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治出好风景
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江苏省首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3年来,随着示范效应被放大,洛阳镇河水逐渐变清,环境更加宜居,百姓纷纷称赞。
记者 吴梦婷:我现在是在洛阳镇小流域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戴溪二期的项目建设现场,原先这里的圻庄村由于村塘众多但是水系不通,这边的水成了一滩死水,今年8月,随着小流域综合整治二期项目的开工建设,项目方把圻庄村的所有村塘进行了水系沟通,并且通过系统的湿地重建,把村里的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地表径流的水进行了净化,明年,圻庄村将依托小流域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一副人水和谐的新景象正在村内徐徐展开。
圻庄村被纳入的是洛阳镇小流域综合整治二期项目,工程总投入超1000万元。在村后80亩的土地上,一个完善的乡村湿地系统已建成。完成接管后,村民的生活污水及农业尾水将通过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一级净化,随后进入种有水生植物的池塘进行二级净化,最终进入表面湿地完成三级净化,达标排放至东洋岸河,流入武进港。
洛阳镇环保科科员 秦伟红:以前差不多是五类水,现在变成了地表四类水。
水环境的改善让这个原先不起眼的小村落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滨水廊道、湖畔亭台、红花绿树……凌乱的植被被清理了,平平无奇的田间地头成了周边村民争相打卡的好去处。
洛阳镇圻庄村村民 唐剑芳:原来不整治的时候我们从来没人敢到这里来,荒凉的很,而且看上去环境特别不好,有点阴森森的感觉。现在老百姓每天晚上来这里散步,早晨也来,环境弄的真是非常好。
武进港是太湖上游重要的入湖河流之一,流域内河网密布,低洼且半封闭的圩区特征明显。2016年,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成为全省首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以清洁小流域为主,开展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期项目选取了戴溪市镇圩、东尖圩、镇东圩,总面积6.43平方公里的3个圩区为试点工程区,开创了以圩区为载体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城乡生态重构的面源污染调控模式、小流域水环境长效管理创新机制等系列运行模式。如今,3个圩区内的东尖引河、陆家头浜、漕上河等多条河流各具特色,成为构建洛阳镇水美风景重要一环。
洛阳镇环保科科长 蒋奕:小流域整治主要体现的是组合拳,它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结合了其他的治理工程,比如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生活污水管网的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包括鱼塘尾水的净化,包括乡村湿地的构建等等,通过这样一套组合拳的方式,来达到我们对整个圩区之内的支流支浜河道水质改善的目的。
一期项目取得实效,二期工程也于去年8月全面开工,覆盖3个行政村,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绿色生产有机结合,在主干流、大支流周边布设水质实时监测点位,与一期智能流域模型结合,通过大数据集成分析,实现更加精准化的治理。到明年春季,随着徐家头浜、曹巷浜等7条河道完成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也将全面完工。
洛阳镇环保科科长 蒋奕:通过我们这两期的小流域整治的模式下来,支流支浜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消除黑臭,在此基础上,又消除了劣五类,整个圩区的河道水质基本可以达到三到四类水的标准,让周边的居民也进一步提升我们生态治理的理念,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跟生态三者有机统一,倡导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治这种环保理念。
以点串线,由线到面,连线成片。以“组合拳”代替“单打独斗”。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不断叠加示范效应,实现改善人居环境与精准“治太”齐步走,为展现环境治理大格局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生态示范样本。