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镇(开发区、街道),区各相关单位:
现将《武进区2019年公厕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8月20日
武进区2019年公厕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关于塑造“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厕所(下简称“公厕”)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结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城市公共厕所提标便民工程的意见》(苏建城管[2018]210号),计划在全区建成区范围内,实施城市公厕提标改造工程。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2019年公厕改造提升设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优化提升、补齐短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厕提升改造力度,提高公厕管理水平,完善和提升公厕服务功能,使城市公厕在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环境舒适、标识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性化、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不断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增进市民获得感。
二、工作原则
(一)实现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的建设原则。
按照“补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制定我区环卫设施专业规划,科学规划公厕布局,新建一批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的城市公厕;对设施老化、功能落后的现有公厕实施提升改造,完善公厕硬件设施,整体推进我区公厕的规划布点与建设水平,形成“以独立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社会厕所对外开放为补充”的设置格局。
计划到2021年,城区老破小公厕全面实施提升改造,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的公厕全部改造提升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其中,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应设置一类公厕;全区各地应全面消除旱厕,公厕通水、通电,污水纳管。
(二)实现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长效的管理原则。
对提升改造后的公厕,要建立健全公厕日常维护保洁的长效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等公厕管理要求,达到“四净两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不断提高公厕日常管理维护水平。推进全市公厕市场化服务运营机制,引入专业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推进公厕日常管理专业化和服务标准化,建立落实定岗定人定时保洁制度。公布公厕开放时间、监督单位、管理责任人和投诉电话等信息,强化对公厕管理的考核监督,实现公厕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三、工作目标
到2019年底,全面厘清城区公厕分布数量、规模、类别等,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厕档案。武进城区(不含经开区)累计完成新建公厕4座,改造提升公厕44座(不含乡镇)。在2018年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新增点位10个以上。在城区范围建设公厕引导指示系统,并与“全国城市公厕云平台”对接,实现公厕资源整合共享,方便群众就近如厕。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厕保洁水平,提高公厕保洁服务标准和要求,建立公厕保洁标准化程序,加大引导和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公厕管理水平。
四、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公厕布局。依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等标准规范,按照“城市新区建设不欠新账、老城改造补齐短板”的原则,把城市公厕作为重点内容,提出公厕的区位布局要求及建设改造计划,加快建设以独立式和附属式公厕为主、社会厕所对外开放为补充,满足市民如厕需要的公厕服务体系。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公厕的,应按照“拆一补一、就近建设、便民服务”的原则,确保公厕数量和建筑面积不减少。
(二)优化公厕功能设计。按照文明、卫生、方便、安全、节能的原则,依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优化新建(改造)公厕设计。注重功能完善,提高女性厕位比例,人流集中场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不小于2:1,其他场所比例可为3:2。因地制宜设立方便老幼、残疾人等使用的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增设无障碍厕位和儿童厕位,以及无障碍坡道、安全扶手、呼叫按钮等人性化设施设备。同时在满足如厕需求功能的基础上,可增加充电、急救包、自动售卖、饮用水等便民服务功能。规范指引牌设置,标明公厕方向和距离,引导牌与厕所的距离不宜超过200米,方便居民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近的厕所。加强城市导厕信息系统建设,积极与“全国城市公厕云平台”对接,实现公厕资源整合共享,方便群众就近如厕。
(三)实施提标建设改造。在城市建设、商业开发、旧城改造及道路工程建设时,应按照规划方案和设计标准建设公厕。新建城市公厕原则上不低于二类标准,并注重生态环保和经济实用,力戒豪华建设,不过度装饰。设施严重老化、功能缺失落后、影响城市形象的老旧城市公厕应率先实施改造。农(集)贸市场、加油站、公交首末站公厕建设改造应参照城市公厕标准执行。改造过程中,可临时设立活动式公厕,同时向社会公示公厕还建日期。
(四)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鼓励城市街道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等单位对外开放厕所,有效弥补和解决城市局部区域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新建选址困难等问题,实现公厕开放使用的共管、共治、共享。
(五)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式公厕。根据独立式公厕服务半径和公众如厕需求,在应急和不宜建设固定厕所的公共场所,以及组织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人流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设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式公厕,有效补充城市公厕服务能力。
(六)提升公厕管理和保洁水平。建立健全公厕日常保洁责任制,加强对景点、公园、广场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厕所的运行监管,力争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制订公厕标准化规范化保洁作业程序,对公厕保洁的每个作业程序进行标准化,引导服务企业规范保洁服务;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充分引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对公厕实施日巡考核,重点对公厕设施、保洁卫生情况,市民满意度等进行考评,有效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落实建设资金。各单位要制订公厕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举措,加强督查考核,落实属地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工作推进,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加大对公厕新建改造提标工程的资金投入,将公厕所需的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财政预算应予以保障。
(二)明确工作思路,做好宣传发动。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管理明星城市的高度,推进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群众方便的原则,全面实施我区城市公厕新建提标工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主流媒体、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宣传城市公厕提标工程的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激发群众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的主动性,降低“邻避效应”影响,形成“小厕所、大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三)科学统筹规划,做到有序推进。公厕的建设提标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布局、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依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等标准规范,按照“新区建设不欠新账、老城改造补齐短板”的原则,将城市公厕作为重点内容,会同发改、规划等部门,优化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任务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各单位结合目标任务要求,制订计划,抓好落实。
(四)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建改结合。针对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公厕面积较小这一实际情况,坚持量体裁衣,对总面积小于4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全部实施提升改造,以洁净、舒适、卫生为改造目标,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日常管理。面积大于4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需结合周边环境,全部提升改造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明确改造要求,一厕一方案,有条件的应设置第三卫生间。对于有公厕布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地区,应汇同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完善环卫设施规划,布点新建,并且新建的公共厕所不低于二类标准。
附件:2019年武进城区公厕新建改造目标任务分解表
2019年武进城区公厕新建改造目标任务分解表
区 域
改造公厕数量(座)
新建公厕(座)
合计
(座)
备注
面积40平方以上
面积40平方以下
区城管局
7
12
4
23
区住建局
2
6
新天地公园
湖塘镇
8
牛塘镇
高新北区
3
西湖街道
建成区合计
48
湟里
洛阳
5
乡镇合计
总计
55
注:上述不含经开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