签约率97%;个性化服务包签约总量达到5.4万人。3个项目分获市卫计委“健康有约,幸福相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投大赛创新项目奖和优秀项目奖。“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广受好评。五是创新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成立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价格谈判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设立药品耗材管理中心,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价格谈判,努力压缩药品耗材价格空间。参加谈判药品(耗材)企业共计1100余家,谈判成功的药品(耗材)品种共计6850种,谈判成功率90%,平均让利率14%,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该项工作获评全区创新工作奖。
(四)公共卫生保障得到新增强。一是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提高到65元,全区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10万份,常住人口建档率77.1%,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48.2%。加强计免工作管理,建成二级预防接种门诊13家,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9%以上,稳妥做好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续种补种和观察咨询工作。加强慢性病管理,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3.64万人、糖尿病患者3.39万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干预项目,实施窝沟封闭9048人次。推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4.01‰,规范管理率90.12 %。区疾控中心建成全省县区级唯一南京医科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常武太湖医院美沙酮门诊获评江苏省优秀维持治疗门诊。二是优化妇幼健康服务。完成妇女“两癌”筛查2.7万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461对,新增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9家,累计建成12家。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从3种扩大到29种,共计筛查13680人,筛查率98.98%。三是严格卫计监督执法和应急保障。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放射卫生等专项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员5265人次,检查单位4772户次,实施行政处罚134起,罚款32.08万元。查处取缔非法行医单位(个人)573户次,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9人。大力推行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做好执法全过程记录。启动卫生监督信用评价工作。完成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强化卫生应急工作,院前急救转运病人10656人次,做好中高考、女排联赛、西太湖马拉松、曲棍球比赛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落实“进一门、集中办、高效批”要求,推进“放管服”改革。四是强化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横山桥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全区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横林镇、洛阳镇通过国家卫生镇暗访复评,2013年创成的52个江苏省卫生村通过复审。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新增江苏省健康镇1个、江苏省健康社区(村)19个、江苏省健康单位9个、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3家。
(五)计生管理服务拓展新内涵。一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持续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共办理生育登记9082例,其中二孩占比42.5%。组织实施“十三五”计划生育中期评估。二是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发放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3140.19万元,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非从业居民一次性奖励金4825.08万元。为1787名计生特殊家庭人员提供意外伤残保险和住院津贴保险,为3700户计生特困家庭购买意外险,向全区1万名女性赠送女性安康险。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建成湟里镇生育关怀帮扶基地和洛阳镇、礼嘉镇2个市级春晖家园。三是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和关怀关爱宣传服务活动,新增国家级流动人口健康促进企业1家、健康家庭5户。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高新北区贺北社区、牛塘镇卢家巷社区创成市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规范开展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区卫计局获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省级优秀单位。
(六)卫计政风行风呈现新面貌。一是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积极配合做好区委巡察和区纪委专责监督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推进问题整改,有效引领和保障了卫计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聚焦推动卫生计生高质量发展,研究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走进基层、走近干部”活动,努力寻求打造高素质卫计职工队伍的新手段。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局党委对各单位党政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46人次。二是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改进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多途径加大行业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卫计事业发展成果和广大干部职工昂扬向上、服务为民的精神风貌。隆重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开展武进区首届十佳医师评选活动,4名同志获评“常州好医生”和常州市“医德之星”称号。常武太湖医院丁陈丽获得麻风病防治行业最高奖马海德奖。湟里镇卫生院被评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三是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持续加强行业廉洁风险防控。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向医务人员发放《廉洁行医口袋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轮岗交流。接受并通过区人大对卫计部门的综合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