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基层动态> 内容
这几天,王建妹正在忙碌着,她要为丈夫准备好各类规划书,带往越南,提交给当地政府,然后正式启动在越南的新厂建设,这意味着常州武进马杭色织有限公司踏上了“一带一路”之旅,将在东南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马杭色织已经走在了国际色织布领域的前列,随着业内竞争的激烈,在东南亚建厂有利于马杭色织与国际市场深度接触,为马杭色织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身为马杭色织执行董事的王建妹如是说。
4台织机开启纺织生涯
1990年,湖塘地区的人们重拾旧时行当,几乎每家都做起了纺织,此时,王建妹与丈夫章良商量后,也购买了4台织布机,在家中搞起了纺织作坊。
“当时也没有多想,看着大家都忙碌起来,我们也想借着当时的改革开放浪潮,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王建妹回忆,从此便与纺织行业密不可分。
一开始,王建妹并没有太多的计划,只是跟着市场上紧俏的布匹进行生产,直到她遇到了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这才有了专注色织布生产的起步。“由于上海新联纺是一家进出口企业,长期从事外贸业务,他们在寻找合作企业时十分注重品质,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的生产标准、工艺越来越规范,为日后实现质的的飞跃夯实了基础。”王建妹说。
1993年,当时的马杭色织布厂濒临破产,王建妹与丈夫反复商量、几经思考后下定决心,买下马杭色织厂,扩大生产;买下马杭色织布厂之后,王建妹夫妇二人又为企业新添了60多台机器,企业的生产日益红火起来。
“人家不能做,我们能生产;人家能生产,我们做的更好,因为刚开始做外贸,我们秉承的原则是让外商在计划上满意,质量上满意,服务上满意。”王建妹表示,此举也让企业日渐赢得了外商的信赖。
1998年,王建妹了解到,国外和国内的少数规模纺织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筒子染色,使用这种技术的布料成品率更高;1999年,王建妹投资1000万元,在我区率先上马筒子染色生产线,企业生产的色织布品质明显提高,短短两年时间,企业的产值从4000多万元直线上升,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9200万元,全年出口创汇650万美元。
如今,靠着4台织布机起步的马杭色织,年产色织布4000万米,已经成长为色织布领域领军企业之一。
一条“扁担”挑起两企业
随着马杭色织的不断做大,原先不足50亩的厂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2004年,王建妹果断在新北区建厂,这便是常州依丝特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新公司多了织造、整理这两个工艺流程,在同业间更具竞争力。
在老厂区进行染纱,然后将纱布运往新厂进行后整理,实现了色织布的一条龙生产。“我们有足够的能力真正让棉花进来,以色织布出厂,而不需要经过其他染整企业的配套,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升了品质。”王建妹说,虽然在产品的运送过程中不是很方便,但是却很好的保障了企业的盈利。
2006年,常州高架一期开工,2008年9月建成通车,改变了马杭色织的运输不易局面。恰巧地处高架两端的马杭色织与常州依丝特纺织,从一方出门到另一方收货,时间从原先的一个小时缩短为15分钟,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生产。“宛如一条扁担的两头,高架为我们的发展增添了助力。”王建妹说。
不仅新建了厂区,王建妹带领的马杭色织还率先引进了全市首台液氨整理机。液氨整理是近代国际上一种较新的高科技整理方法,棉纤维经过液氨处理后,会产生柔和的光泽,并且可以提升拉伸强度和撕破强度。液氨整理再结合树脂整理,可以使纯棉织物的穿着性能更完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抗皱免烫整理。如今,液氨整理每个月可处理150万米布料,除为本厂配套外,还可帮助其他厂家代处理布料。仅2015年,该公司的全棉订单比重就由2014年的25.5%提升到43.3%。
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年底,王建妹在马杭色织成立了开发部,并聘请了国外设计师,从不同的原材料、新花型、新功能、新工艺等方面入手,提升产品附加值。
布局东南亚谋求新发展
在纺织面料生产中,色织布生产工艺流程长,标准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多以纯棉为主,具有纹织清晰、色彩丰富、久洗如新、时尚高档等特点,一直是中高端服装的主要面料。作为全球最大的色织布生产基地,我国的色织布产量占全球色织布产量的三分之二。伴随环保压力増大、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消费需求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色织布领域面临转型升级的形势。马杭色织作为湖塘乃至全国色织布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发展。
“随着区域内纺织企业的饱和,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已经制约了马杭色织的做大做强。”王建妹说,马杭色织该怎么办?到越南去。这是王建妹与丈夫反复商量做出的决定。2018年,在多次考察越南后,马杭色织决定拿下越南的108亩土地用于建厂,与本部同时进行色织布的规模生产,企业的研发总部则继续留在常武地区。
由于大都产品以外销为主,马杭色织的产品超过45%销往美国、25%销往日本,以马杭色织生产的超免烫色织布为例,其产品大都被“东京衬衫”、“青山洋服”等使用,如今,美日的众多企业已经在越南设立工厂或办事处,直接与外商的沟通免去了外贸中介的不便,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此外,企业研发的抗紫外线、抗旱防臭等产品也大都被国外企业购买,。
“我们的色织布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很多国外企业已经在越南开设了同类企业,有利于我们的产品销售。”王建妹说,不仅免去了外销手续的不便,也可以让企业接触到更多的下游国外知名企业。
“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对企业而言也是一次自我超越,我们希望搭乘国家战略的快车,实现企业的再次腾飞。”王建妹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