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太湖是我区的重要水体。9月,雪堰镇太滆村的渔民们迎来了太湖大开捕。五百余艘渔船出航,40余条高踏网及其他大型捕鱼工具同时开工。今年,产量比去年又略高了一点,一网鱼可达到四五万斤左右,渔民们喜笑颜开。
雪堰镇太滆村委工作人员 杨国龙:和往年比,产量应该稍微高点,政府都在治理太湖,水环境比较好,对鱼的生长也比较好。
好的收成折射出了太湖水质逐年改善的现状。目前,太湖绿色廊道建设、河湖岸线巡查、绿化湿地建设等工作已全面完成,共计清淤39.2万平方米,同时,实施太湖重要保护区保护工程,拆迁环太湖生态红线区内占用湖面的违章建筑,多管齐下,渔业生态逐步恢复。
水体水质的改善也离不开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加持。上午九点,在武进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的会议室内,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王志鸿开始了常规的巡河工作。去年7月起,高新区河长制物联控制平台投用,将区域内的水井、水泵等130余个点位纳入平台监控控制范围,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平台看到每一个泵站的实时水位、排污流量、电表读数等内容,同时,平台还整合了远程控制及报警功能。来年开春,平台内“可看、可控、可追溯”的点位将突破200个,为高新区70余条主要河道及支流支浜水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武进高新区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 王志鸿:我们提了一个新的概念叫网络巡查,以网络巡查来替代我们的现场巡查,而且这个频率可以做到每天都巡查,一个人以后两百多个点,我估计在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整个所有的点位巡查完毕。
三年来,武进河湖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实现三连跳,由2017年的47.6%提升到2019年的85.7%,今年1-10月“水十条”考核15个断面有13个达标,达标率86.6%,完成黑臭河道整治160条,实施河道清淤840公里,河塘清淤4188处。全区排污脉络逐渐完善,新建污水主管网182公里,新扩提改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区生活污水厂总处理能力达42.75万吨/日。PPP一期项目已累计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近100万吨,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8%,根据监测数据,全年COD削减量约为155吨,氨氮削减量约为49吨,总氮削减量约为57吨,总磷削减量约为4吨,人水和谐景象重现。
碧水蓝图绘就,蓝天净土图卷如何铺开?面对严峻的环境质量形势,武进从突出问题着手,加强环境执法巡查,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落实封闭运输,增加抑尘设施……一套套“组合拳”相继推出,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在礼嘉镇的汇宏木业有限公司内,一块VOCS公示牌赫然挂在墙面上。公示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及废气治理设施操作规程等,一旁,台账记录同步上墙,员工何时开工一目了然。汇宏木业是一家木质家具企业,除了要对木材进行切割外,还需要对家具进行喷漆。3块公示牌上墙后,企业操作流程也规范了起来。
礼嘉镇常州汇宏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廖永辉:他都能够给工人有一个提醒正确的按照操作规范来制作。对我们危废的量也要有个精准的数字,我们的台账都有记录,公示牌记录危废产生多多少,这都是有一个记录。
企业VOCS公示牌由礼嘉镇首创,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将企业负责人、设施操作规程、运维情况等内容上墙公示,下一步,礼嘉镇将深入推进该项工作,争取将全镇所有涉气企业纳入公示范围。
礼嘉镇环保科副科长 马江:对企业废气产生环节和治理情况,对企业废弃设施运维情况都能一目了然,并结合公示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检查。我们现在对全镇18家秋冬季节管控企业进行用电监控监管,接下去每个行业都要慢慢的进行推进。
治气、治土与“散乱污”企业的腾退也紧密相关。在高新区北区东庄社区工业园内,26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馆运行有序,篮球爱好者们有了新的运动场所。而在去年,这片土地还是一片乱象,散乱污现象严重。今年7月,2家铝合金门窗厂完成搬迁,社区将废弃厂区重新利用,引进一家文化体育类企业,一举破解“散乱污”企业转型难题,同时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身场所。
高新区北区东庄社区居民 崔国平:原来这里做铝合金会喷漆,气味蛮重的,开了窗总归有味道,现在改了运动场所,对居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出门就可以来这里健身健身。
自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以来,武进通过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严格管控各类扬尘、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程、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管控“组合拳”。目前,全区47家企业VOCs综合治理,已完成46家;累计关、停、并转减少化工企业233家、印染企业56家、电镀加工企业15家,与2017年初相比,减企比例分别达到61.6%、52.8%和45.5%,全区累计排查认定“散乱污”企业(作坊)5058家,其中计划关停取缔类2981家、改造规范类2077家。截止11月30日,累计完成整治5041家,整治完成率为99.0%,尚未完成的17家整治任务预计12月底全部完成。
生态就是最大的民生。良好的成绩离不开百万武进人的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这场关乎全区上下的“战役”中,武进持续深化环境治理体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共治共享氛围日趋浓厚。
在湟里镇西墅村,村民蒋红琴正在村内刚整治完毕的大墩浜旁散步,除了是西墅村村民,她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从大墩浜整治初期,她便时刻关心着这条家门口的母亲河,每天上午和下午,只要不下雨,她便会带着孙子来河边走走,放松心情的同时,也成了这条河流的守护人。
湟里镇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 蒋红琴:我带小孩一天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三点多出来一次,看看有没有漂在河面上的东西,再看看边上有没有垃圾,看到了我就打电话给村书记,他派人来打扫。
目前,全区共有大小河湖及支流支浜855条,自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共配备920名河长,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群众河长等多级河长三年累计开展巡河七万五千余次,实现“武水共治”。
除了自发参与治水,武进还推进企业由“制污者”向“治污者”转变。今年12月2号,一场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宣讲会在武进生态环境局召开。全区60余位企业负责人通过观看生动的违法案例,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来自光宝华东营运中心等3家企业的负责人从自身出发,述说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的不足,并介绍了近年来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号召全区企业立足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保“武进蓝”。
光宝华东营运中心环安卫部门主任 罗炎:其实三年来不止是我们企业自己在做一些改变、改善和投入,武进高新区还有环保科科、环保所,他们不断的有工作人员来现场跟我们一起,帮我们发现问题,他可以解决的会告诉我们具体方案,他如果专业里面,也没办法解决的,他会帮我们去寻找专家或者第三方。
武进区生态办主任 武进生态环境局局长 周建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刻体会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哪个应该做,哪个不能做,哪个是我们的底线,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让我们武进的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在合法的经营活动场所里面,能够做得更好,为我们武进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是保护武进蓝天碧水净土的重要环节。除了发动全民参与外,对环境违法行为,武进也持“零容忍”的态度。新成立的生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已先后查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8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94名,移诉60名,依法公诉47名,实现了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稳准狠”打击与治理,倒逼企业自觉守法。同时,武进生态环境局联合城管、住建、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及各个乡镇板块齐发力,为打造“生态滨湖区”织牢织密环保网络。
五个“三年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虽到收官时刻,但环保始终在路上。污染防治攻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仍然严峻的环保形势,武进还需始终保持战略的定力、改革的魄力、攻坚的耐力,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守住生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