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基层动态> 内容
前不久,被国内行业权威专家誉为“中国第一井”——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其持有的“河马HEMA及图”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模具企业,凭着领路人周佰兴的钻研与拼搏,为中国塑料检查井开辟出了一条“蓝海”。
“时代给了我机会,家乡给了我土壤,促使河马井一步步发展到了今天。” 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周佰兴始终心怀感恩,如今,河马井更是参与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之中,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是企业之幸,未来,河马井的蓝图在国家发展中徐徐铺开。
抓住稍瞬即逝“金点子”
以模具生产起家的周佰兴,始终在模具行业内摸排滚打,直到2001年,他参加了一个全国性会议——全国塑料管材管件推广应用行业会议,在当时的会议上透露出一个消息: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塑料排水管,以此替代原先的水泥排水管,以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既然排水管使用塑料制品,那么市政检查井也将改变,以往建筑小区排水用的砖砌检查井极有可能会被塑料制品替代。”周佰兴思考,自己的企业何不借着这股东风,率先研发塑料检查井,实现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想到就要做到。周佰兴回到河马井后,立即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共同着手研制塑料检查井。为了研发产品,周佰兴会拿着卷尺、本子、笔,前往当时新城南都的建设工地,查看检查井的尺寸,看到井口开着的地方,他会蹲下去一个个测量,有的井口关闭,他会尝试着掀开,实在掀不开井盖便放弃……一个多月的时间,周佰兴量遍了湖塘当时新工地所有的检查井尺寸,并一一记录在册。
当时,市场上的检查井以内径700毫米为标准的砖砌井为主,而周佰兴并非瞄准市场上的常规检查井,思考另辟蹊径,研发内径475毫米的塑料检查井,模具行业的经历和科研院所的帮忙,促成了产品的问世。
当周佰兴拿着产品向市场推销时,却遭遇了“闭门羹”,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老旧项目,很少有人对其“买账”,不是因为产品不好,只是因为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看着产品被拒门外,周佰兴明白过来:不是产品不好,而是要迎合市场。随后,周佰兴再次邀请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与河马井合作,共同研发外径200毫米、315毫米、450毫米和630毫米的塑料检查井,以此全方位替代当时的砖砌检查井。这次,周佰兴成功了,2003年12月,中国第一只塑料检查井在河马井诞生,由于此前推广塑料排水管的契机,加上塑料检查井与排水管吻合度高、密封性强、耐腐蚀性能好等优势,产品甫一推向市场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2004年,河马井通过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河马井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国内行业权威专家誉为“中国第一井”;2008年,河马井落户北京奥运村,奥运村内2400多只排水检查井全部由河马井提供,当时,河马井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中推广使用,仅北京、上海两地就已安装了2.8万多只。
进军生态环保新领域
随着建筑小区排水用的塑料检查井问世,河马井的发展一帆风顺,随后又推出了市政塑料检查井等一系列产品。“用塑料检查井替代砖砌井,杜绝了水体渗漏现象,由此每年可节约五万亩土地,可节约标准煤7.5万吨,节约污水处理费用5.9亿元。”周佰兴说,因为有了塑料检查井的成功案例,河马井也开始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何不向生态环保领域进军?
思为行之先。周佰兴又一次带着河马井开始狂奔。既然决定从事生态环保项目,从哪方面入手更贴近企业实际?周佰兴向塑料检查井产业链的上游倒推,决定在雨水收集回用方面入手。
为了推动河马井在雨水收集回用方面能力,周佰兴再次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在排水管网上做足“文章”,利用雨水管网进行前置处理、安装弃流过滤装置和隔油沉砂装置等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收集起来,最终实现雨水调蓄、回用的目的。
2015年,河马井承接了江苏省第二大重点工程——中国东海新水晶城项目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做到了蓄水回用池水量为1200m³,整个收集利用系统,采用全自动补水系统、全自动反冲系统、全自动恒压供水系统、全自动先进的一体式深度处理系统、全自动水质检测系统。
拓展生态环保领域的新发展,周佰兴更是带领河马井科研团队,全力攻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针对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分散、水量不稳定等问题,河马井推出了多级同步A/O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推出了净化槽分散污水处理解决方案。
如今,上海世博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厦门海沧创新园、苏州东山新天地等众多地区和项目都由河马井实施雨水回收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有效解决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匮乏、实施雨水回收利用、农村环境整治等课题。
在周佰兴的带领下,河马井不仅赢得了发展空间,也开始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多年来,河马井的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先后主编了3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累计参编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40余项。其中主编了行业标准CJ/T233—2006、国家标准GB/T18477.3—2009;参与编制了国家标准图集08SS523、行业标准CJ/T326—2010、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设计规范》等。
助力海绵城市大推进
随着河马井的一步步壮大,周佰兴对于企业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战略,河马井更是技术的开拓者。2017年7月18日,武进迎来大范围降水,而在河马井的厂区丝毫不见积水,这是河马井率先在区域内建设的首家“海绵工厂”。如何有效破解传统排水模式的弊端?河马井自主研发的排水用塑料检查井系列产品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在广泛的实践中,公司在建造新厂时,充分吸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通过在厂区埋设雨水收集回用、雨水入渗、雨水调蓄排放等系统,一举破题。
河马井对雨水的处理程序,第一步是“渗”,让道路雨水、屋顶雨水、绿地雨水经过特殊装置渗入埋设在地下的塑料检查井;第二步是“蓄”,塑料检查井的雨水,经地下收集管网后进入超大容量的蓄水池;第三步是“净”,将雨水深度处理;第四步是“用”,处理后的雨水可回用为设备循环冷却水、厂区道路绿化冲洗用水;最后一步是“排”,让多余的雨水从排水管道进入市政管网。
据测算,下雨时,河马井公司一次可以有效实现蓄水3000吨,相当于能消纳日降雨量为大雨级别的35毫米雨水量。同时,通过雨水回用,可实现年节水量达10万吨。
“河马井的创新实践,对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在实地调研公司后认为,“海绵工厂”的探索建设,有效控制和利用了雨水,可以减少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该建筑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
不仅自己拥有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周佰兴还通过河马井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成立了中欧人工湿地技术研发中心,聘请了国际水协人工湿地专家委员会权威研究员以及国内知名工程实践专家作为技术支撑,致力于海绵城市建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应用。
“环保产业正处在重新洗牌的关键节点,正需要中小企业抓住细分领域的潜在机会,开拓新业务形态,发挥新的动能。”周佰兴说,河马井正在这个方向上践行着,未来也将更好的参与到产业更多的机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